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体育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多种多样,由于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体育课程只有符合地方经济和文化特点,才能提高体育课程的适应性。因此,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把那些反映各地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纳入到课程内容之中是很有必要的。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资源都是体育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体育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浅谈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是用目标统领内容,《标准》在课程内容上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因此积极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也为学校、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标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总目标与体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即通过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云 《中学文科》2009,(15):81-81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拓展体育课程内容理论成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面过窄,从而忽视了各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忽视了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特别是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城市化,缺少地方、民族、学校特色,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缺乏置换功能,没有考虑不发达地区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得这些地区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现有的体育课程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发和构建新的体育课程内容是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行动指南,立足黔南州的民族特色,本研究以课程资源的基本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系统探索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场地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思路,总结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旨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精彩纷呈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优势,体现了西部地区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分析了该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影响的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参考意见,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从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实效性着手,对黄冈师范学院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为提高大学体育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依托这些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相关的民俗体育课程并在社会上推广,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既可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又可以提高民众身体素质。江西高校积极投身于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发推广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笔者也发现江西民俗体育课程在开发推广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项目选择问题、队伍建设问题、成果推广问题等。针对这些困难,笔者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有助于改善江西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发推广难题。  相似文献   

10.
自上而下看体育课时落实情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实施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国家到地方这一实施层级上,三分之一省份课程计划规定的体育周课时比例低于国家要求的下限,主要原因在于课程方案的课时分配存在弹性空间而地方权力边界模糊.其次,在地方到学校这一实施层级上,体育课程"缺课时"现象普遍并随年级升高而加剧,而且中部地区的体育"缺课时"问题比东部和西部更突出,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课程内容的刚性要求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应试取向的社会压力压缩了体育课程的实施空间.对此,建议明确权力边界,建立省级课程方案的备案审查机制;改革体育课程评价制度,凸显体育课程育人价值;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强体育课程的选择性;建设"课程长制"与第三方监测平台,创新体育课程实施监督机制;保障体育师资与硬件设施,推进学校体育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