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文质涵义的分析和著名史学家汉班固、唐刘知几和清章学诚对文质的观点的阐述,揭示了邵晋涵“文质因时”这一史文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邵晋涵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把他归入清代汉学家,并不能准确地概括邵晋涵学术的特征。本文钩稽现存史料,橥了邵晋涵学术宗旨、特点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邵晋涵和刘台拱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经史学家,在当时学术界享有盛名。关于两人初次相识的时间,近人黄云眉《邵二云先生年谱》和刘文兴《刘端临先生年谱》均未明确谱录。邵晋涵自己说在“徒维遏茂之冬”始“获交刘君端临”,对照历代通行的干支纪年乃是“己戌”年,然而六十周甲中并没有这个纪年名称。这究竟是邵晋涵记载失误,还是另有其它原因?只有考证清楚这个问题,并且作出合理的解释,才能消除人们的疑惑。  相似文献   

4.
邵晋涵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其学术风格别具特色.他本着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结合兼收并蓄的学术理念,形成了凡发议皆论博征实据的治学路数,体现了他征实致用的学术取向.  相似文献   

5.
邵晋涵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向为士林所推重.然而关于其字号的说法,时人已有分歧.章学诚撰<邵与桐别传>,其子章贻选作补注说:"先师讳晋涵,字与桐,号二云".  相似文献   

6.
邵晋涵(1743年-1796年)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乾隆八年出生放浙江余姚。明清以来,浙东人材辈出,先后曾出过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等著名的学者。邵晋涵是继黄宗羲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颇有声望的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他在学术上宗述王、刘、黄诸家之说,毕生尽力放中国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浙东学派的后起之秀。一邵晋涵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中,高祖邵琳是明朝进上。祖父邵向荣、叔祖邵坡都是  相似文献   

7.
一、洪亮吉的生平洪亮吉是清乾嘉时代的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学家和舆地学家。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孤苦,但他发奋苦学,博览群书,早年诗文就全国闻名。袁枚在《卷施阁文集序》中写他“佣书食力之外,即键户诵述,研精罩思”,“精通经史、地理、音韵训诂之学,工诗文,尤善于汉魏六朝之文,每一篇出,世争传之。”他科举考试久不得意,又长期过着贫困的日子,但是他胸襟豁达,毫无忧色。二十六岁(1772)他到安徽太平府,在学使朱筠幕中工作,和当时著名学者戴震、王念孙、章学诚、邵晋涵等往来颇密,学问也因此大进。乾隆三  相似文献   

8.
邵晋涵是乾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在继承和总结前人“良史”传统的基础上,对“良史”提出了具体标准:一是史以纪实,秉笔直书,持论公允,对史料认真考订,辨其真伪,取舍得当;二是从史书的断限、体裁、体例等方面强调史法义例的重要性,同时要把史法与义例结合起来,不能以史徇例;三是史求其用,重视史学的教化功能,表彰妇女的孝行善举是化民俗之要道,表彰忠义之士,有利于扶持风教;四是叙事要准确、完备,有条理,并以此作为评判史家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邵晋涵的“良史”观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良史”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浙东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一代史学家中,有作为的大多出自浙东,其主要标志为浙东学派。这个学派在顺治年间开始形成,先后连续四朝,涌现了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邵延采、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等杰出的学人。清代浙东学派继承、发展了浙东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成为富于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学派。  相似文献   

10.
广泛交游是李调元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他与袁枚、赵翼、蒋士铨等性灵派诗学大家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又与纪昀、姚鼐、邵晋涵、余集、程晋芳等四库馆臣诗文往来频繁。此外,他还与一大批朝鲜文士保持有诗文往复。这种广泛的交往与他诗歌创作关联密切,对其诗歌内容、形式等都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