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哲学是什么"是哲学研究中一个永恒的、开放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存有诸多争议的问题,现在学术界又掀起了讨论的热潮,并且从不同的提问方式和回答方式来分析问题。本文主要对当前学术界专家学者就"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所作的回答或表述的观点进行了综述。我比较认同马克思说过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现时代,人学应该是哲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让许多学生费解。他们不明白:究竟哪些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与时代又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呢?笔者尝试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讲解哲学,有效突破这一难点,从而叩开"真正的哲学"之门。一、反思现实,设置情境,体会"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教学新课前,笔者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哲学与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但并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只有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反映人民要求 ,指导人们实践 ,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真正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进入 19世纪以来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精神的精华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当代中国真正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根本特征;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根本变革;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都会产生正确反映自己时代精神的真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邓小平哲学是当代中国真正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新编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确实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有几处提法值得商榷1.第三课第一框对马克思的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引用马克思的这句话,是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的,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编者引用这句话的本意是要引出称得上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真正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哲学改革的浪潮正在逐步高涨。哲学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哲学改革的含义是什么,哲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等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些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反映、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生产实践高度发展,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十九世纪中叶,在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对原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和相关概念的表述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论存在主义人学研究的特征李瑜青存在哲学所以能扣击当代人的心灵,绝非偶然,这恰好应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历史的逻辑必然是这样:任何一个时代,哲学都必须从内部即就其内容,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0——121页)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开在自己时代这棵大树上的一朵鲜花,都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黑格尔语),并且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哲学和时代血肉相连。 早在马恩从事哲学活动的初期,就非常重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的第一篇哲学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流露出了很强烈地重视时代、重视现实的意向。马克思指出:“哲学已经不再是为了认识而注视外部世界;它作为一个登上舞台的人物,可以说与世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新人教版)第一单元从知识体系角度说,在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之后,把学生带入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知识逻辑结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接下来的第二至第四单元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照这样的教材呈现顺序开展教学,学生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框题的学习中对  相似文献   

11.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多元化时代,人们盲目的追求物质条件,却忽视了"真理"的存在,忘却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曲解了人生的意义。哲学作为时代的精华,在缓缓前进中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导致更多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哲学只有回归到现实中,结合实际才能解决各种矛盾。哲学作为时代的先锋,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纠正社会产生的偏轨现象,才能永保魅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存在有缺陷和不足,要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建设一套能反映时代精神之精华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让马克思走进当代。  相似文献   

13.
吴洪 《文教资料》2011,(15):142-144
作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分别就学习指导、知识点拨、课堂实录、教后反思四个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一课进行教学探究与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现实之花。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现实之运思,并通过批判与建构来匡正现实,引领时代。霾的肆虐尽管和哲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至少说明哲学并没有真正起到总体引领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它待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根本没有走向现实;二是它没有找到合适走向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理论研究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的严重缺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和哲学把握世界方式的双重特殊性。二十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不仅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其后我国哲学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它向我们昭示,哲学必须以哲学的方式关怀自己时代的命运,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正>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第45页,在论述"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过程中,有这样的表述:"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这样的表述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误解和困惑。倘若"我"的具体的实践活动不能证明某个假说的正确性,或者,这个时代的实践活动都不能验证这个假说,我们能说这个假说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倘若"我"的某一次  相似文献   

17.
现行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其功能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但其以"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进行随意肢解嫁接,使其理论支离破碎,既严重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科学性,实际上又没能真正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内容的增删编排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自然辩证法的时代精神.实质上就在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当代研究水平。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意味着人类的哲学思想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20世纪自然科学的划时代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结合,自然辩证法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就是自然辩证法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时代的产物。”教育主张亦是如此。“活动单导学”作为如皋本土生长起来的教育主张,是如皋多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如皋教育升起的一颗启明星。升级换代,融汇校本,建设课堂地标“活动单导学”该如何推进?我们该竖起一面怎样的旗帜?我们自己的品牌是什么?……建校之初,这一连串的问题持续拷问着我们学校行政  相似文献   

20.
卡尔·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文明活的灵魂。由此可见,讲授哲学,绝然不能割断它同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血肉联系;而必须以人类文明的宽广帷幕为背景,以此来拓展扩充我们的哲学理论教学内容。令人遗憾的是,以往有些哲学教材,有些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洪流,因而显得枯燥,狭窄与贫乏。大学生们对这种从概念到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