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语文教学法名实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是仿照国外的师范教育体制设置的。本世纪初开办学堂,单设语文(初名词章、后称国文、国语)科,语文教学法便应运而生。时至今日,有的学校叫它“教材教法”,所见到的教材则多称《×××教学法》。教学法这个名称,实际是“进口”的,就在八十年代的译著中,还可以看到综合性的《中学教学法》(美L.H.克拉克等著,赵宝恒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语文教学法的名称,国内沿袭已久,而国外又似乎至今未改,原因就在人们曾赋予它以  相似文献   

2.
中国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如果从甲骨文、钟鼎文的商代算起。有三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语文教育独立设科始于1903年,迄今百年。可以说,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既古老又年轻。语文教育学经历了由教授法——教学法——教学论——教育学的科学发展过程。中国的语文教育学,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之上,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单独设科之后 ,对语文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也就开始了。同时 ,在一些师范学堂和一般学校附设的师范科里 ,还陆续开设了教学法课程。①到了20年代 ,对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一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 ,影响很大。例如 ,1926年以前出版的语文教学法著作 ,就有吴研因的《小学国语国文教学法》(1921) ,张士一的《小学“国语话”教学法》(1922)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 ,吴研因、舒新城的《小学国语教学法概要》(1925) ,梁启超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1925) ,周铭三、冯顺伯…  相似文献   

4.
自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前辈筚路蓝缕,为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教材体系的建构铺过基石,立过框架。20—40年代出版的语文教学法教材近十部。改革开放以来,高师语文教学论教学、研究工作者对学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出版的教材已达80多部。而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主编,顾黄初主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的“语文教学论”系列教材,却是以前所未见的面貌写就的。它确是反映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教材改革的一项新成果。其突出特点是:  相似文献   

5.
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 ,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伟大变革时代的新思想、新教育的代表。他于 1914年出版的《小学各科教授法》 (上、下册 ) ,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部教学论专著。该书将小学 11门学科的教学法集于一体 ,具有开创性、科学性、实效性等诸多特点 ,并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一 )开创性在《小学各科教授法》问世以前 ,至今尚未发现其他版本的这类专著。即使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论文 ,亦屈指可数。如 ,沈颐的《论小学校之教授国文》(190 9)、蒋维乔的《论小学校以上教授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教育是文、史、哲不分家,语文独立设科始于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已有百余年历史。在语文教育界对此比较一致的划分是:清末语文课程(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国语教育),新中国成立前的语文课程(包括国统区的国语国文教育、解放区的国语国文教育),改革开放前的语文课程(包括建国初期的语文学科建设、国民经济调整期的语文教育、文革十年的语文教育),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时期至今的语文教育)。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不同,其对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一、清末语文课程现代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从清政府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真正独立设科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从新中国成立,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是我们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8.
倪文锦,上海市人,1948年9月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首位语文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文化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语文教学研究会主任;上海市考试院考试研究室语文学科组成员。倪文锦教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科教材建设、语文特级教师研究、语文比较教育、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等。已完成教育部课题多项,如"九五"课题"港台与大陆语文教育比较""职业高中语文课程开发"以及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子课题"语文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语文学科能力结构及其测评的研究"也结题在即。倪文锦教授著有《语文考试论》;主编《语文教育展望》《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语文教育初探》《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学艺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初中版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语文教育学引论》(副主编),以及教育部规划教材职业高中语文(1~4册)、国家规划教材"中职"语文(基础版1~4册)等。他多次作为主讲嘉宾应邀参加新加坡、香港和澳门等地召开的语文教育国际研讨会,曾受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多所高校的邀请作访问学者及参与课题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评议文章】曾祥芹《重申文章知识强化文章教育》,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11期【内容提要】语文独立设科110余年,"文章知识"和"文章教育"的位置至今没有摆正。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未能把"文章知识"列为"语文知识"内容,导致文章教育的弱化,学生的"文章素养"越来越差。近十余年来,许多语文教师对文章知识教学感到隔膜,遑论在教学中落实。因此,必须阐明文章知识在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中应的地位,重申文章知  相似文献   

10.
李军 《湖南教育》2008,(8):19-20
一、近现代中学写作教材的回顾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开始单独设科。清末民初,是语文教材的初创期;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语文教材编写已有了长足发展,先行者已做了多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11.
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师生迫切关心的问题。这里介绍美国新近出版的两本高等教育教学法的专著。 一、《今日大学教学:中学以后学校教学工作手册》肯尼思·H·胡佛(Kenneth H·Hoover)著,阿林与培根出版公司1980年版。 作者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学法研究学者,主要著作有《专业教师手册》(1973,1976年),《中学教学:新任教师和教师自修手册》  相似文献   

12.
《异步教学研究》2009,(5):28-28
1987年4月黎世法著《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87年6月黎世法著《论中学教育方式最优化》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对全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实验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倪文锦,1948年9月生,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语文考试论》,主编《语文教育展望》《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研究》等。兼任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上海市考试院语文学科组成员。  相似文献   

14.
读到周庆元教授的新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之前,我正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语文学科教学论自身的建设问题。与近20年来国内教学论发展过程中的研究重点刚好相左,语文学科教学论前段以研究教学实践的多,自身体系建构不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新时期以来出版的众多的语文学科教学论教材或专著(包括以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名之的相关教材或专著)看出来。这或者与早期研究者的专业背景有关,因为大多数研究者非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出身,更多的是学中文专业的。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体系。这种状况赢到千荣生博士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出版(2003)才有好转。王先生的专著因为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虽对语文课程的相关问题予以厘清并进行了深入的独创性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固于博士论文本身的逻辑结构,不可能完全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体例写作。二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足农村学校的适应性问题。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超前性和理想化,新课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和农村学校的实施效果并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唐彪的《家塾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著,开创了历史的先河。这部《家塾教学法》有着比较全面和新颖的观点,唐彪有逻辑性地分析了教与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识字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书法教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这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唐彪的《家塾教学法》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系统阐述家塾教育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9月,吴曾祺评选的<国文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发行.这是我国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以来第一套供中学堂使用的"国文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语文教学,若从孔子算起,迄今已有二千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了.但语文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比较年轻的.1903年,张之洞等在洋务派办学堂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堂章程》,正式开始分科教学,国文单独设科,从而揭开了具有科学意义的语文教学的序幕.此后的八十余年中,它在经历了几度社会变革几番政治风雨的吹打之后,逐渐成长、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1904年,张之洞等人合订《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开始单独设科,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语文教学目的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梳理百年来语文教学目的观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今天在西方教育话语主导下不断改革中的语文教育而言,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学目的的界定,我们结合教育目的,从语文课程标准或语文教学大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主要有三个尺度:国家、社会、个体。国家尺度强调语文学科的国家意志,社会尺度强调语文教育的社会要求(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个体尺度强调语文学习的主体价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语文教学目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19.
读到曹洪顺的《语文教学法漫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漫论》)一书,十分高兴,《漫论》的出版,是语文教学法界的一件好事,书中所阐述的有关学科理论建设的见解,有一定的创造性,对推动本学科教学和科研,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漫论》收录作者近年来研究语文教学法的论文29篇,分为“历史借鉴篇”、“学科研究篇“、“专著评论篇”三部分。这些论文,内容广泛、深刻,有见  相似文献   

20.
近代意义上的“语文”始自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科举,兴学堂”,依《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荣庆、张百熙诸公制定《学务纲要》,规定中小学校开设语文课程.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学”(读古文词、作文、习字),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设“中国文学”(习字、作文、读经、词章),着令全国推行,“癸卯学制”大行天下,近代语文教学体系规模初具.“语文”一义,叶圣陶先生畅言其旨,卓然可观:“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出版全国统一的初、高中语文课本,共12册.在《编辑大意》中,阐明“语文”之名义及结构:“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说’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至此,“语文”始.得切近今义,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