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推荐辞:就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文言文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总是趋于功利和浮躁,过多的应试训练肢解了文本的魅力,课堂教学缺乏"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作者从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阐述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观点,值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2.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改变只注重"文言"而忽视"文章""文学""文化"内容的倾向。在注重文言基础知识梳理、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善于从文章、文学、文化等层面思考并确定文言篇目的教学内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的教学内容,要从"士"的形象等文章层面、章法结构与炼字炼句等文学层面、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文化层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的任务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上出语文味。要完成这个任务,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文字,文学,文化。完成这三个层面的解读,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又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首先,对文字解读是基础,但它不应只是教条地传授字的意思,而更应侧重对文章内容的发掘,把个别字词放在文章整体中去把握。其次,通过文学的解读,力争了解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最后,在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的同时,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情感、懂得民族表达方式的人。本文以《庖丁解牛》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如何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体现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正>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它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四位一体"。近来,很多学者提倡基于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教学要回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上,从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文学鉴赏层面,做到"言文统一",但怎么有效地做到"言文统一"一直困扰着一些教师。本文所评议的两篇论文,倡导"因言解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样态,要教出"文言"的味道,得从文言文的特殊言语形式入手,关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词处",回归文本独特的语词世界,在文本的句式章法、遣词造句、表达角度等方面感受文言文的独特味道。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在当今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对小学文言文现状进行分析,从"读思达"教学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字-文言文、"读思达"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提出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对文言文进行教学。通过"读思达"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小学文言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文学作品,有三个层面的东西。笔者引导学生从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四个层面解读古诗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学作品,有三个层面的东西。笔者引导学生从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四个层面解读古诗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字载体,是博大精深华夏文明的书面实录。但从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广泛应用,文言文从台前走到幕后。时至今日,虽然在各种文化典籍和语文教材中我们还能见到文言文,可其交流功能、记录功能和生活化功能相当微弱。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到底该重视什么?是重视字词积累,还是重视文章理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深入,文言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的挖掘,但同时,文言文的高考题型又使许多教师总是不自觉的把它简单当做解说文言知识的例子,对内容的解读流于僵硬机械的肢解。  相似文献   

11.
一、课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有一个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那就是文言文教学应兼顾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做到三者的统一.然而要将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却困难重重.我曾尝试过三种教法.其一,奉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则,回归传统,以诵读指导贯穿整堂课,结果是"起于诵读,止于诵读",学生对文字只略知一二,对文化亦如雾里看花.其二,奉行"不走寻常路"的原则,努力创新,以文本为起点,大谈文化,结果是因文字障碍未扫除,整堂课如同教师拽着学生跑,教师累,学生更累.其三,奉行"折中主义"原则,先进行字词串讲,再分析文章内容,最后进行文化拓展,结果是"文"、"言"割裂,难以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除了拥有优美的辞藻和独特的章法外,还有独特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侧重于对个别词语的积累和欣赏,片面强调文言文的语言美和追求文言文的意境美,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贯彻人格美教育.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格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能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婷 《学语文》2014,(2):74-75
正新课改实施以来,文言文教学仍难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的僵局,要么重"言"轻"文",要么重"文"轻"言"。前者是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古汉语语言学与语用学知识,忽视了文言文的整体之美;后者是指教师将课程目标定位到文化层面,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文章层面,重视篇章技巧的解读与文化内涵的体  相似文献   

14.
<正>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正如名师韩军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们要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通过拜读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文言文教学教什么》,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明确概念,缘路而行"古文",从字面就是古代的文字、文章,就是用"之乎者也"写成的文章,等同于"文言文"。这种理解是偏  相似文献   

15.
王汴生 《语文知识》2001,(9):F003-F004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上,还应该注重章法。因为章法是文言作品艺术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点文言文章法,不仅有助于他们读懂文言文,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文写作水平。古人撰文,谋篇构思首重立意,力求中心鲜明突出。如《采草药》、一开始就提出“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开宗明义,使文章的思路端正,接着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此殊未当”的道理,正面说明采药应当根据用药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而不能限定时间。这种立意方式实用易学,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是宋代的文言作品,不像先秦、两汉的文言作品那样佶屈聱牙,可在字、词、句的讲解上节省些时间,用于章法的讲解。  相似文献   

16.
《华章》2007,(Z2)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那么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呢?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单元为例,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角度触摸、解读、丰富文言文教学内容,构建语文味课堂,唤起学生的文言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真实体现。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学习进程受到影响,教学的效果也会很差。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传统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文"和"言"不能够被并重,所以才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文章、文字、文化和文学等方面,只有综合了以上几个方面,才能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文"和"言"并重,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是一个民族的根,想要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传统文化,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言文教学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尝试从四个方面加以渗透。一、强化文言文诵读文言文传承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通过诵读文言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音韵之美,还能促使学生"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  相似文献   

20.
黄厚江先生指出,理想的文言文教学是"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简称"四文统一"。文言文教学在努力达成"四文统一"目标时,应力求实现由言到文再到人的三者的逐步深化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