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高考关系型作文能同时检验考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和人文价值取向,因而受到一些命题者的偏爱,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热点。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情与法",上海卷的"坚硬与柔软",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2014—2017年浙江卷的试题,均是关系型作文题,2017年全国卷Ⅱ的试题也可以说是关系型作文题的变式。如何备考关系型作文题,笔者拟从审题立意方面提出几点思路。一、明晰概念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好故事”作文题让考生感到意外又轻松。意外是因为前两年的新课标Ⅰ卷作文“强弱之变”与“本手·妙手·俗手”都是多元关系型作文题,所以2023年备考期,考生们训练了大量同类型作文。但是今年新课标Ⅰ卷却是一元型作文题,文题审题难度不大,上手容易。然而,看着“好写”的作文题,要“写好”并不容易,仍需要仔细审题,深入思考,巧妙构思。我们就以这道题来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综观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19个作文题,风格各异,异彩纷呈,从中不难看出高考命题的新思维、新特点和新趋势。一、从命题形式看,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各领风骚,互相渗透在全国19个作文题中,命题作文有8个,分别是上海卷的"他们"、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江苏卷的"好奇心"、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以及浙江卷的"触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是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是一道文学类命题,是一道引发了强烈负面评价的作文题.2007年6月9日,央视"东方时空"在"高考作文大家谈"中,邀请了余秋雨等知名作家对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作分析点评.没有评出最好的,倒是"提篮春光看妈妈"被评出了两个第一:1.让考生最难以发挥的作文题;2.最容易跑题的作文题.似乎它是今年最差的作文题了,笔者却愿为之一辩.  相似文献   

5.
王学华 《新高考》2011,(10):6-8
2011年浙江卷作文题延续了以往材料加命题的形式,既有新材料作文的丰富内涵,又有标题作文的直观表述,是真正意义上的"标题+炼意"的新标题作文。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有变的命题要求。今年浙江卷作文命题,以直抵人物内心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关注学生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虽然少了以往的"诗意"与"文化",却能做到归真返璞  相似文献   

6.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要求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写考生自己的生活和感悟!2007年高考作文题中有11个指代考生的"你"字!最发人深省的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  相似文献   

7.
2008年高考.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全国卷Ⅰ、Ⅱ和课标卷(宁夏海南卷)的作文题都是新材料作文题。全国卷Ⅱ和课标卷的作文题目拟得比较好,既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既能引导考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又能避免考生投机取巧,套用、套作:  相似文献   

8.
卢心怡 《教学考试》2023,(39):40-43
<正>2021年江苏省开始采用新高考全国Ⅰ卷,其中新题型七选五阅读对考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的要求,江苏新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的第二节,考查学生理解语篇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300词左右),从短文后所提供的七个选项中为每个小题选出一个最佳选项。该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体现了新课标中对学生思维品质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2013年高考上海卷与安徽卷作文题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如出一辙”。两者采用的都是议论性材料,而且都设计了两种情形的对比,把相互矛盾的因素提供给考生,引导或暗示考生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命题,孙绍振先生认为有点像法国高考作文题,有哲学性的意味,要求考生有比较强的抽象能力。应该说,孙老师对这道题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高考尘埃落定,18道作文题浮出水面。这里,仅就其中部分作文题作出评析。一、全国卷:清一色的关系型话题今年高考三套全国卷考查的都是关系型话题作文。这一点正在情理之中。这是因为:(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评价·语文》“命题建议”提出,“作文题,应继续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其他的补充方式”。(2)在各种类型的话题作文中,关系型话题因其适当增加了审题难度和写作的限制性,有利于减少宿构和套作等不良现象,又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性思维,因而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再考虑到高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中考河南省卷作文题之一——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有考生的选材是爸爸给“我”讲故事;2022年中考北京市卷作文题之一——以“那个星期天”为题作文,有考生的选材是给过生日的爸爸煎鸡蛋;2022年中考上海市卷作文题——以“这不过是个开场”为题写一篇文章,有考生直接写“中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开场”……以上作文的选材并无多少新鲜、独特之处,说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似乎也不为过,但这些考生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写进作文,且都得了高分。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2006年全国卷的作文是没有话题的话题作文;我认为,把它称为新型材料作文更为恰当。它虽然提供材料,但跟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1)以前的材料作文,往往要考生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或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或主题去写;而2006年两套全国卷的作文题不是这样,考生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材料,思维空间很大。(2)以往的材料作文,多半要考生写议论文;而2006年两套全国卷的作文,文体可以自选,增加了表达形式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3.
<正>翻开2017年9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13道作文题(北京卷的写作部分今年继续分为"大作文"和"微写作"两个板块,"大作文"设置了两道作文题,考生"二选一"作答;"微写作"共设三道题,考生"三选一"作答。所以今年高考作文题与去年一样,仍为13道),第一感觉就是:命题者的视野愈加开阔,作文涉及的题材、主题也更加开放。题材之"大",触及国家形象;题材之"小",关注衣、食、住、行;而社会发展、人文情怀等更是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利用平时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来有效指导学生写出高考英语作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教学思路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的做法是:运用"二维思维"拓展写作思路。下面,我就以2013年安徽卷高考英语作文为例,具体谈一谈我是怎样运用"二维思维"来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的。2013年安徽卷高考英语作文题:第二节书面表达假设你校英语社团举办以"讲求文明,从我做起"为主体的征文活动,请你以"On the Way to School"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分析了2008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发现了今年的作文题有一个新的动向,那就是紧跟社会热点和焦点。如全国卷Ⅰ、北京卷(小作文)、四川卷和江西卷4套试卷的作文直截了当地出了紧跟社会热点、焦点的题目。另外,还有上海卷、天津卷、安徽卷和广东卷这4套试卷的作文题,也暗扣了社会热点、焦点。这样,明、暗就有8个作文题是与社会热点、焦点相关的。这是高考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一种全新的命题动向,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分析导入】2008年高考语文湖南卷作文题,着实让广大考生伤了一番脑筋,一些平常基本功不错的考生出现了"意外"情况,没拿到理想分数。"痛"定思"痛",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以及应变应急、创新能力的问题,确实还需教者细细思量。下面选两篇考场实录实分作文,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7.
陆正琳 《福建教育》2023,(41):33-36
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共有四套试卷。其中,适用新高考模式地区的是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两份试卷都重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考查。为此,教师应着力设计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各项语言技能;重视以多样化的思维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巧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考语文刚刚结束,各地的作文题马上就被披露出来。大家热烈讨论着:哪里的作文题出得有深意,给考生的发挥空间大,哪里的作文题出得粗浅,禁锢了考生的思维。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依然是:哪里的作文题好写,哪里的作文题难写。  相似文献   

19.
都说今年高考的作文题“务实”了,跟现实贴得更近了,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发现还果真如此。比如,广东卷作文要求考生谈“对常识的认识”;辽宁卷的作文问“明星代言你怎么看?”;上海卷题目是“金融风暴中的我”;江西卷作文由“兽首拍卖”引出;天津作文题是“我说九零后”;江苏卷让考生“品味时尚”……  相似文献   

20.
近年的高考作文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通过设置"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引向了思维品质的考查,关注考生判断现实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会解决问题,进而帮助考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品质。而一直以来,思维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学生看问题角度单一而线性,分析问题多流于表层、行文无逻辑等,基于此,本人在写作教学中尝试做了一些思维的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