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参加了今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考生该题的得分普遍较低。根据阅卷大组抽自于全省不同学校的1000多份试卷的统计显示 ,该题的平均得分只有13.894分。这样的分数属于五档评分标准中第三档的成绩。能得第四档分数的为数并不多。得第五档分数的 ,每册试卷 (25份 )中偶尔才一两份。考生这种普遍难以在书面表达题上得高分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 ,从而发现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便于我们改进以后的教学。一、高考书面表达题失分现象分析今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 ,要求考生以书信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蒋如家 《教学月刊》2002,(10):28-30
笔参加了今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考生该题的得分普遍较低。根据阅卷大组抽自于全省不同学校的1000多份试卷的统计显示,该题的平均得分只有13.894分。这样的分数属于五档评分标准中第三档的成绩。能得第四档分数的为数并不多。得第五档分数的,  相似文献   

3.
2004年的广东高考英语评卷工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阅卷结果显示我省考生书面表达题得分不到12分,究竟考生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在书面表达中拿高分?笔者根据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从我省考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以下五个高分策略。  相似文献   

4.
邱玲 《广东教育》2005,(1):28-29
2004年的广东高考英语评卷工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阅卷结果显示我省考生书面表达题得分不到12分,究竟考生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在书面表达中拿高分?笔者根据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从我省考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以下五个高分策略。  相似文献   

5.
94年高考理工类数学试题第22题:已知函数在公布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中,只给出一种证明答案,除此以外,也有考生采用了下述证明.∵函数y=tgx在x∈(0,时,其函数图象递增且下凸,(如右图)设A(x_1,0),B(x_2,O),则f(x_1)设C为AB中点由梯形中位线定理由下凸函数图象直观得据说在江苏高考阅卷点,凡采用上述证法者,一律得零分.对此本人认为这样的评分标准不太合理,提出几点意见与同行们共讨.1本试题并不要求考生必须用比较法证明,因此考生采用形数结合的方法证明也是可以的.2按通常评分原则得零分者,应该指解答有…  相似文献   

6.
在考试题标准化探索中,命题时普遍采用了“选择题”,个别课程的考试题已百分之百采用选择填空的形式。但是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不尽相同,也不尽合理。本文给出选择题的几种评分标准,并加以论证。 合理的评分标准应该是:全部选对的考生得满分;部分选对的考生得该题规定满分的一部分;不会而不答的考生得0分;不会而随机选填答案的考生所得分数的数学期望为0,如果在实践中做不到这一点,应该使这类考生所得分数的数学期望尽可能地接近于0。 一.某选择题给出n个答案,已知其力有m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该题满分为N分。 评分标准:当选则的答案数小于或等于m时,每选  相似文献   

7.
今年高考第19题是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一道好题.该试题难度适中,然而考生失分情况较多.现根据笔者阅卷掌握的情况作一简单分析(原题及参考答案见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第19题及答案).  相似文献   

8.
高考化学实验题因其赋分高、区分度大,一直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对实验题命题特点和趋 势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对考生答题错误进行专题分析较少。而对考生答题错误进行专题分 析,更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考生实验题答题能力和技巧、避免再犯类似失误。笔者今年参加了 广东省高考化学卷阅卷工作,分担第20题阅卷任务,考生在这道题上出现的种种错误让我深 思:考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该如何施教?  相似文献   

9.
2003年全国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考察共涉及了两个选择题(第6题、第12题),一个填空题(第16题)和一个解答题(第18题),分值为26分.笔者在阅卷中发现,其中的第16题和第18题得分率都在4.5%以下.今年的高考数学题,考生普遍说难,难在哪里?这就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这两道几何题。  相似文献   

10.
说明 :1 提供的答案除选择题外 ,不一定都是唯一正确的 .对于那些与此答案不同的答案 ,正确的 ,同样给分 .2 评分标准只是按一种思路与方法给出的 .在阅卷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 ,可按照本评分标准的精神定出具体处理办法 ,但不要与评分标准有较大偏离 .3 分析设计题是按照分步方法给分的 .在评分标准中常常写出 ( 1 )式几分 ,( 2 )式几分……这里的式子是用来代表步骤的 .若考生并未写出这个式子 ,而在文字表达或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反映了这一步骤 ,同样给分 .没有写出任何式子或文字说明 ,只给出最后结果的 ,不能给分 .4 参考答案中的…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曾参加2016年重庆市高考阅卷,评阅全国高考语文卷Ⅱ古代诗歌阅读第8、9题。这两个题分值总分11分,考生平均得分4分不到,难度系数约0.36。显然,这样的结果,师生都是不满意的。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完全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对于这首古代诗歌,考生几乎是没有读懂的;中学的古诗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古代诗歌教学的路在何方?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Ⅱ古代诗歌阅读题是这样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相似文献   

12.
杨枚芳 《初中生》2010,(3):16-19
在历年中考语文阅卷中,笔者发现,一些考生在解答主观性阅读题时,许多本来会写的答案,考生却在答案外围绕绕圈子后离去,与正确答案擦肩而过,令人惋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高考结束以后,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高考政治科目的阅卷工作,分担36题第(2)问的阅卷任务(原题略)。按照大家的推测,这是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卷(以下简称"2015年广东卷")主观题中最简单、最容易得分的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该题最后的平均分只有5.7分(满分12分)。面对一份份概念不清、答非所问,抑或思路不清、层次不明,又或答卷马虎、表述随意的答案,我们在扼腕叹息"学生不勤奋、素质低、能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1年和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的阅卷工作,其中,2011年批阅第10题,该题为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题,2012年批阅12B模块(即选修3-4模块)的第2题,该题考查"测定玻璃折射率".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实验题中,考生出现了大量理论上正确.实际操作中却错误的解答,而且他们往往错得非常相似,这是学生与命题专家思维上存在本质差异,还是我们当前的高中实验教学存在着什么问题?弄清这一问题无疑会对促进日常教学与考试的沟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1问题提出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卷第16题如下:题目在△ABC中,∠C=90°,M是BC的中点.若sin∠BAM=1/3,则sin∠BAC=____.初识此题,觉得这道填空题很常规、普通.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及三角运算等基础知识,同时还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该题是填空题的倒数第2题,难度设置为中档,但从考生感觉及阅卷结果来看,许多考生不会做或给出了错误的答案,得分之低出人意料.于是笔者静下心仔细思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参加今年文综第37题第2小问的阅卷过程中发现,审题正确与否与得分高低密切相关。笔者随机记载了100份试卷的情况。此问共98分,平均得分2.64分,其中得9分的3人,占3%;得6分的22人,占22%;得3分的35人,占35%;得0分的40人(做了题而未得分的33人,空白7人),占40%。  相似文献   

17.
笔者参加T2006年湖北省高校语文第21题单复句变换题的阅卷工作,从笔者手下经过的试卷有万余份,但答案五花八门、千奇百怪,49的题目平均分在1.86—1.93之间,得分之惨状让语文阅卷老师为之惊恐与汗颜,也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18.
高考化学实验题因其赋分高、区分度大,一直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对实验题命题特点和趋势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对考生答题错误进行专题分析较少.而对考生答题错误进行专题分析,更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考生实验题答题能力和技巧、避免再犯类似失误.笔者今年参加了广东省高考化学卷阅卷工作,分担第20题阅卷任务,考生在这道题上出现的种种错误让我深思:考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该如何施教?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第22题是一道题意较明了,也无须经过复杂推理与计算的试题,但从笔者所在市三区联合网上阅卷的中考成绩统计来看,本题平均得分约为4?09分(满分12分),得0分的比例为42?8%。一道看似平淡无奇的试题,如此低的得分率,其原因值得我们探究。笔者曾在文献[1]中,对学生的失分原因作过分析,但总觉得还没有揭示出真正原因,本文将作进一步探究。为方便阅读先将试题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河南高考文综试卷的历史试题,很多考生觉得容易.笔者参加了文综阅卷工作.所评第Ⅱ卷第37题,相当多的考生失分严重,得满分的考生只有一位数.后来笔者在与考生座谈时,许多学生并不讳言:"我不想学历史"、"对历史没兴趣"……其实,中学历史教学的困惑并非一日,也非一地.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两千多位学生调查表明,学生最不愿学的课程,历史课占前3位;学生对15门课程最喜欢的程度,历史课倒数第2位;学生认为"枯燥、没意思的课"中,历史课居第5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尴尬局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