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构建语文教学观,要充分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条件,突破时空,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去动手体验,动脑学习。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所谓生活化课堂就是知识与生活、学习与生活、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诸般滋味,在生活的广阔世界中感受到"大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学好语文,将语文的外延充分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3.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语文课堂应该与生活相呼应.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可行走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进行适度的拓展,把很多单一的知识通过旁征博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素材。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的快速发展阶段,有强烈的接受新事物的愿望。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要优化手段,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更多的美文引入课堂,构建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小阅读"和"大阅读"打通,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6.
骆力 《文教资料》2006,(28):145-146
新课程明确提出语文课堂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语文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语文,让学生读身边的语文,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使生活融入(甚至成为)课堂教学,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乐趣。课堂应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时空。一句话,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交流的、开放的、感悟的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要依赖于教师的“活”。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构建语文教学观,要充分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教师应尽可能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同样应该给学生一个这样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选择学法,自主探求新知,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而不是把语文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语文教学要充分表现出开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需要。生活不是孤立的存在,嫁接生活,让语文课堂能够接地气,与生活相容,拓宽语文教学外延。"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语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反过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观照联系生活。学生是社会生活的成员组成,他们最先接触的、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语文课堂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他告诉我们,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把语文课堂引向生活。如何让阅读教学与生活链接,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人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广泛的意义建构。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及它与生活的意义构建。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走向生活,才是语文课堂走向有效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纯靠教师讲解传授语文知识的模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一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让语文课堂的外延得到了延伸,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了更为广阔的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更好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我们教育个体的生存意义,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4.
构建充满生命教育的语文课堂,争取高效的课堂教育效果和有力的生命教育启发,这是从事高职语文教育的人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语文"课堂、快乐课堂和自由课堂三个方面阐述怎样把生命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从而构建充满生命力的高职智慧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在传统的教学中,还仅仅当作口号而已,语文课堂的相对封闭.使语文教学一直处于“贫血”状态,学生很难通过课堂触摸到生活的气息。因此教师应巧于捕捉、善于引领,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把生活融进课堂小天地中。只有让语文课与生活“携手”,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是一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语文产生于生活,又反映于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生活开放,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能力,更热爱生活和善于品味生活。一、回忆生活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活动,是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的有机统一。教师在教学中巧设情境,将课堂引向生活。引向生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把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与应用。"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所谓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语文,把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叶先堂 《文教资料》2013,(19):42-43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学用语文;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真实、朴实、扎实,让语文返朴归真,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是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