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词可以体现一定社会的文化制度和风貌,文化间的差异也对称谓语有巨大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作为文化符号的称谓词语在不同文化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发挥着传递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作用。《中华儿女》杂志创刊以来,发挥人物类期刊的传播功能,为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爱国主义认同、民族情感认同、传统文化认同等积极努力,为中华儿女从一个期刊名称变成一个响亮的民族称谓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词可以体现一定社会的文化制度和风貌,文化间的差异也对称谓语有巨大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作为文化符号的称谓词语在不同文化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称谓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习言。社交称谓语是人际称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称谓非家庭成员。社交称谓语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有着各自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导致不同语言的社交称谓语也是极其复杂和独特。然而英汉社交称谓系统中的通用社交称谓语却是极其相似。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对英汉通用社交称谓语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找出为什么不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下会却有着几乎共同的通用社交称谓语这一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5.
田歌  任建娟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153-153,155
称谓不仅表明人的身份地位和职业,而且能反映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中英称谓存在种种差异。文章总结了中英文化中称谓表达差异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7.
刘宏雁 《科教文汇》2010,(14):64-65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8.
叶玲 《科教文汇》2009,(20):257-258
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称谓系统的不同,因此了解汉英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翻译称谓语。本文比较汉英称谓语的差异并探讨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英语姓氏的来源以及关系称谓完全不同于汉语的姓氏的来源以及关系称谓。这样的文化差异影响了语言之间的差异。本论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姓氏的来源和关系称谓,让读者能够对英语姓氏的来源以及关系称谓有个正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社交称谓是在社交场合应用的称谓语,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老师"是社会各界对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的称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称谓本身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老师"发生语义泛化,成为一个流行于大众之间的普通谓语.本文主要探究"老师"词义的演变趋势和泛忆原因,并由此引发对现代汉语称谓困境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觉醒》与《京华烟云》两部作品主题的对比,从婚姻、素质能力和对爱情的解读三个方面的异同点来对比其主要人物艾德娜与姚木兰,以分析两个同一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女性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2.
徐慧 《科教文汇》2008,(25):250-250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文章试将中英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并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云飞 《知识窗》2010,(7):51-51
同桌是集地理位置与人物身份于一体的称谓。不管你的学生时代有过多少同桌,但他们是不是都给了你相同的回忆呢?快点做,做完借我抄!(理直气壮)你先抄,抄完给我!(义薄云天)  相似文献   

14.
《清史列传》和《碑传集》在所传人物范围,资料来源,称谓,履历详略,公私事以及皇命的恩谕的记载上都有差异,其史略的价值也各有长短。  相似文献   

15.
郭骅 《大众科技》2006,(5):176-176,181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文章试将中英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并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因为中西文化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国家庭更重视父子等两代关系,而西方基督教文化更看重夫妻关系,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可以探寻到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和中国的《〈人民公敌〉事件》中的人物,在不同文化孕育下面临选择时,坚持或放弃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17.
"并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人物品评的方式,指在不同主体之间以统一标准做出相提并论的评价,将一些可以等量齐观的人物、事件、现象等并举的一种称谓形式.将并称、文学流变和文学史放在文学发展的长流中做通观审视,确定其意义和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推动文学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张珊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并称现象研究》一书,借助大量实例论证,对并称的流变历程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文化意义三方面的并称为研究对象,将整个并称的历史流变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研究中国古代并称发展历程的重要理论借鉴书目.  相似文献   

18.
电子保姆     
在当今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多元化的社会中,“保姆”、“钟点工”、“家庭护理”这些已被人们熟知和接受的称谓,在现代家庭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然而人们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难找称心如意的“保姆”。  相似文献   

19.
家庭德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立德树人”的最初过滤网。红色文化融入家庭德育可以激发家庭德育的系统效应,增强家庭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发挥家庭育人的基础性功能。红色文化融入家庭德育的目标是实现家庭德育向“国事”转化,创建优良家风,增强家庭文化自信,根植家国情怀。家庭传承红色文化以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为着力点,通过形成教育合力,推进家庭德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红艳 《科教文汇》2009,(31):243-244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用一个字表达出来,就只能是—“家”。家庭、家族、家国……一层层延伸: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汉字的产生和演变都是古人思维概念的外化投射,汉字的发生、演化反映了“家文化”。本文就以对“家”及其他一些“宀”(mián)部字的分析来浅析中国传统的“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