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思想品德教师应与时俱进,继续学习、了解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满意的教师.那么,合格的思品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要求呢?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思品教师应做到"三思".一是缜思,也就是缜密思考,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二是集思,课中应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反思,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3.
李立明 《教师》2011,(33):94-9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初中思品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受社会上物化思想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这门学科,而我们教师有时也抱着"学不学随便学生自己"的观点来教学,只是把教材中的内容简单地讲一遍就算了,属于一种应付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却不能在他们心中扎根,一到课外就全部抛到脑外了。让初中思品教学变成了应试教学,考试要考的内容让学生集中起来背一背,不考的内容也就不在课堂上教学了。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该如何使初中思品教学取得实效呢?走好下列三步曲是成功的关键。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乐学与其它初中学科相比,初中思品课还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让学生感觉到这门学科就是对他们讲大道理的。教材中的很多观点与小学《品德与社会》  相似文献   

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因其独特的说理性和图文并茂的审美意趣,本应该是一门最富趣味和最具诗情画意的学科,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也应该能够自然散发思品味,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功效。然而,当前部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却让学生兴味索然、昏昏欲睡,缺少思品味。那么,造成思想品德教学中思品味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简单枯燥的"说教"掩盖了思品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  相似文献   

6.
随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如何把握新课标理念,推进思品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许多思品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做好新课标背景下的思品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一、思想性"思想性"是思品学科最显著的特性。新课标指出,"思品学科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汪秀艳 《教师》2014,(27):97-98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是永恒的话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增强初中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是众多思品课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借鉴"布白"艺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触动学生心灵,以增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刘家伟 《考试周刊》2013,(58):135-135
思品教育旨在从思想和品德两个方面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世界接轨的逐步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思品教育面临的难题和困境越来越多。如何做好思品教育工作,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入脑入心,关键在于发挥思品课的功效,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思品的作用。本文以初中思品教育为例,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功效进行了简单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承担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操作的视角,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出了"思·品"教学模式。"思·品"教学模式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让学生在思考中品味,在思维中品悟,在思想中形成品德,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对7-8年级的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与思品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国家、面对社会、面对历史的课程,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这两门课程的共同特征,其教学目标不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必修内容,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自身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有影响。思品课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能否拥有良好思想有重要作用。"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适合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以初中思品课教学为例分析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呈现。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新的思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这个源头活水,不仅可以让思品课变得有价值、有意义,而且可以让思品课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诗人何其芳说过"凡是有生活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它是一门说理性、分析性很强的学科,但初中生好动、活跃、自制性弱等年龄特征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能太单调和枯燥,否则对学生来说那就是一种折磨,何谈"以生为本"、"兴趣导学".思品课只有上"活"、上出激情,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行道与理的渗透.为此,营造轻松活泼、诙谐风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前提,如何营造就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应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全面改革的今天,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门课程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品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关键在于——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5.
思品课,是让学生明事理、并正确指导学生的言行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思品教学里,要求学生打开书本啦,观察插图啦,大家讨论啦,老师总结啦……学生情趣好似不够。老实说,我很少这么教思品课的,因为我知道学生这么费脑筋的学习语文,已经很累了,很辛苦了。思品课的教材,  相似文献   

16.
思品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教材中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让学生产生遵循道德行为规范的愿望。抓好思品课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提高思品课教学效益大有裨益。“激情、明理、导行”是思品课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导人新课时,要贴近学生,亲切自然,饱含情感,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激情”时,要描摹一种可感可知的道德氛围,注入相应的情绪色彩,爱憎分明,让学生置身其间,启动情感  相似文献   

17.
思品课的课程特点是生活性和实践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生活为切入点,在生活中找话题,在生活中学知识,使思品课教学真正起到为学生生活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黄艳华 《时代教育》2014,(12):195+197
思想品德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书本上的知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思品课教学离不开生活化、情景化,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经验与思考,阐述了在思品课教学中该如何运用生活化、情景化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并内化为自己的良好品质,从而达到思品学科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只有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才能够深化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进而让教学要点更好地被学生们理解与吸收。而"参与式"教学正好能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进行再探究。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想要让"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关键是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参与度的基石,教师只有将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中历史与社会(以下简称"社会")、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是一对关系极其密切的"姊妹"学科。两门课程有十分相近的内容,但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文科综合课程;思品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社会一般有更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