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梁时的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中书谢徵的一封回信。游记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的名篇。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表现手法精妙纷呈,感情抒发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2.
《醉翁亭记》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文。作者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散文内容充实。文字精炼,字字矶珠,可谓文约意丰,前呼后应,浑然一体,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说起脍炙人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同学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与他的《醉翁亭记》。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他笔下的散文清俊雄逸,风格独具。人们百读不厌的《醉翁亭记》确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代优秀散文。散文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于山水,抒发了与民同乐的高雅情怀。品读这篇韵味隽永的美文,犹如品尝一杯淳美的陈年佳酿,令人美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令人为之陶醉!  相似文献   

4.
傅望华 《现代语文》2005,(10):24-25
说起脍炙人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 乎山水之间也”,同学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宋八 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与他的《醉翁亭 记》。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他 笔下的散文清俊雄逸,风格独具。人们百读不厌的 《醉翁亭记》确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代优 秀散文。散文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于山 水,抒发了与民同乐的高雅情怀。品读这篇韵味隽永 的美文,犹如品尝一杯淳美的陈年佳酿,令人美味满 口,令人心旷神怡,令人为之陶醉!  相似文献   

5.
《归去来兮辞》(下面简称《归》)是我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传世名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读此诗,扑面而来的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让我们寻根到一种恬淡的隐士文化。  相似文献   

6.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诗情画意,格调清新秀丽,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之一。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乐"字,蕴含在文中各幅图画中。  相似文献   

7.
吴文舟 《学语文》2012,(4):25-26
《老王》是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被编入人教版八年级以“爱”为主题的单元。在教学《老王》时,笔者反复研读,觉得《教师用书》以及有关资料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似乎欠妥。大多数人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爱。如果没有文章的最后一段。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高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选了这一篇优美的散文。人们大都认为《荷》一文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使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深信不疑,都这么教给学生。对此,笔者认为:经过反复研读和分析,无论是联系时代背景.还是从文章本身来说。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八(上)入选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篇幅极短,视角极小,说是记游,真正记游的文字只勾画了了,笔墨简约。读后,却总让人感到文章背后掩思甚深。  相似文献   

10.
何琪波 《甘肃教育》2014,(22):96-96
正欧阳修是我国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散文家,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他谪居滁州的闲适情思,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醉翁亭记》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学习和借鉴它的优美意境对古典文学的赏析,大有裨益。优秀的散文应该创设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意"和"境"两个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风光秀丽的图画美,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赏心。《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乐"字,"醉"中之乐,它是文章的主线,联缀各幅画面。而  相似文献   

11.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游记散文。全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因此 ,此文被誉为古代游记散文的奇葩之一。每每读来 ,感叹不已 ,仔细品味 ,其味无穷。而研究其写作妙点 ,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一个“乐”字串文文章中的一个“乐”字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围绕这一主线 ,首先破题道出全文主旨 ;即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接着补叙一笔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突出文章主题 ;然后 ,作者又将“山水之乐”稍稍展开 ,描写山中…  相似文献   

12.
《病梅馆记》(高中语文第二册)是清代进步思想家和杰出文学家龚自珍的一篇托梅议政的散文。作者在文中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禁锢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作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字字句句明梅暗人,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散文《前赤壁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以前人们习惯于把这两篇作品分开来看,并且比较笼统地说前赋“旷达乐观”,后赋“虚无飘渺”。而前、后赤壁赋都是诗人被贬黄州时所作,时间上也很接近。如果我们把两篇作品与作者生平联系起来考察,把前、后赋当作一个生命的整体,从寻找二赋的异同点入手,互为参照,我们就会发现,苏轼对月色的描写,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一、不满现实,向往光明(李国平《(荷塘月色)讲解》)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的彷徨苦闷的心情。  相似文献   

15.
刘春 《文教资料》2011,(13):6-7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苏轼的《石钟山记》,作为北宋游记散文的代表,两文都是通过记游以说理的上乘之作。文章通过"同中求异"、"辨异求同"的比较研读,指出了两篇游记在实践作者的文学主张、表达方式、主旨阐发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旨趣和特色,在古代游记散文中各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整体把握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罪恶,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全文不过150字,但却结构严谨。论证严密,语言简朴洗练、顺畅通达。阅读此文,在重点把握托物寓意技法的同时,还要深入文本,咀嚼蕴涵其中的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7.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劝学名篇。该文既是一篇赠序,又是一篇优美的说理散文。作为说理散文,文章具有寓理于事的说理美、处处对比的手法美和朴实生动的语言美等艺术特色,是宋濂散文中的佳作,也是学习写作的范本。  相似文献   

18.
《过秦论》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初期两汉文帝时代的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的不朽之作。《六国论》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苏洵的传世佳篇。两篇论著在成文时间上相差1200多年,文章的篇幅长短有别,文章的论点又不尽相同,但就文章的体裁而言,都同属历史评论,意旨都在借古讽今,劝谏当权者,警省世人。  相似文献   

19.
《灯光》(第十一册)是一篇联想艺术情趣非常浓郁的优秀散文。作者通过“火光—→生命之光—→灯光—→希望之光”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联想,使文章结构在联想中越显严谨,情感得以自由抒发,主题不断升华。第一处联想是当作者在天安门前漫步时,由看  相似文献   

20.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于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九月十五日应友人滕子京的嘱托而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洞庭湖上的两种不同景色和游客因登楼而引起不同心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这篇作品不仅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并且有高度的艺术造诣。文章立意高远、构思缜密、情景交融、对比鲜明、语言凝炼、文辞畅达,不失为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一、深广的意境,精妙的构思文章开头在简略交代作记的原因后,就展开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和变化无穷的景色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