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起义铸的钱分有平钱、折二、折五、折十和当百大钱,太平天国钱的钱文"国"字书作"国",是太平天国钱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口"内"王"字,系特意所为,不是省笔字。太平天国钱的版式很多,主要有五类。一是天国通宝,面文直书"天国",背横书"通宝",只有折十大钱一种,是太平天国早期的制钱。二是天国圣宝,面文直书"天国",背直书"圣宝",有平钱、折五两种,三是太平天国圣宝,面文"太平天国",背直书"圣宝",有平钱、折十、当百三种。四是天国太平  相似文献   

2.
“太平玉玺”是太平天国政权的权力象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珍贵的文物。又是研究太平天国史很有价值的资料。在这件约七寸见方的青白玉玺上刻有四十四字,内四言韵语十句,在历代国玺中恐怕是玺文最长,所包含内容最丰富的了。多年来,对于玺文的读法和诠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来又有人提出了这件玉玺的真伪问题。笔者不揣谫陋,爱为此  相似文献   

3.
1990年12月,湖南益阳县大泉乡出土了一罐窑藏古铜钱,重6.5公斤,共1440枚,多为清顺洽至道光的纪年铜钱,同时还有“宽永通宝”30枚,“正德通宝”1枚,“景兴通宝”1枚,“景兴泉宝”1枚,“光中通宝”3枚,“嘉隆通宝”2枚,“昭武通宝”1枚。宽永通宝、正德通宝为日本古铜钱。二钱均为外圆方穿,紫色铜质,钱文楷书中文。宽永通宝径1.9—2.4厘米,厚约0.1厘米,为宽永十三年(公元1636年)德川幕府所铸。正德通宝径2.2厘米,厚约0.1厘米,为贞亨年间(公元1684—1687年)德川纲吉时所铸,属于“玩弄钱”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释『赚』     
“赚”这个字,眼下很火。街上人相遇,很少再问“吃了吗?”关心只在赚与否;放眼望去,会有“XX帮你赚大钱”的广告,令人怦然心动;侧耳听去,会有“XX这回赚大了”之说,令人顿生追慕之念。 “赚”因有“贝”字偏旁,人们会轻易认为,此字只与钱有关,因为谁都知道古人曾用贝壳当钱,如“财”,如“货”,甚至如“贿”,如“赃”……《现代汉语词典》对此字的注释:一是“获得利润,跟‘赔’相对”,二是“利润”,三是“挣(钱)”,反正不离钱。然而人们容易忽略,《现代汉语词典》里,其实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赚”,但读音不同,…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日打扫书箧时,发现旧藏的一份清代嫁妆“奁目”尚完整“健在”。翻览了一下,一时倒也觉得可以写点什么。遂趁此耄年,尚可握管之际,不顾贻笑方家,作此肤浅陋文,公诸民俗学家参考。我手中的这份嫁妆样本,经摺裱装,高二十五公分,宽十一公分,连面带底,二十一页(四十二面),用红纸加长、绿纸衬背,封面银色图案,三位身穿文官服,以二迎一、外加数名小厮,组成一幅恭揖贺喜图,顶端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堂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中驾六龙。”的五绝诗。面上是楷书“奁目”二字,内页一二两面,是篆文“荆布家风”…  相似文献   

6.
晚清人物,首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不过,要是没有太平天国一干自称为耶稣小兄弟的引见,这三个大人物说不定真就上不了台。曾、李二位当个太平卿相也许有份,但左宗棠,“老死林下”应是他最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金代铜印     
汝州市档案馆收藏的金代铜印,是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汝州一带抗元武装义军使用的一方铜印。该印印纽呈长方体,高2郾9厘米,上底长3郾2厘米,宽1郾2厘米,刻有“上”字指示方向,下底稍大于上底。印背右刻“天兴元年”,左刻“行部造”,印文为“义军副总领印”,字体为九叠篆。从字体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古至今都比较注重货币的设计,故货币上的文字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秦汉钱币的文字乃李斯所书,其玉箸篆笔书法纤细而富有气韵,潇洒有力。唐朝钱币“开元通宝”,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洵的手笔,这四个字写得劲险峭拔,令人称绝。北宋的钱币“崇宁”和“大观”,是宋徽宗赵估用  相似文献   

9.
《台仪辑略》一书,明代以降公私书目多不见著录,仅明末清初常熟钱曾《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昆山徐乾学《传是楼书目》曾著录此书。钱氏云“《台仪辑略》一卷,述国朝台”,作者阙如;徐氏则云“《台仪辑略》,明许弘纲,一本”。皆语焉不详。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库藏《台仪辑略》一部,著录信息云:“《台仪辑略》一卷,(明)许弘纲订正,明万历四十年刻本。”这部《台仪辑略》不分卷,1叶2面,四周单边栏。叙文,1面竖5行,手写印刻行书,满行11字。叙下落款,钤盖三方印玺,自上而下,依次是“许弘纲印”“庚辰进士”和“大中丞印”。目录与正文,每面长12cm×11cm,竖10行,行16字为主,满行18字,雕版,仿宋楷体大字,说明文字采用小字双行夹注格式。版心,黑色上鱼口,下鱼口以一条满行细横线表示。上鱼口与上边栏之间,刻书名“台仪辑略”,顶格;版心中间近下鱼口约3字处,标叶数,共23叶。《台仪辑略》以都察院职官为本位,先己后他,由内而外,记载都察院日常运行、院官到任、相见及各衙门职官与都察院职官往还仪节等,可补《明史》《大明会典》《宪纲事类》记载之阙。鉴于此书极为稀见,兹整理辑录,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字。而且自“做”字在宋代作为“作”的俗字出现以来,两个字在书面语中的用法一直没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区分,使得这两个字混用、错用的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虽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下同)中在列举词条时已有意识地对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统一和区分,但直到目前,无论是普通百姓、学生,还是作家诗人、编辑记者、文秘人员、语文教师乃至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对这两个字的书面用法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混用和错用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且即使在许多汉语言文字大师笔下,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例如: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的钱钟书先生和以殚精竭虑、律人律己都十分严格的李荣先生,在其文章著作中一般都使用“作”字(但也有极少数地方使用了“做”字);而以细腻缜密、清通如水闻名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却多用“做”字(当然,在其作品中有少数地方也使用了“作”字);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喜欢用“作”字的钱、李两先生笔下,还是在偏爱于用“做”字的吕先生笔下,竟然都可以找到在同一作品中的同样的语境下“做”和“作”混用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档案》1993年第1期上,王民权先生撰文指出“国”字并非太平天国所造的字,这是十分中肯的。但是,他举出明末张自烈的《正字通》已收了这个字为证,其论据却嫌过于晚近。 据笔者所见,“国”字最早见于汉代“张国私印”(桂馥《缪篆分韵》引录,见①)。其后在北齐要思业造象记(罗振鋆、罗振玉《增订碑别字》引录)、辽代的《龙龛手镜》、唐代的敦煌变文、宋元以来的通俗文学刻本和太平天国的文书中,都有这个字。可见它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12.
1851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参加革命的武装农民在洪秀全等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以天京(南京)为首都的革命根据地,转战十余省,和当地的地主武装和清朝官兵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势力.和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农民起义军一样,太平天国非常重视根据地和敌后的革命宣传工作.太平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上起明洪武二年(1369),下至宣统三年(1911),共计22794件,是研究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青海地方政权关系和青海政治、经济、文化、司法、军事、民族、宗教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现将其主要内容分历史时期概括介绍如下: 一、明代档案6件:洪武二年八月授魏华忠显校尉管军千户的诰命一件;洪武二十五年(1392)五月初五日授魏庇儿副千户、授徐勇百户的敕命各一件;洪武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授赵德忠显校尉的诰命一件;天顺二年(1458)皇帝授高阳伯李文的金书铁券一件,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二十一日陕西监察御史关于茶马贸易的照会一件。这6件档案的载体分丝绸、纸张、金属三种。其中尤以明英宗授予李文的金书铁券为稀世珍品,此件基本完好,系本馆1985年从西宁市郊区一农民家中征集而来,面长37.5厘米,宽21.2厘米,厚约0.2厘米,重1300克。形状如瓦,拱宽23厘米,拱高11.8厘米。铁券正背两面共锉金字217个,每个字约1厘米见方。其中背面右上角书一“右”字,正中自上而下书有“若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一行十个字,正面自右而左,以每行十三字分十七行,书有206个字,文曰:  相似文献   

14.
清代第一大类书——述评《古今图书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图书集成》(下文简称《集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最大的类书,诚如康有为所说:“《古今图书集成》为清朝第一大书,将以轶宋之《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而与日月之《永乐大典》竟宏富者。”康熙年间,编有《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康熙字典》、《韵府拾遗》、《骈字类编》、《子史精华》、《分类字锦》等属于类书的巨著。而《古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十分重视文风的改革。新政权建立后,在征战不已、百废待兴之际,总理朝政的干王洪仁玕,就把改革文风作为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洪秀全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此策是也”。一八六一年,洪仁玕等人正式发布了改革文风的布告《戒浮文巧言谕》,“文以纪实”则是这篇谕文提出的一个主张。洪仁玕等人提出的“文以纪实”的主张,对当时流行的“不求实学,专事浮文”的腐朽文风,是一个猛烈的冲击。那时候,许多封建  相似文献   

16.
《文献》1992年第1期246页刊登了一则短文《文字最多的藏书印》,谓“清朝阳湖藏书家杨继振的藏书印,印文共有159个字,可能是文字最多的藏书印”。昔年我在北大看书,曾见过杨继振这方印,铃盖在他所收藏的明正德十三年常州府刻《文公家礼仪节》卷首。是长方宋体  相似文献   

17.
吴强 《云南档案》2005,(4):22-24
首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档案馆一堆旧资料中,一本装帧很朴素的册子,为“崇文印”1947年元旦再版书,小32K直排版。封面从左到右有三行毛笔行书字,分别是书的作者“方诚上校”,书名“八年抗战小史”和题写书名者落款“杨宝谷(印)题”。翻过封面排印有”追悼抗战阵亡军民,拥护中华民国宪法”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一位记者眼中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张宿堂见证历史,每一个记者无不以此为荣,见证1997年香港政权交接,作为记者的我,更是终生难忘。一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以和平的方式,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式,完成对一个地区管辖的政权交接,这是第一次。对于中华民族,这...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著明诚信,违去诈伪,是礼之常行。”与“诚信”相背的是“诈伪”。惩治诈伪,维护诚信,是当前信用建设的主题。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不仅要让那些不讲诚信者受到道义上的谴责,更要让他们的欺诈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翻检史籍,我们发现,在历代刑典中,几乎都有针对“诈伪”的专门条款:“汉律有诈伪生死,(故)诈自免复;曹魏分为诈律;晋刑法志云,背信藏巧谓之诈,  相似文献   

20.
达尔罕旗在清王朝的建立、统一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功绩显赫,因此,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赐“达尔罕号”(武功最胜之意)的殊荣。一个勇敢能征善战的蒙古民族如何被满族征服的呢?一个是满族与蒙古族“和亲”联姻;另一个是传人喇嘛教,使智识未开的蒙古民族,走向信仰喇嘛教的深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