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企业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企业文化的建设实践中,还存在着重视不够,系统性不强,品位不高等现象。在新形势下,要提升对新世纪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新世纪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社会文化职能的发挥。建设企业文化应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性的原则,弘扬主旋律和坚持多样性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强化、不断发展原则。具体建设要实现“三化”。  相似文献   

2.
曾鹰  李美秀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1):44-45,49
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十七、八世纪以后,随着西学东渐,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沦为科技发展的桎梏。新世纪的中国,新的科技与文化重构已经迫在眉睫,应当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理性重建,以发掘其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的意义定位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新世纪大学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知识,它更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旨在提高人的数学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积极发展,形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成全。为此,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大众,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关怀人文精神,注重人格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现真善美的统一,科学与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文化全球化和全球文化日趋整合的文化背景下,新世纪大学生的主导价值文化应该是伦理文化与法治文化精神的有机整合或兼容同构;狭隘的民族主义价值观、虚无的全球主义价值观和机械的西方主义价值观是新世纪大学生的价值文化误区。  相似文献   

6.
语丝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别的民族的文化,要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有矛盾,但又统一,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所以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这个问题会贯彻始终的。  相似文献   

7.
王怡臻 《甘肃教育》2011,(18):21-21
所谓校园文化,是由教师和学生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设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它是整个学校存在与发展方式的总和,是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统一,是办学目标、校风校貌、学校传统的综合体现,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东西方文化价值哲学的殊异之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和比较;并且在回眸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与经验中提出了文化发展上的“综合创新”、“全面发展”和“工具理性”三大方法论原则。认为在整个时代步入综合统一的今天,时代青年必须采取毛泽东的“古今中外法”为构建健全,足以迎接挑战、并能顺利地迈进新世纪、新千纪的文化价值哲学观念。文章最后指出:西方文化价值哲学的主旨在于“谋事”;东方文化价值哲学的主旨在于“做人”。历史上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误解以及在东西方人那里造成的非全面性主体特质只能带来发展的悲剧。只有在殊异中赞成融会贯通,才能构建起开启历史喜剧、迎接未来挑战的文化价值哲学观念。总之一句话,时代青年既要“学为好人”,也要“干为俊杰”,将“做人”与“谋事”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聊斋文化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既要合理利用它,也要切实保护它。聊斋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弥补,与之相关的旅游业的发展也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发展聊斋文化旅游业,千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聊斋文化焕发出无穷的魅力,造福后代子孙。  相似文献   

10.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文化是构筑民族共同心理、维系和发展民族感情、巩固国家统一意志的纽带。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它以儒家的“大一统”作为国家意志的最高追求,因此,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基础。在今天,由于中原文化与台湾文化血脉相连,它依然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历史裂变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乡土文化始终都作为历史的一个极其显性的因素而存在着,而乡土文化在历史变革中也首当其冲地成为话语建构的试验场。新世纪乡土文化在承接了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之后,乡土所面临的抉择似乎不是由其自身决定的,它是被动的存在。本土文化的嬗变与人文价值的迷思使得新世纪乡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窘境,在乱象丛生的表象下,新世纪乡土文化也在寻求着自身的突围与裂变。  相似文献   

12.
中华游子文化取得巨大的发展 ,它对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游子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有四点启示 :一是文化开放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世纪发展复兴的客观要求 ;二是文化开放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得以赢得社会主义文化优势的迫切需要 ;三是文化开放是应对对外开放后出现的文化挑战的理性选择 ;四是文化开放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勃兴于20世纪最后20年的温州旁村工业化运动在改变了温州经济状况的过程中,没能自然地完成社会文化转型。突出表现在现代商业文化发展的迟滞,朴素的瓯商文化在诸多方面缺乏一种强势商业文明所必需的气质,不足以为温州21世纪现代化进程提供必须的精神资源。建构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商业文化及其经济伦理必须立足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以开放的姿态来传承和创新本土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新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化因素自觉融合的特点。因此,新环境下的民族文化发展不断离开社会效益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但根本上,民族文化的内部推动力还是来自精神层面的自觉融合的现代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客家人已经习惯了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客家文化浸润了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文学自两宋出现萌芽到20世纪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殿堂的发展过程;自觉清醒的客家意识,成为20世纪闽西客家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19世纪末的萌芽到20世纪末的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大学探索形成自身特色的百年。作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大学,其特色之路充满了障碍和矛盾。中国大学一直处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之中,处在学术自主与外在控制的挣扎之中,处在借鉴模仿与追寻特色的徘徊之中,处在“致力于高深学问”与“升官发财之阶梯”的矛盾之中。现代中国大学要追求其最原始的特色,必然要从内向外进行根治,回归大学的本性,遵循大学的逻辑。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传播文化、扩大文化贸易和重塑国家或城市国际形象的多重意义。作为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支柱产业。从发展的意义、发展的条件、关键成功因素等方面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从16世纪开始,作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诗经》向西传播.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海外《诗经》研究由综合性文化研究阶段渐渐进入了文学性研究阶段.这一时期,法、英、德3国在《诗经》研究方面取得了全新的发展并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全球化与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末,全球化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已经扩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诸领域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形成了冲击,特别是新全球化时代文化帝国主义对其他民族、国家的的文化殖民与侵略。同时,又提出了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理性构想;既顺应全球化大潮,超越狭隘的民族局限,又不受制于全球化,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口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