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动力源泉,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民主、科学的口号之所以在新化运动中被响亮地喊出,其深层原因应该到近代中国如火如荼的爱国救亡运动中去寻找,今天,我们弘扬五四精神,必须正确处理诸如民主模式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民主与爱国的关系,中西化关系等重要问题,对于新化运动的化观念,也应做客观、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五四精神的核心韩同友所谓五四精神,直观地说,就是指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因为民主与科学这两面从新文化运动中产生出来的思想解放旗帜,确实成了五四运动中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青年进行艰苦探索的信念。然而细细分析.我们又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则是指那种...  相似文献   

3.
五四科学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刘为民五四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和民主是五四新文学的灵魂。探讨科学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够为我们洞察“赛先生”的历史命运与中国特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视野、思路和经验教训。1915年1月创刊的《科...  相似文献   

4.
一九一九年在我国历史上爆发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而五四运动前三年所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则是这场伟大政治运动的先导,它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着思想启蒙的作用.一九一五年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着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向着封建专制和迷信盲从思想所进行的猛烈冲击,为五四爱国政治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我国首先揭起民主和科学旗帜,并站在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5.
民主、科学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民主与科学的现代价值标准,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价值重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特征,其次是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其三是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角度看,当前需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要全面理解科学,正确处理人的科学精神与物的科学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反帝反封建、拯救民族危亡,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历经百余年,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涵的五四精神,已成为一种思想和文化传统,融入民族精神之林和一代代有志青年血液之中。在新时代青年中传承五四精神,深化理解与践行,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而特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爱国运动催生了以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为主的伟大五四精神~([1]),鼓舞了当时的青年先进知识分子投身中国革命中。以爱国为核心、进步为航领、民主和科学为双引擎的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五四精神彰显着以时代主题、时代要求、时代责任为主的三大时代价值,鼓舞着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  相似文献   

8.
百年前,我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革命先驱以崇高的爱国情怀发动了五四运动,孕育了五四精神。五四精神主要内容包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阐述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融入路径,从入学教育、学生干部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综合测评和评优评奖等方面,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民主和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个口号,并不是五四精神的全部内涵。五四精神绝不是"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意味着要取代五四运动中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反而是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任何关于吹捧资本主义制度、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质疑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观点,都是极其错误的。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全身心投入到"四个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5月4日,中国青年迎来了自己的光辉节日——五四运动85周年纪念日。在此,我们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致以节日的美好祝愿!85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民主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不懈奋斗,建立了卓越功勋。8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四先…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五四”小说所呈现的科学理性精神、思想方法以及创作观念与西方近代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科学不仅改变了“五四”小说的外部形态,也使得传统的实用文学观披上“科学”的外衣,重新走上了现代小说创作的历史舞台。以往学者往往把实用的文学观摆在客观写实的对立面。事实上,客观写实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含有功用的目的。科学研究精神实际上就是要求作家注重对现实人生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使得小说与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主义与儒家注重现世的功用文学观融合为一。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五四”小说所呈现的科学理性精神、思想方法以及创作观念与西方近代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科学不仅改变了“五四”小说的外部形态,也使得传统的实用文学观披上“科学”的外衣,重新走上了现代小说创作的历史舞台。以往学者往往把实用的文学观摆在客观写实的对立面。事实上,客观写实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含有功用的目的。科学研究精神实际上就是要求作家注重对现实人生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使得小说与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主义与儒家注重现世的功用文学观融合为一。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以优秀的创作实绩表现了其彻底的反封建精神,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然而到了20世纪末,却有一批文化保守主义论者批评“五四”以及鲁迅、陈独秀等对待传统文化的激烈态度,主张对文化传统持审慎和温和的态度。于是,我们不得不回到文学评论的一个基本常识,即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4.
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打下不灭印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一代新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决绝批判载入史册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或偏颇被越来越多的评说的今天,本文认为,重新肯认五四新青年激烈批判态度中蕴贯的那份谋求再造华夏文明的真切意向,重新肯认那不为时光流逝而减色的历史价值,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际遇,林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坚守文言阵地,也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巧妙设计,启蒙先驱的林纾与倡导白话的"五四"先驱们爆发了激烈论争。两者之间的较量背后是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文化价值选择。林纾秉持中国传统文化之本,代表了沟通、调和中西文化的努力,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根本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这也正是林译小说与"五四"新文化的根本分野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中的主要人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都进行过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以徐复观的反思最具代表性。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反对颠倒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拒绝形而上的穷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主张不应有中西之争,反对全盘西化,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考索;客观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副刊的发生发展自始与文化运动密切相关."五四"时期,为了进行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导致了人们对副刊性质和作用的新的认识,从而带来了副刊的变革.从"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的嬗变,我们可以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它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它对"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宣传,从一个侧面窥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虽然新化运动与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是为了反击封建复辟势力,拯救中国,但孙中山并不支持新化运动,其原因是:新化派与孙中山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同,双方选择了不同的革命方式:孙中山不赞同新化派对中国传统化的彻底否定,主张对其继承,改造。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支持,并不表明其支持学生的新思想,而是对学生的政治行动和爱国精神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和胜利,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率先举起十月革命的旗帜,培养革命骨干,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政治、思想和组织条件;始终站在五四运动最前线,以顽强的精神鼓舞革命群众斗志,指明斗争的方向,为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捍卫和发展了五四运动的成果。李大钊不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谋求革命文学自身的合法性,革命文学理论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有其策略的。一方面将革命文学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继续,为新兴的革命文学寻求文学内部的继承脉络;另一方面则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评价为失败、不反帝、反革命的政治运动,为树立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提供了现实的依据。这种评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革命文学对新文学的有益探索没有进行积极的借鉴,以政治的标杆衡量文学的发展,暴露了革命文学理论的激进性和排他性,造成了革命文学流于政治口号宣传,创作方面发展严重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