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蹲踞式起跑     
后腿和臂的前摆速度,它决定于产生蹬起跑器的力量。运动员必须迅速向前迈腿,蹬离起跑器一开始的动作是左臂前摆(不交叉)。加速的角度加速的角度决定于加速的大小。短跑的起跑一加速就引起体前倾,没有必要去教他们身体前倾。跑的加速角度是蹬起跑器两膝相迂时从蹬地脚掌通过身体重心连线来测定的。大多数运动员蹬离起跑器的角为50度。速度增大,角度逐渐变大,加速减小直到身体接近直立、达到  相似文献   

2.
人。beugen n.(铅球)滑步前上体的 前倾Abdaehung f.斜面,山坡人bdrehen n.过杆前过早转休Aodruck m.(链家)蹬地制动Abdruekbein n.蹬地腿Abdrucken n.撑竿跳推起动咋Abd:uekgeseh、vindigkeit f.最后 用力速度(如出手速度,后蹬速度等)Abdruekphase f.后蹬阶段Abdruekstelle f.蹬地点Abdruek von den Startbloeken 后蹬起跑器Abdruekwinkel m.最后用力的角 度(如出手角度,后蹬角度等)abfallen落在后面abfangen投掷出手后为防止过线的缓冲Abfangen(掷标枪最后的)缓冲;(推 铅球最后为防止出圈的)突然跳起人bflugm。投掷物出手,跳跃项目腾…  相似文献   

3.
蹲踞式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最佳起跑姿势,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蹲踞式起跑姿势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式起跑姿势要优于接近式和拉长式;起跑器的最佳角度根据个人的身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起跑器角度与身高、体重以及蹬力成正相关;起跑时手臂不应承受重心的压力;前后膝关节在蹬离起跑器时作用各不一样,重点在于控制膝关节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光电RM600多导仪,选出七块浅层肌肉完成蹲踞式起跑的肌电描记,测试出前、后两腿蹬离起跑器的肌肉用力特点、先后顺序及间隔时间,以找出提高起动速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400M跑的训练     
成功的400M短跑运动员往往是从正确地安置起跑到终点冲刺,跟竞赛的任何一个环节相联系的。不仅主要跟400M跑有关,而且跟对抗或接力赛的200M甚至100M的速度互相联系。下列的分析包括从起跑到终点冲刺、400M跑的全过程、身体的特殊动作和可能的受伤因素。一、起跑器的安置当100M跑时起跑器的安置应垂直向前,并与分道线并行,200M和400M跑起跑器的安置需要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竞赛者来说,后二个项目的比赛往往在弯道上起跑,将起跑器安置得稍有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王青 《中华武术》2006,(9):58-59
一、鸣枪后不能迅速蹬离起跑器 (一)产生原因 1.预备姿势不正确。 2.起动动作差。 3.腿部爆发力差。  相似文献   

7.
当今,短跑成绩已经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 次,在运动员的步频与步幅达到一定限度的情况下,提高速度已变得相当困难。于是重新研究改进蹲踞式起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观点认为,听到枪声后“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做有力的前后摆动,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跑器”,(《田径》人民体育出版社)。笔者在训练中发现,学生对两手迅速推离地面理解不准确,对成绩造成负影响。我们认为,听到枪声后“两手迅速推离地面”这个技术动作是多余的,而“直接蹬离起跑器,顺势屈肘抬臂做有力的前后摆动”会更有利于缩短起动时间,为加速跑创造条件。为…  相似文献   

8.
<正> 学习蹲踞式起跑,首先应该掌握起跑器的安装,具体方法是:前起跑器距起跑线1脚半左右,后起跑器距起跑线3脚左右,两起跑器左右间隔15-20厘米,以上距离应根据学生特点做适当调整。抵足板与地面所成角度:前起跑器约45°,后起跑器约75°。一、技术要领 1.“各就位”:两手紧靠起跑线后沿撑地。两臂伸直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脚掌贴紧在起跑器上,颈与躯干保持放松姿势(见图1)。  相似文献   

9.
不管短跑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如何,都应当围绕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反应时间;离开起跑器;有效的加速度;保持最高速度;减少降低速度。 按照100米跑10秒的成绩,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方面。(应当指出,可能的最长距离的有效加速度是受运动员离开起跑器时身体姿势的影响的。因此,可以认为离开起跑器对整个短跑的贡献占5%。离开起跑器产生赛跑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10.
安英华 《中华武术》2010,(12):44-45
一、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姿势不规范 起跑时重心后坐不能及时发力或支撑不够造成身体前倾,还有就是蹬离起跑器时跳起或上身抬起过早,以上这些现象不但影响快速起动还会延缓起跑后的加速。因此在练习时:  相似文献   

11.
在冰球运动中,起动的重要条件是取决于能否很快地进行加速度的能力.从体育运动角度考虑,在冰面上进行冰球比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向前蹬冰的最大速度.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从站立姿势出发或速度很小的状态下向前起动,并能获得较大加速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从而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动作技术诊断。以参加2012~2013赛季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500 m比赛的10名世界级女子速滑优秀运动员起跑技术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于静、王北星、张虹。所选运动员中欧美选手占了4名,亚洲选手占了6名,基本上代表了当今世界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最高的水平。采用2台Panasonic数码摄像机,在比赛现场对运动员完成的起跑技术按照三维DLT法的要求进行拍摄,比赛结束后,采用三维空间框架进行标定。运用英国产Quintic Biomechanics视频解析软件,对所拍摄的运动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截断频率为8 Hz。研究结果表明,与身高相近的亚洲选手相比,我国运动员起跑时重心高度相对偏高,亚洲选手的髋关节角度与膝关节角度值较欧美选手普遍偏低。我国三名优秀运动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都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运动员起动阶段的动作效果并不佳。结论 :在预备姿势阶段,亚洲选手重心高度普遍较低,但躯干角度较欧美选手大;起动阶段,运动员技术特点是成绩较好的选手起动时间通常相对较短,爆发式蹬冰效果明显,起动时身体前倾角度都有了显著性增大;在疾跑加速阶段,运动员通过高步频来快速启动,而不是利用步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一、选题依据短跑是田径运动的主要项目之一。起跑是短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跑器的安装直接关系到“预备”时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和角度是否合理,而前后腿膝关节处大小腿的夹角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起跑和起跑后快速跑的效果。目前我们在起跑教学实践中,也只是按教科书的内容把苏联在五十年代提出的几种起跑器安装方法介绍给学生,只笼统地要求学生在“预备”时臀部稍高于肩部,而没有突出强调  相似文献   

14.
一、起跑到第一栏前的加速跑技术起跑到第一栏间的距离是45米,运动员都采用蹲踞式起跑,与400米跑的起跑技术基本相同。在安装起跑器时,要考虑第一栏前所跑的步数,如果跑单数步,则将摆动腿置于前起跑器上(起跨腿在后),如果跑双数步,则将起跨腿置于前起跑器上,一般男运动员由起跑至第一栏要跑21或22步,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则要跑23或24步。由起跑至第一栏的步长逐渐加大,直到第10步后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尹小波 《中华武术》2005,(10):58-59
起跑的目标是使身体尽快、有效地摆脱静止状态。根据《田径竞赛规则》规定,正规的短跑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而起跑器的安装是为了身体在起跑时两脚有牢固的支撑,从而形成良好的起跑姿势和良好的竞赛心理,为最后顺利、快速起跑做准备。现就我国目前教学和训练中短跑蹲踞式起跑器安装方式提出两点异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六、起跑技术 (一) 安装起跑器的位置,参照图26、27(略)。现在安装起跑器,一般采用前起跑器离起跑线较远,约两脚长的距离,前后起跑器的距离比较靠近,一脚长或小于一脚长的距离。前后起跑器的距离和腿的蹬力与时间的关系,前后起跑器的距离短,蹬起的时间间隔就短,后起跑器上的蹬力小,两器之间距离长,蹬起的时间间隔就长,后起跑器蹬力就大。图28:预备时,背部平直,臀部高于  相似文献   

17.
采用4台摄像机对10名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动作进行同步拍摄,并用德国SIMI motion 录像解析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三维图像解析,旨在揭示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1)男子运动员在下劈动作中,起动、提膝、踢靶、收腿四个阶段中,所用时间分别为0.22±0.02 s、0.12 ±0.02 s、0.10±0.02 s、0.29±0.05 s其中收腿过程时间最长,其次为起动阶段.2)在下劈过程中,髋关节角度变化减少,对稳定运动员动作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而膝关节角度变化幅度,将带动踝关节和脚部位产生较大打击速度和力量.3)下劈动作过程中,运动员左支撑脚有明显旋转,同时并沿劈击腿的方向产生一定的滑动距离.4)左支撑腿蹬地过程中,伸膝速度、足跖屈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表现出较大的相关性,是提高身体重心速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短跑技术教学中,初学者易犯抢跑和出现蹲踞式起跑无力现象,如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纠正,一直是困惑我们的难题。1992年《田径》第三期李祖健同志的《对蹲踞式起跑新技术的分析》一文,使我们深受启发。几年来,我们不断对蹲踞式起跑技术进行研究及探索,获得了一些进展。下面,就这一问题简要地谈一谈看法。一、后起跑器抵足板与地面角度减小李祖健同志研究提出:将后起跑器抵足极的后角从传统的75°~80°,减小为60°~65°。这一改进使前后起跑器抵足板的角度差距缩小,由原来“预备”时体重大部分落在两手和前腿上,转变为身体重心大…  相似文献   

19.
短跑起跑姿势与运动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径项目中,短跑是最古老 的竞技项目之一,它覆盖了 从60米到400米范围内的所有径赛项目,国际田联规定这些比赛项目采用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有三种:接近式,普通式,拉长式。蹲踞式起跑比站立式起跑更有效,因为它使运动员处于一个将身体中心积极移动到脚前的位置,这样运动员就必须加速,否则就会摔倒。对短跑起跑的科学研究要追溯到1972年,研究解决了影响起跑的许多因素,比如起跑器的角度、起跑器的距离、蹬起跑器的力及“预备”阶段的身体姿势等。  相似文献   

20.
田径竞赛规则规定:400米和400米以下的各项径赛,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和使用起跑器.因此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研究,是短跑运动员所关心的课题。合理的安装起跑器能使运动员在起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