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江苏省从2005年来,推行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材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代替以时间为序的编年史。在历史活动单设计中,以专题为主线的整体性设计成为常态。“左因后果”教学设计是笔者在历史活动单整体性设计中摸索出的重要处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力开展对现有教材的评论,是中国历史文选界面临的紧迫问题.通过对现有文选教材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一套“渐进+类型”编纂模式。  相似文献   

3.
作认为,深化历史教材,并不是指扩充教材内容,增加教材难度,使中学教材向大学教材靠拢,而是指对教材内容认识的深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掌握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对教材的某些重点内容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归纳历史特点,总结历史规律;从重大历史事件中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这种认识的深化过程,也是一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深化德育,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是新时代每个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主要论述了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加强史论结合,突出爱国主义主线;(二)发掘教材中两类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渗透;(三)运用教材的彩图、插图、警世名言、练习题,深化德育教育;(四)使用乡土历史教材,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五)利用校外德育资源,搞活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阅读历史教材是历史复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历史教材阅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复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提高阅读历史教材的质量是提高历史复习效率的关键。目前在历史复习中,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把阅读教材简单地理解为背教材。实际上,中学历史教材的语言是两种语言,即叙述性语言和结论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是对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过程的描述,这部分内容是只要了解,而不需要记忆的。如《中国古代史》  相似文献   

6.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新教材在区内各学校实验教学已近半年时间。下面我结合自己对新教材教学的体会 ,略谈几点对教材的分析 ,希望课改同仁批评指正。一、教材首先打破了过去过于强调历史学科体系的特点 ,改变过去知识的“难、繁、偏、旧” ,而力争体现知识的“易、简、精、新” ,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1 .教材对过去所强调和体现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要求降低 ,个别知识完全淡化 ,不再提及社会形态的发展 ,不再以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为主线。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也减轻了学生负担。2 .对波澜壮阔、次数多、形式多样的农民大起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方针的深入,改革历史课程,开发校本教材,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已是当务之急。从分析目前我校中职历史教学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中职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和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最后指出中职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实、历史发展过程、历史结论、历史的基本线索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在引言中或多或少都能反映出来,引言既然是为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服务的,在复习时,我们就应该以引言为纲,充分发挥引言的潜在功能,对历史知识的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理解。  相似文献   

9.
历史比较能力是指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索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现行高中教材设计了大量比较类型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在高考历史科命题中,比较也作为一项主要的能力考查要求,体现在各种题型中。所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学重视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以此深化历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课改后,历史教材变化较大:一是将通史体例调整为专题史,二是历史教材多版本。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调整整合历史教材,以适应课改后的新变化。高中历史教材调整整合要遵循立足学情、符合课标以及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统编历史教材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唯物史观作为教材的灵魂,渗透着正确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铸就百年辉煌的历史考量.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始终将党史的内容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将树立正确党史观融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为学生学习党史提供了最基础、最重要的载体,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党史观、历史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斯德、王家范先生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上册 ,初中一年级使用 ) ,由华东师大出版社于 2 0 0 1年 8月出版。这部教材是在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推出来的 ,在内容和形式上 ,反映出推陈出新的独创精神 ,对建构适合素质教育的教材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国历史》在内容和历史分期方面 ,避开了中国古代史社会性质和历史分期这一敏感、繁杂的问题。在近四、五十年中国大陆上出版的各种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 ,是第一次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 ,其与众不同之处 ,于此可见一斑。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和…  相似文献   

13.
郭泉源 《福建教育》2023,(19):50-53
统编教材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落实课标要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须认真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并善加利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是统编教材各课的重要内容,关系密切但又各自区别。笔者试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分别基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规划教学主线,从而优化教学流程,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杨华 《教育艺术》2002,(8):48-49
历史教学 ,除了传授历史知识之外 ,应当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增强美的情操 ,这不仅是中学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 ,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这里仅就个人在近几年历史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和思考谈些看法。一、全面挖掘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历史之美是辉煌的。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主要集中于社会美、艺术美方面。教学中 ,历史教师应该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把历史之美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美 ,理解美。(一)历史的社会美。社会美是指人的美和以人为中心的有关社会…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材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建的知识网络.教师如何备课,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线索,合理处理教材就成了非常关键的一环.历史教学中围绕一条主线进行整体的情景创设,有益于我们在知识分析的情境设计中创设主线,在学生学习步骤中开辟主线,通过问题涉及串联主线,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尽管历史教学界对历史教材编写的讨论莫衷一是,但毋庸置疑的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代表着历史教材改革的方向。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实验教材,无论在理论观念还是在结构功能方面都较传统教材有较大的突破,笔者暂且将其称之为一种“转型”。目前,实验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因此,分析这种“转型”并重建历史课堂教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理材料”是指教材正文以外含有历史时期地理事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时间信息的课程素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地理材料”的意义首先进行了阐述,然后以必修第二册教材为例,对人教版等三个版本教材中的“历史地理材料”进行了汇总比较,从内容分布、呈现形式上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了三个版本教材中“历史地理材料”采用上的差异和优缺点,对今后“历史地理材料”的采用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史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教材的局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问题总是意犹未尽,加之教材编纂过程中太过强调汉民族的中央政权,故涉及到民族史部分的内容总会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判断。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鉴于现在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笔认为当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历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供教学用的教学材料。教材只是提供一个指向和参照,在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应该有一个重新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胡思彬 《成才之路》2013,(11):73-73
本文介绍了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使用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对策。教育改革除了教学理念方面的改革,教材的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方面。在"一标多本"的教育环境下,重视教材的选择与实践对做好教学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岳麓版历史教材是编写的比较有特色有价值的教材书籍。以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其是以"整体史观"理念指导编撰的历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