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主宾位置相反却表达相同的意思,都是“我非常想你”之义.能进入“X+死+了”句式的词语还有不少,但只有“想类动词”有这种特殊现象.本文试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探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这与“会话礼貌原则”有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走进课堂。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会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争执吵闹不断,不懂得倾听、吸收”,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收效不大。本文试图通过透视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无效现象来寻求合作交流的最佳策略,切实发挥合作的最佳效能。一、有“明确分工”却无“互助合作”【现象】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分工后你只管说你…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同学们,上次做的“奇妙的杯子”、“冰冻强夺”实验有趣吧?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做了哪些与现象产生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就应当集中精力搞好作文指导。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写一件你周围发生的事” ,这里要理解“事”的概念。事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事情 ,即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那么诸如参观、访问、游览等都算在内了。题目中的“事” ,是指发生在“你”周围的某种生活“现象”。所谓的“你周围” ,就是你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的。例如 :你的同桌见到班里的课桌破损是怎样主动修理的 ;有位同学中暑呕吐 ,你主动送他去看医生等。优化选材 ,力求典型、新颖…  相似文献   

5.
现象点击近几年,进入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教师重视了学生的整体感悟和独特体验,大江南北的语文课堂便出现了满堂课流行的“你最喜欢哪一段?”“你有什么感想?”“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词语教学、句式训练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上突然不见了踪影。就算有,也只是在课堂伊始,象征性地体现一下。似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中"你看"变体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你看”有三个变体:“你看1”“你看2”“你看3”。它们主要出现在对话中,“你看1”主要表示听话者用眼睛看;“你看2”表示说话者让听话者注意某种现象;“你看3”表示说话者要求听话者发表自己的看法,三个“你看”的关系反映了普通话中的“看”正在发生虚化。应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对“你看”的三个变体进行区别和界定,并对普通话中“你看”的虚化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家好,我们在暑期里为你们打造了“奥秘专列”栏目,希望你能喜欢!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大自然的“火锅”是什么吗?你看见过下珍珠、下银币的怪雨吗?在动物王国里,“蛇没有翅膀也能飞”;动物界评出了“十大杀手”,生命本来就是一种奇迹,你知道“人体舒适的奥秘”吗?好了,不说了,你自己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8.
今天,在我们学校纪律教育中,还有以下几种不正确的现象: 1.孤立地采用劝说方法,体罚、变相体罚都被禁止以後,的确把很多老师变成“缴了械的将军”,束手束脚,怕犯错误。同学犯了错,只有喊来劝说:“你做的事好不好?”“不好。”“你要不要做好学生?”“要。”“那麽你以後要怎麽  相似文献   

9.
你可以不爱周星驰.不过,当你开始称蟑螂为“小强”,不知不觉地学会“你走先”“放开那个女孩”“就好像浮云一样”“躺着也中枪”“你快点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滴”“不明觉厉”等周星驰口头禅时,你就不能否认,“周星驰现象”已经存在于你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案例: 国标本语文第8册“习作三”:“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请把你的新发现写下来。”一开始,学生的发现与作文所要求“源于生活的发现”有一定距离:有的源于书本——“蚯蚓怎样钻洞?”“乒乓球变圆了”、“菠萝泡盐水后的变化”;有的叙述生活现象——“月亮像弯钩”、“有人把油条摊摆在店外面”。  相似文献   

11.
欣赏数学     
欢迎你作客“数学现场”,本期节目带你继续关注中考数学中“新现象”。让我们一起进入。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校教师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是大大减少了,但学生还是经常会受到教师的谩骂、嘲笑与歧视。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暴力,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暴力行为。如:“你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某某样样都行,就你不行。”“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没出息,笨猪,你什么时候才有长进。”殊不知,这样的侮辱性言辞会对未成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父母体罚孩子的现象(尤其在城市)是大大减少了。但经常性、习惯性责骂孩子们的“精神虐待”行为却并不鲜见。如一些父母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笨猪,你什么时候才有长进!”“哼,你这样混下去能有出息?!”、“养了你一点盼头都没有!”这对孩子稚嫩的心灵有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嘿,明天要选班长了,你知道吗?”“知道。怎么了?”“那明天。你选我。我给你两元钱。”“真的?”“真的。”许多小学教师经常会让小学生们民主地选举班干部。本想让学生们从中选出最为信赖的人,以便更好地帮助自己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又能使学生们从中得到锻炼。却常会出现上述学生间互相拉关系,帮助自己赢得更多选票的现象。其实,小学生之间拉关系现象不仅表现在学生们所谓的“民主”选举上,还渗透到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虽然在班上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它们仍能造成极大的危害。一、小学生拉关系方法的种类小学生拉关系的方法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天地》2014,(7):64-66
你见过大小相差几十倍的“大火星”和“小火星”、“大金星”和“小金星”吗?你见过金星也有和月亮圆缺相似的盈亏现象吗?能得出这样一些怪异的推论来,可见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多么的荒谬…… 但是伽利略说,不是你感觉荒谬的就一定荒谬。人类的视力限制了感知,让我们对遥远的事物无法看得很真切,但有了望远镜,我们便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火星、金星等行星在距离我们最远和最近的地方看起来的大小真的相差几十倍,而金星也真的有盈亏现象,跟预测的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心灵施暴”一词比起“体罚”来,人们可能陌生得多,不过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不陌生。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有的老师在评价某个学生的时候会…  相似文献   

17.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中学生对班主任管理学生时最常使用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出班主任批评学生的10大语言类型,现“转帖”如下。1.挑战式“我要是管不了你,我就不当这个班主任!”“看到底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2.挖苦式“你当然比老师强啦!”“你是天才,你不需要老师的教育,你不需要学习!”3.告状式“走,到校长办公室去!”“我管不了你,叫你爸爸来管你!”4.预言式“我看你呀,没戏!”“就你这样,还想考大学?!”5.比较式“你和咱班某某比一比看是不是差十万八千里!”“你和被开除的某某没什么两样!”6.结论式“无论如何,就是你的错!”…  相似文献   

18.
袁勉 《广西教育》2008,(34):42-43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毋庸置疑,赞美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一时间课堂中的赏识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永远的成功者!”……许多教师的赞美语言就像在演绎台词,甚至出现了一昧迎合学生的现象。“赞美”成灾,“表扬”泛滥,“赏识”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见解新,给人惊喜,毕竟是暂时的、表层的。若要让人感动,让人深省,让人难忘,还要开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这就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相似文献   

20.
蓝鲸的话:如果有一天你要飞到火星上去,那么必须具备一项技术,就是“假死”。等你乘坐飞行器到达火星的时候,把你从“假死”状态中唤醒,然后你就可以开始正常生活了。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登上火星,他们正在努力地研究着生物的“假死”现象。三位小科学家无意中发现了蚂蚁的假死行为,于是他们也想试试身手,向“假死”这个研究领域大胆地迈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