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卵生人计划     
“什么是卵生人计划?”“所谓的卵生人计划,就是将人类的繁殖方式由原来的胎生改变为卵生。也就是说未来的人类将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而是从蛋壳里孵出来。”“为什么要进行卵生人计划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卵生人计划     
“什么是卵生人计划?”“所谓的卵生人计划,就是将人类的繁殖方式由原来的胎生改变为卵生。也就是说未来的人将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而是从蛋壳里孵出来。”“为什么要进行卵生人计划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8,(16)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为何不是从蛋中孵化出来的?瑞士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找到了哺乳动物从卵生向胎生变迁的基因证明,证实了这些改变是在进化史上逐渐发生的。该研究表明,乳蛋白基因出现于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共同祖先中,而且出现在编码卵蛋白的基因消失之前,这说明哺乳动物都有卵生期。  相似文献   

4.
人类起源     
《生物学教学》2005,30(10):73-74
最新研究称“乍得人”是最早人类,国际“基因地理计划”要从DNA寻找人类迁徒史,  相似文献   

5.
高襟是中国神话宗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掌管婚姻和继嗣之神。高裸形象来源于先民的卵生信仰和交感巫术,在汉画像石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卵生动物型,半人半曾组合型,人或神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左右两旁的伏羲女娲不交尾,且呈现出“三位一体”的图式。汉嘲像石中的高襟形象不仅体现了汉代人对人类起源的原始理解,也反映了汉代人当时的原始信仰、宗教生活和社会习俗,展现了对死后未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愿望。  相似文献   

6.
带儿子去博物馆好处多多,这是我的教子一得。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带儿子到北京市自然博物馆。进入古生物馆,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使儿子大为惊讶。从软体类到脊椎类,从水生类到爬行类,从卵生动物到哺乳动物……在巨大的恐龙面前,儿子赞叹不已,不断地发问:“恐龙为什么长这么大?”“它吃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带10岁的儿子去博物馆,这是我得意的教子一得。去年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带儿子到北京市自然博物馆。进入古生物馆,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更使儿子大为惊讶。从软体类到脊椎类,从水生类到爬行类,从卵生动物到哺乳动物……在巨大的恐龙面前,儿子赞叹不已,看个没完。“恐龙为什么长这么大!”它吃什么了?”“为什么灭绝了!”“以后还会有吗?”在古人类馆里,儿子的兴致更高了。我将自己掌握的历史及生物进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性善”论一向被作为地主阶级的唯心主义先验人性论而加以批判和否定,导致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人们对此再不敢问津。当然,孟子的“性善”论并不是唯物的。但是孟子的“性善”论作为他对于人类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时期人的本质的认识有无正确之处?这种认识对于人的本质的深化发展与人对自身本质认识也随之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过程有无贡献?在地主阶级和唯心主义的先验道德论的形式中,是否包含有合理的内核?这方面的系统论述不多,由此也影响到对孟子思想的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因此,把孟子的“性善”论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从人的本质的深化发展与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也随之发展的人类认识过程,从哲学史的角度认识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对于正确地评价孟子思想,了解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乐园     
矮级动物浙江杭州/胡舒凡小女猫咪三岁,问猫妈:“人是不是动物?”“是呀,不过,人是高级动物。”“妈妈,那小朋友就是矮级动物啦!”童言稚语叔叔比爸爸好浙江衢州/徐摇燕宝宝的叔叔结婚,大摆宴席,宝宝语出惊人:“叔叔比爸爸好,叔叔结婚请我喝酒,爸爸结婚都不请我喝酒。”我是胎生的山东胶州/杜春梅今天,幼儿园老师讲了有关胎生和卵生的知识。放学时,邻居阿姨夸林林:“这孩子天生干净。”林林马上反驳:“阿姨,我不是天生的,我是胎生的。”我想变成小乌龟河南洛阳/王晓蕾女儿:“妈妈,人老了会死吗?”妈妈:“会的。”女儿:“人能活多长呢?”妈妈…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间,普遍有生子后送红蛋以示庆贺的习俗。这种将鸡蛋和出生、传宗接代联系到一起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源于远古的“卵生人”信仰。  相似文献   

11.
J.M计划     
<正>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已经没有人的世界一下子笼罩在恐怖之中。屋里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K博士、联合国科学委员会的首席科学家,他正在为人类的复生计划大伤脑筋呢。听到敲门声,博士不由得害怕起来:“谁在外面?找我干什么?……”一连串疑问像一条蟒蛇把他缠得很紧很紧。  相似文献   

12.
人类进化与否,完全取决于它的基因组。早在1990年,美国科学家就启动了全球为之轰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她堪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人类基因组里大概有4万个基因,仅是一种寄生在水果上的小飞虫果蝇基因的两倍。这个“家底”少得连科学家们都感到意外,因为原先他们估计,人类总共有6至10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里大致有30亿个碱基对,可以编码300万个左右的基因,而目前仅仅利用了1.3%,里面尚有大片大片尚未耕种的“荒地”。这些“荒地”尽管现在还是光秃秃的,但随着人类继续进化,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基因从这里“长”出来,不断充实人类基因组的“家底”。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今年的6月,地球上将发生一次“人类大迁徙”!“迁徙”的人从世界各地赶往一个共同的目的地——巴西,他们匆匆赶往那里都是为了亲眼一睹2014足球世界杯的盛况.而大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亲临现场的人,将会在6月12日到7月13日这一个月里,无国界地收看同一个电视节目——2014足球世界杯比赛的现场直播.如果有外星人能够通过高科技设备观察地球,一定会觉得很奇怪——这些地球人为什么要如此废寝忘食地关注这颗被踢得飞来飞去的小球?这也许将作为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4.
自1993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发起“可视人计划”(VHP)后,已先后获得一男一女两组断层扫描和光学照片数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1996年开始,就酝酿虚拟人创新计划,其主要设想是将人类基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崇拜科学的时代,科学代表着先进、有活力、正确,“非科学”则常常意味着落后、保守、不适当。尤其在中文语境里,说某事的做法“不科学”,几乎等于说那种处理方式是“错误”的了。真的是如此么?绝对不是。何以见得?这正是我要尝试着回答的。让我从人说起。有一种说法,称人类是万物的主宰,这话大值得考究。  相似文献   

16.
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3名美国宇航员,经过约38万公里的飞行,抵达月球轨道,成功进行了人类首次登月壮举。在“阿波罗”探月计划结束30多年后,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1月提出了“太空探索远景计划”,即在2018年之前,美国人将再次登上月球,并建立月球基地;从2020年开始着手为人类登上火星做好准备。今年9月1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了一份以此为基础的重返月球计划:在未来12年里,投资1040亿美元,研制相关的运载飞船和火箭,2018年派宇航员再次登陆月球,并在那里停留7天,这是美国…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恐怖“终结者”自从克里克和活森提出他们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一种控制遗传分子的“双螺旋体”结构的重大发现以来,“基因拼接”或脱氧核糖核酸的重新组合就一直受到世界科学家的重视。这个重大的突破会不会像原子物理学一样用于战争?其潜在的可能性将使人不堪设想!是的,当基因组计划将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希望全人类时刻警惕它作为杀人武器的另一面。生物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特别是用于制造新型生物武器后,其危害是惊人的,而少数国家正在着力发展这种武器。  相似文献   

18.
校园逸趣     
回答老师“:违反法律的人叫什么?”学生“:违反法律的人就是破坏法律的人吗?”老师“:也可以这么解释。”学生“:叫破法者。”通知书“你今天是怎么了?这么半天老摆弄它干什么?”父亲说着,从儿子手里夺过通知书,翻阅起来。上面有老师写的批语“:在课堂上射弹弓,往同学的衣袋里装虫子……请家长来谈一谈。”“你在学校里尽干这个,学习能好吗?”父亲向儿子猛吼。“爸爸,这不是我的通知书,是我从您的旧箱子里找到的。”教授有一天某教授突然停止授课,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如果坐在中间聊天的同学能像坐在后面玩牌的男同学那样安静的话,那么在…  相似文献   

19.
谁能充当载人航天的“开路先锋”? “狗与我们的生活更接近,我们对狗的生理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它们对人忠诚不渝,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兄弟。”从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是人教B版选修2-1第一 章《导数及应用》第三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计划2 个课时完成。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 “为什么这样教? ”三个问题,从教材内容分析、课堂设计分析和 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