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加强组织服务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从顾客需求管理、服务质量、服务接触、服务信息管理等四个方面对战略性服务管理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组织服务管理工作和绩效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知识与服务”为视角,探索知识经济条件下战略管理的特征、动态与形态,勾勒21世纪战略管理的全新图影,并系统地设计服务战略管理、知识战略管理、知识与服务互动型战略管理的内涵、流程及其主体战略架构体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服务、服务管理、服务创新、服务创新管理等概念的特征,论述了服务创新管理、信息内容产业的创新管理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服务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图书馆管理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平 《情报科学》2003,21(12):1259-1262
从目前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并未明显提升图书馆的生存质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仍然举步惟艰,其根本原因是图书馆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创新不足,管理机制乏力,管理水平低下,特别是管理中重微观管理、细节管理,轻宏观管理、战略管理,严重缺乏对图书馆宏观管理战略的研究与实践。要想改变当前这种状况,促使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图书馆人本管理、激励管理、服务管理、质量管理、集成管理等五大管理战略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 服务管理是伴随着服务而产生的,是目前管理界一个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因服务具有无须性、同时并发性、异质性与易逝性等特性。服务管理相应地有其特征,如优质的服务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带来了忠诚顾客的增加,促使企业效益的增加,进而带来了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员工满意度的提高最终导致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整个服务管理形成了一个闭合环路.并创造了价值。开展服务管理的研究对于促进服务竞争社会的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服务管理产生的背景和服务管理研究的重要成果及实际现状等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6.
吴凡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X):100-100,206
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形成及其内涵,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与模式。明确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点、模式,并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就图书馆人性化内涵的理解,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设施、功能环境布局等方面对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进行探讨,阐述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呈现出种种弊端和不足。为适应新时期高校科研发展需要,高校科研管理逐步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政策上激励人、感情上留住人、体制上吸引入、实行目标管理和服务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实行和谐管理”的创新管理体系,探寻新的科研管理办法,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科研资料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出加强资料管理数字化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业务建设、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自身素养与责任意识、强化服务理念等对策。既能减少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图书资料使用效率,满足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实现科研资料管理的电子化、科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书尽其用”。  相似文献   

11.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利用等活动,对资源地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其支柱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和投资的扩大,增加了利益相关者的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导致了产业的单一化和重型化,产生"荷兰病"效应,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耗费大量的水土资源等,不利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对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资源开发的企业而言,直接享受资源开发的高额利润,将产生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转嫁给其他的企业和当地的居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程度不同的享受到资源开发的正面效应,但也承担着资源开发产生的负面效应;当地的居民直接享受不到资源开发正面效应,却直接承担着资源开发造成的资源诅咒效应、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王剑文  范莉莉  刘璐 《科研管理》2021,42(10):85-96
根据熊彼特关于"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之新的整合’"这一经典定义,构建了创新绩效函数W_i=F_i(X_1,X_2,……X_n),其中(X_1,X_2,……X_n)为企业拥有的n个创新要素,W_i为创新绩效。本文研究(1)发现在创新绩效函数中,F_i为(X_1,X_2,……X_n)的整合方式,表示在企业各种创新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对这些要素进行不同整合就会为企业带来不同创新绩效,而技术创新模式正是对创新要素进行整合的方式,因此F_i即是技术创新模式。(2)提出如何选择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的原理,即在企业(X_1,X_2,……X_n)不变条件下,能为企业带来最大创新绩效W~*的技术创新模式,就是该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F~*_i。由于F~*_i具体关系式不易清晰界定,故本文将F~*_i的求解过程视为一个黑箱,对其进行了整体拟合。(3)根据最优创新模式选择原理,在建立并评价X、Y、Z、W、F_i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4)收集川酒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川酒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史璐璐  江旭 《科研管理》2020,41(6):56-64
自20世纪末“创新链”概念首次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链研究已经成为创新管理领域的前沿热点话题。创新链研究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创新组织模式,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和突破式创新。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创新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过程性的视角建立了包括创新链构建、运作和结果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从创新链阶段设定、参与主体特征、链间协作、运作模式、节点衔接和创新链绩效几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了中国式社会关系对创新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链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尹君  谭清美 《科研管理》2006,41(1):90-97
本文基于军民融合程度内涵,从军民融合广度和深度层面研究其结构,然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军民融合程度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军民融合程度是由军民融合广度和军民融合深度构成的“二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广度上,覆盖产品军民一体化、规范军民一体化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军民一体化。深度上,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向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等若干环节全面渗透。微观、中观和宏观军民融合程度的值域均为[0,1]。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体系,可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制造业开始引用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和方法,对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变革的关键技术领域,促使制造业的发展理念、竞合关系等产生根本性转变,需要借助创新生态系统的思想进行系统性指导。本文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素,从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支持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价体系。针对每个模块的功能特征,给予了相应的系统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永强  路媛媛 《科研管理》2019,40(5):134-144
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泊松回归考察了内部控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研发强度和规模等企业异质性特征进行分组检验,还进一步分析了内控五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创新绩效越好,尤其在非国有企业、低研发强度和大规模企业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来看,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要素对创新绩效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为内部控制的经营性目标、适用性原则提供了经验证据,这对我国当前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PSR框架模型的东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颜利  王金坑  黄浩 《资源科学》2008,30(1):107-113
本文根据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诏安东溪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选取人口密度、GDP年增长率、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年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等能够充分反映流域压力、状态和响应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参考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和相关标准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再次,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最后。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良好状态、较好状态、警戒状态、较差状态和极差状态。根据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确定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东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E)为0.5898。东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处于警戒状态。  相似文献   

18.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06,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城镇化、贫困地区的减贫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如何有效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体系是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文章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对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尝试探讨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发育现状与未来关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强烈、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敏感多变,是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山洪、雪灾、干旱和冻胀融沉等灾害的多发区。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水文气象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分布呈现为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沿深切的高山峡谷区成带状分布、地带性分布、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区集中分布的特征。灾害活动呈现高强度与高频率、突发性、季节性、准周期性、群发性和链生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与地壳运动活跃的环境背景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逐渐加剧,灾害风险也会随着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不断增加。进而分析了当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成灾机理、灾害防治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灾因素变化与灾害发育的区域规律、自然灾害动力学过程与灾变机理、气候变化与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巨灾演化规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适宜高寒区特点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关键技术等未来应该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需要开展的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