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调好它的“味”.而“味”如何调呢?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物理实验是获取物理“本味”,为学生开胃的重要方法.怎样搞好实验教学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期刊订阅     
《数理天地》于1991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创刊,是以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国家级科普、教学辅导期刊,分初中版和高中版.初、高中版每期均设有“数学,物理辅导”、“数学,物理中的思想和方法”、“中考、高考数学和物理”、“数学,物理结合”、“生活中的物理”、“中学生论文”、“科学家讲坛”、“科技英语”、“国外数学,物理资料”等栏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物理》课本的“引言——怎样学好物理知识”中,要求学生做到三条:做好物理实验,学好物理概念和规律,做好练习.其中第一条就是“做好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4.
1 中考物理命题的指导思想1997年的初中毕业生是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使用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二届初中毕业生.搞好中考物理命题,关系到“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良性循环”,搞好初中物理教学起直接导向作用.因此1996、1997两年中考物理命题始终围绕着“四个有利于”进行.这就是,第一,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完成义务教育赋予初中物理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发挥“新教材”的特点,引导各校师生用好用活“新教材”.第三,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提高效益”.第四,有利于既真实反映全市初中物理教学情况,稳步提高合格率,稳定教学秩序.又有利于重点中学的选拔.  相似文献   

5.
程梦辉 《中学理科》2003,(10):16-17
物理图像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若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图像的内涵 ,则可以灵活地运用物理图像分析和解决众多的物理问题 ,尤其是那些无法用物理公式求解的问题 .正因如此 ,物理图像也一直是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热点内容 .为此 ,本文对近年高考物理中的图像问题作归类分析 ,供参考 .一、物理图像中的“点”物理图像中的某一个“点”可以表示某一物理状态、某一瞬间值、某一组物理数据 ,等等 .明确各类物理图像“点”的含义 ,可以使我们通过对物理图像中一些特殊“点”的研究而获得相关的物理信息 ,从而行之有效地处理有关问题 .【例 1】  (2 0 0 …  相似文献   

6.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之后,认为物理难学,觉得它可怕,甚至谈“物”色变.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怎样才能学好这门学科呢?重在“知物”,贵在“明理”.1要知道“理”从“物”中来由于“惯性”,许多同学学习物理时,依然习惯于小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只注重知识的记忆,重结果轻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们花大量时间背概念、规律、公式.显然,这样做是对学习物理缺乏全面的认识,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物理也不例外,“物理”这2个字实质上道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知物明理,理从物来.…  相似文献   

7.
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我们探讨和实践了“生活物理大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高。“生活物理大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走进生活,发现物理(课前准备);2.课堂探究,学习物理(课堂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一、分析和挖掘隐含条件的方法1.从习题的词语中寻找隐含条件这一类习题一般没有直接提供已知条件,有些习  相似文献   

9.
袁媛 《教育导刊》2014,(6):17-19
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们感知、认识、把握世界,形成独特的世界观的中介.物理教学语言受物理学科特点、物理教学传统的影响强调科学性、客观性、事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学观的兴起以及教育哲学的转向,物理教学语言由崇尚客观转向“聆听”、“关注”、“对话”、“体验”和“人文关照”.这一转向意味着教师必须拥有教育智慧,其意义在于物理学科的教学重新关照生活世界,重建基于教育爱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生常反映,学习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物理过程分析不清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想当然”、“无从下手”、“乱套公式”、“丢三拉四”、“随意简化”等,都是物理过程分析不清的表现.本文结合示例,从五个方面谈谈加强物理过程分析的教学,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耀基 《中学物理》2023,(12):21-24
物理家庭实验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物理观念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物理观念内涵和特点理解,提出“引发认知冲突,转化错误观念”“创设真实情境,建构物理观念”“开展科学探究,形成物理观念”“引导反思交流,发展物理观念”“强化实践应用,提升物理观念”等五个促进物理观念形成的初中物理家庭实验教学策略,并辅以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常规”物理实验,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现象作为演示对象或条件而进行的有别于传统的常规性的物理实验.其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主要对“非常规”物理实验进行介绍,分析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的重要意义,总结现阶段物理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缺乏良好教学情境、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探究实现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优化策略,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惠琴 《物理教师》2002,23(7):18-19
物理总复习是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对初中物理两年来的教学内容的系统总结 .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 ,有效的复习方法对提高总复习的整体效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初学者对初中物理课程感到“散”、“远” ,即教材内容相对多而散 ;知识离实际应用有一段距离 ,不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教师在总复习时总有“总复习难”的感觉 .在初三总复习阶段我采用了“一线串珠”复习法 .“一线串珠”复习法通过某些“实验”、“实物”为线索进行编题 ,会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 :在浮力部分可以从一个实验形式编一系列…  相似文献   

14.
“圆”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图形 ,也是描述物理过程 ,反映物理规律 ,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模型 .高考说明对考生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 :“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进行表达、分析”物理问题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几何图形 ,尤其用“圆”处理物理问题 ,从而提高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垂径定理”和“相交弦定理”解题1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这就是垂径定理 .2 .圆内的两条弦相交 ,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 ,这就是相交弦定理 .例 1 如图 1所示 ,质量为 m,…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情感教育”对物理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对物理感兴趣并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融“情感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以期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6.
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调节实验教学的“色”、“香”、“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2016~2022年来CNKI数据库刊载的物理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高影响力机构及作者分布、研究热点分布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我国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教学设计”“物理教学”“科学探究”“物理观念”等主题.未来研究可从加强学科关键能力研究、探索物理课堂转型、进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等方面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物理规律,其一要“咬文嚼字”.物理规律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对物理规律中的关键词语必须高度地重视,要“咬文嚼字”.不“咬”不“嚼”就不知其意,或一知半解或曲解其意.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力学中 ,有许多形似意异和形异意同的物理概念 .它们对教师来说可能是“司空见惯”,但学生对这样的概念含意的理解时常存在困惑 .物理规律是物理概念间本质联系的反映 .因此 ,理解物理概念的含意 ,特别是弄清楚与其相关概念含意的区别和联系 ,才是正确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分析、解决有关物理问题的基础 .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是重要的力学规律 .本文针对与这些物理规律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含意作一浅析 .一、“合外力”与“外力之和”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高中《物理》(修订本 )第一册中明确指出是“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外力之和为零”.这里所说的“外力之和”是指把作用在系统上所有外力平移到某点(实质上指质点组的质心上 )后计算它们的矢量和 .“合外力”是指作用在某个物体 (质点 )上的外力矢量和 .不难知道 ,“合外力”和“外力之和”都是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力所作的一种运图 1算结果 ,但它们各自的含意却有差异 .表现为“合外力”中的“外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 (质点 )上 ,“外力之和”中的“外力”是作用在系统内各物体(或质点组 )上的外力 ,它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相似文献   

20.
周德藩  顾敦荣 《物理教师》2003,24(4):63-64,F003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正掀起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热潮 ,物理教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出版的和教育部正式立项在编的初中物理教材已有多种 .最近 ,笔者有幸先睹束炳如教授主持新编的初中《物理》书稿 (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联袂出版 ,以下简称“新编初中《物理》”) ,欣喜地看到该新编初中《物理》在原来初中《物理》(“沪科版”)的基础上又向前跨跃了一大步 .早在 1 987年 ,根据“启发式综合教学”、“实验 综合 引探式”等教改的需要 ,江苏、安徽等省的物理教育研究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