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的学生评价取向从知识、能力本位的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在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工具价值到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2.
评价的价值取向是评价活动中所持价值观的体现,它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从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到对教育内在价值和人自身发展的关注,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3.
评价的价值取向是评价活动中所持价值观的体现,它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从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到对教育内在价值和人自身  相似文献   

4.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从工具性价值取向到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变迁进行历史考察,工具性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为:过于强化人的"工具性",弱化人的"目的性";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特征;压抑个性发展,缺少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实践活动中,要克服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局限,始终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有代表性的分别是知识本位、学生本位和社会本位。知识本位重视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和结构,凸显教育的工具化价值;学生本位尊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生命活力与个性发展;社会本位认为课堂教学应服务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标。一、基于时代诉求,彰显价值取向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能够反映出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和人的价值的认识。学生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直接支配或决定着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初中语文学业测试评价逐渐从原本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向学生本位,突出教育的内在价值。本文重点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业测试评价的发展导向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教育质量评价存在评价价值取向不明确、评价主体缺位、评价标准缺乏、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树立既重视声誉评价、又注重发展评价和注重"彰显个性、发展潜力"的质量评价价值取向,然后建立多个评价主体,树立社会本位的教育质量标准,构建以自我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价值的取向是受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水平影响和制约的。从教育史发展的历程来看,社会本位的教育观要求教育以社会为价值的主体,满足社会需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学生本位的教育观要求教育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教育应以学生的兴  相似文献   

9.
不同取向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变化和发展。我国的教学评价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取向到能力本位取向的转变,但这两种单一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都局限于通过单一方式对单一因素的考量来进行学生的评比和选拔,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需要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客体等方面构建学生和谐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德育主体性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传统德育的突出问题是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方法上,单一的道德灌输,抑制了个人主体性;实践中,德育与生活世界阻隔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型期,因此,要匡正学生德育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建立交往德育新模式;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