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家皮皮说,洪峰并非真喜欢孤独,他只是在开口说话时,发现与这个空间嗡嗡轰响的格格不入要不是被打,这个农历年,洪峰的计划是带着家人去人迹罕至的深山里,过几天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感觉那样才是彻底的放松。洪峰说,从小到大,他看了太多人群里的危险,常常最熟悉的人,一转脸就陌生得可怕。只要"关系"存在,恐惧就难以磨灭。所以,离群索居有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田锡如 《档案》2014,(11):46-47
偶翻档案,发现一张抗战时期的宣传画——二十四孝图,生动地再现了汉文帝为其母喂汤药的故事。史载,汉文帝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敢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而且一病三年,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刘恒,他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看到母亲睡了之后,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相似文献   

3.
要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武警8670部队通信营战士业余报道员金继章,一年来竟能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军内外报纸杂志刊稿60多篇。他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第一年就荣立三等功,两次被部队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熟知他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很勤奋,不一般。  相似文献   

4.
以群众为师     
《潮涌中州》发表后(见1993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河南新闻界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听说不少读者对农民群众敢闯敢干的首创精神感到高兴,深受激励;新闻界的同行对我们赞颂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咸表认同。 这位朋友热情的话,也表明了他对我们这次采访行动的理解。这次和穆青、周原同志同行,在河南农村走马观花1个月,对我来说,实在是大有收益的一次采访。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的谈话,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催动我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走向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全  相似文献   

5.
备受诟病的商场、超市进店费仿佛与独立开店经营酒品的毛先生沾不上边儿。令人意外的是,他最终着了此道。要不是法院依据行业惯例,按公平原则依法补全当事人合同中欠缺的意思表示,他那5000元进店费恐怕一分钱也要不回来。  相似文献   

6.
川藏兵站部政委董勤本每次审批经费时,总是拿着报帐单或报告,翻了又翻,问了又问,算了又算,一分一厘都要问个来龙去脉后,才下笔签字。用他的话说,对国家财产每一分钱都要认真负责,不能浪费。不过,也有两次签字是例外,并且一次比一次爽快。第一次是去年3月的事。政治部王干事,拿着一张有关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的请示件去了他的办公室,正在批阅文件的董政委把头抬起来,慈祥地问:“小王,你有什么事‘Z”小王把原主任、现副政委杨丕善签I字的请示件呈给他。小王当时想:这次举办70多人为期10天的培训班,各种费用加起来少说也有一…  相似文献   

7.
以何为鉴?     
以何为鉴?王再承某新闻单位有一位记者曾在同事间发牢骚:“他妈的,如今记者掉价了,连人汽公司都不买帐了。”问何故,他说,他等公共汽车回家,车子看到他就不停,他经常是躲在大树后面,看到车子停住了才忽地蹦出来。对他这种掉价之感,同事笑了。当然,别人没忘记,...  相似文献   

8.
一次,一位熟人跑来告诉我一则突发性社会新闻,说得活灵活现十分诱人。这对于新闻记者,真是求之不得,更何况来人说刚好有家企业有车去那儿办事,顺便。我一路感激地来到新闻事件发生地,一问才知并非像那熟人所说,那事件根本没有什么采写价值,而这位熟人却利用那辆车办了私事。后来,司机师傅的一句话揭开了谜底:“要不是张记者采访用车,我才不来呢!”此刻,我体会到那种被人利用的感觉,很不是滋味。像这种微型“托儿”陷阱,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怕的是那些足以对他人、对单位甚至对社会构成危害的“托儿”陷阱。比如有人想做成…  相似文献   

9.
陈晓东 《新闻三昧》2004,(10):32-32
由于负责宣传工作的原因,每到基层单位,职业习惯总让我想发现几个可以宣传的模范先进人物。但遗憾的是,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中的劳动模范有不少,但他们大多不愿意宣传,或说怕人笑话,或说压力太大。刚开始我想不明白,认为这是他们的谨慎和谦虚,但一次一位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的朋友一语道破天机:“说起这个劳模,要不是累死,就得甘于清贫,这样的劳模,我看当上还不如不当吧。”  相似文献   

10.
见到陈风波,和我们在报刊上读他作品时想象的印象大不一样:1.65米的个头儿、瘦瘦的脸庞,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战士。要不是看到他在省以上报刊见报的200多篇署名“陈风波”的稿件和一摞厚厚的荣誉证书,我们怎么也不会用信,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卒”能挑得动一个团的报道工作重担,并且短短一年就使其在全帅名列前茅.f仅令部队领导也使新闻同行惊叹不已;又笔合打汗陈风波厚厚的剪贴本,从~武将优秀的新闻、义学作品中寻觅他的成功足迹时,才发现他所走的是一条用汗水、勤奋浇铸而成的奋斗之路1993年,此时就连做梦都校当作家的陈风波带行…  相似文献   

11.
鲁迅理发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经常是几个月才理一次发。有一次,先生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的师傅看见他长发蓬松,衣着寒酸,心中看他不起,便马马虎虎地一理了事。理完之  相似文献   

12.
知识的力量     
丘吉尔年轻的时候,成绩不好。在预备军校的成绩总是班上的最后一名。丘吉尔参加过4次郝斯特陆军大学的入学考试,前3次都失败了,第4次才勉强通过。这时他才发现,他什么都没学到!他那时已经22岁,是一位士官了。他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了。”他找来地理、历史、哲学、经济等方面的书,在大热天的午后,趁者学校军官午睡之时,拿出柏拉图、莎士比亚等人的书,专心研读。如此持续了好几年,他学会了写明快、简洁、有力的文体。这种文体帮助他成为古今中外最著名的辩论家之一。点评:知识主宰一切。没有知识的支撑,任何素质都是…  相似文献   

13.
在机关上班的小陈最近又郁闷了,找同学陪喝酒,喝着喝着就恨恨地嚷开了,说机关近来提拔了一批人,又没他。小陈从小记不住人长相,来家做客的叔叔们在他眼中都长得一个样,于是经常叫错,被他爹申斥数回。急了小陈就辩解说,这些叔叔们哪个也不缺鼻子少眼的,多难认啊。他爹大怒,要不是小陈跑得快,估计一顿打是免不了的。小时候不记得也就罢了,大了还认不得人就不是一顿打的事了。有一次,系统内一位地方领导来本部办事,小陈一看面善得很,上赶着热情招呼,天南海北地聊,  相似文献   

14.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正进行一场防治非典的战争。按照“社会热点在哪里,档案工作也贴近哪里”的要求,我们到“防非抗非”第一线进行调研和指导,对非典病历材料的归档与整理方法有了如下认识。一、非典病历材料的归档(一)非典病历材料的归档范围。非典病历材料主要指疑似非典病例与非典病例入院观察、治疗的病历,包括:入院记录,化验单,诊疗计划,“四测”单(体温、血压、化验、胸透),其他检查记录及报告单,病程记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会诊记录,麻醉及手术记录,急诊值班记录,特护记录单,出院系统病历,出院或死亡记录等。(二)非典病历材…  相似文献   

15.
某炮兵旅政治部主任吴红兵当主任两年多来,从本部向上级机关输送了11名搞报道出身的“笔杆子”,可他手下仍人才济济,请看他的生“才”之道。“就地取才,精心培养”,是吴王任的生“才”之道。战士时天存因“写作基础一般”,一直没能进报道组。吴主任主任后,通过和小时接触,发现他虽然写作基础差,但有潜力可挖。就把他调进了报道组,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摄影、写作经验传授给他。有一次部队抢险救灾,吴主任不顾关节炎,站在没膝的水望,边给小时打伞“保驾”,边给他讲抓拍等技巧,使他受到了一次实地锻炼,拍下了许多难得的镜头。当夜…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还有人以爬格子为乐趣,实在是难能可贵”。武警福建省消防总队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廖根固少校便是其中的一个。几年来,他先后在全国及省级报刊、电台发表各类体裁的作品800多篇,他写的20多篇报告文学被收入各种书籍中出版,他撰著的《烈火英华》一书也由厦门大学出版发行。为表彰他对福建消防部队宣传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5月5日,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黄松禄签发命令,给廖根固同志记二等功一次。这是他入伍以来第8次立功。(一)面对消防部队火热的警营生活,廖根固不轻易放过~个有价值的新闻线…  相似文献   

17.
摆在面前的是一条26年前写的新闻。虽然稿纸已泛黄,但周恩来同志那严谨、雄健的笔迹仍跃然纸上。这份从档案中取出的新闻稿,把我引进了一次难忘的采访回忆中,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 1963年1月28日下午,周恩来同志在上海科学技术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重申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四化的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一新的重要提法必须及时向全国报道。新华社杨瑛同志和我急匆匆写好新闻,送给周恩来同志审阅。这样,才使这条一千多字的新闻稿上留下了周恩来同志亲自悉心修改的手迹。例如,原稿在写到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各方面条件时,只写:“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研究机关、学校和生产部门的紧密协作;适当改善科学技术研究的工作条件,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一定可以得到更大更  相似文献   

18.
董虹 《浙江档案》2009,(5):52-52
绍兴市人民医院于2003年开始实施电子病案管理。它的范围包括除医嘱单以外的其它如大病史、首次病程录、病程录、护理记录、体温单、化验单等内容。电子病案的管理是一种新的病案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纸质病案管理既有联系,又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韬奋先生曾经在一篇题名为《机会》的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人参观一位著名艺术家的艺术室,看见里面排着许多神像,其中有一个神像的脸被头发掩得看不见,而两只脚上有两个翅膀。他问这是什么神?那位艺术家说:这是机会神。那个人问:为什么面孔掩蔽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到人的面前,人们往往不知道是他。那个人又问:为什么脚上长着翅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去得很  相似文献   

20.
周丽君  鞠九江 《档案天地》2013,(11):19-21,57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演说家,他一贯重视以舆论宣传手段号召革命,唤起民众觉醒,留下了众多著名的演说词然而他一生中仅有一次录音留声,这是他存世的唯一声音,也是他唤起民众觉醒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