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幽默     
《学习之友》2012,(11):44-44
@当时我就震惊了: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非洲同学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幽默     
《教师博览》2010,(3):32-32
开放性的问题 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非洲学生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关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陈涛 《西藏教育》2011,(5):30-33
前几天,看了一则幽默,说:“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非洲学生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看完之后,我没能被这些可笑的现象搞笑,而是陷人了深深地思考。  相似文献   

4.
学会倾听     
说到倾听,我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个笑话。在一个有好多国家的学生参加的聚会上,一位老师问:就其他国家粮食短缺,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意见。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其他国家?(不知道还有其他国家)欧洲学生说:什么叫短缺?(他们不缺少粮食)中国学生说: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啊?(学生不知道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经在《语文学习》期刊中读到:“面对记者‘请对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的发问,欧州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美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请’;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则这样的笑话:联合国出了一道题目,请全世界的小朋友回答——“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有一个国家的小朋友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非洲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做“粮食”;欧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丁美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请”;美国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其他国家”;中国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每次学习新课文时,我总是喜欢从课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今天。当我出示《世纪宝鼎》这一课题时,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叫世纪宝鼎而不叫世界宝鼎?为什么叫宝鼎?它很宝贵吗?世纪宝鼎是什么样子的?它放在哪儿?这个世纪宝鼎是从哪儿来的?  相似文献   

8.
现在,高校里面研究生流行管导师叫“老板”。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一些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看法。大多数称“老板”的研究生为理工科学生,问及为什么?答案不外乎几种:跟老板做课题,拿工资;师兄师姐都这么叫的;老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称导师为“老板”的主要原因有:跟导师做课题较少;  相似文献   

9.
张永辉 《师道》2011,(7):21-21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在讨论着,但谁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天,我上语文课,讲了一篇课文叫《幸福是什么》,学生都被课文的三个主人公的经历所打动,继而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苏杰钊说,  相似文献   

10.
有人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则不知道什么叫“思考”。这则材料引人深省。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提出了要求,所以构建思维灵动的课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我班有一小子,姓锅名巴。他经常想一些古里古怪的问题来整我,弄得我好没面子。我苦思了一个星期,终于想出了“致命三连击”来反击。一“锅巴,你不是说自己聪明过人吗?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呀!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我的。”“既然如此,我问你,什么动物最爱问‘为什么’?”锅巴想了许久,答了个“不知道”。我眉开眼笑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看你可怜,告诉你吧,是猪。”锅巴愣了一下,问:“为什么?”周围的同学一阵哄笑,他却一脸茫然:“笑什么笑,这叫不懂就问。”“猪最爱问‘为什么’!”不知哪位同学叫道。锅巴…  相似文献   

12.
<正> 某杂志上有这样一则消息:有人出了一个给全世界学生回答的考题一“谈谈你对非洲粮食问题的看法”。结果是:美国的学生不知道何谓“非洲”;非洲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粮食”;中国的学生不懂什么叫“看法”。这则带有讽刺意味的幽默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弊端,那就是满堂灌,题海战术,从教材到教材,学生根本没有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更没有提出自己看法的机会。课堂教学应倡导“始于问题,终于问  相似文献   

13.
自己的看法     
佚名 《现代语文》2005,(4):35-35
网友传了一个笑话给我:联合国出了一道题目,请全世界的小朋友作答:“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做“短缺”;拉丁美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请”;美国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其他国家”;亚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你在干什么?”试试看,你会用什么口气说这句话?我曾经经常这样问我的学生,下意识中并不是要了解清楚他或她是在做什么,而是以此责备:“你不该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经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我没有做什么。”所答明显非所问,然而,问题不在于作回答的学生,而是在于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5.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是R射线的发现者。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在做试验,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那位学生回答道:“我正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呢?”学生说:“我白天也工作。”卢瑟福又问:“早晨你也在工作吗?”学生肯定地回答:“我从早到晚都没有离开实验室。”学生满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奖,谁知,卢瑟福又问:“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反思呢?”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写作文总有一些困惑:这次作文写什么好呢?到哪里找写作的材料呢?有时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或者写自己的经历.仍会冒出这样的问题:这么多内容,我写什么好呢?那么.怎样帮助学生解除这些困惑呢,下面我就中学生写作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欲擒故纵     
钱新华 《班主任》2010,(9):35-35
去年,我接手一个高一班,第一天开学,我正准备组织学生去体育馆进行入学教育,突然一名男生走过来,说:“新生入学教育我不想去了,”我一愣,问:“为什么?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8.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谈及一个幽默。他说,联合国某组织在全球各大洲的儿童中搞了一个调查——“请谈一谈对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独特看法。”你猜怎么着,结果是各大洲的儿童居然都因为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而不能回答。欧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短缺”,非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美国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独特看法”……主持人话落,满座笑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却难以付之一笑。由此,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一位…  相似文献   

19.
牢笼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联合国准备在全世界搞一次儿童征文比赛。征文题目为:“请以非洲粮食缺乏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这个题目在全世界不少地方都出了问题,因为西欧儿童不知什么叫“粮食”,美国儿童以为美国就是世界,不知道什么是“非洲”,而中国等国家的儿童则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ZUOWENSHIJIE先不说美国儿童表现出的美国霸主形象,西欧的经济优越以及非洲的贫困无粮,这都是些无可非议的社会事实。我只想问:为什么偏偏中国孩子遇到的问题却是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我记得有那么一句话:没有什么都不算是悲哀,真正的…  相似文献   

20.
吴宏博 《初中生》2010,(9):44-47
经常碰到一些学生问:写作文有没有诀窍? 其实问这个问题的人,我想他是渴望作文能有一条终南捷径可走吧。那么写作到底有没有捷径呢?没有!写作如同登山,要自己一步步去登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