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直以来,教师已习惯在课堂上要学生读这段、读那段,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学生听。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的角色定位也逐渐明朗起来。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成长,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感悟。教师应该眼里有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和感悟也还给学生。把过去那种静态的、单向的、不能呈现师生生命互动的传统课堂抛弃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以来,在学校里,老师已习惯于在课堂上不停地问,学生无休止地答——那不是孩子们想问的;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无限虔诚地听——孩子们想讲、能讲而没机会;教师随心所欲地评,学生无可奈何地接受——其实孩子们也有他们自己的评价。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们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也逐渐明朗起来,我们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发展,也代替不了他们的思维,把课堂还给孩子们,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应指导孩子们有目标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效率,就得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该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语言,营造和谐的品德课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呢?一、激励的语言使课堂充满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习惯于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课堂中“你真棒”“真了不起”“表扬他”“不错”……不绝于耳。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这种缺乏激励性、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提出要营造完美教室,要打造完美课堂。"完美"一词太过隆重,倒不如"理想"一词更贴切。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师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舍去一些旧观念,一些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发展的旧做法,而在思考时间、思维方式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展的课堂,这样教师的"舍"就促成了学生的"得"。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从这个角度看,师生的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语言载体而显示其特有的魅力。教师的语言是教学过程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校长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要实现对学校的科学化领导,就要了解教师和学生,就要依靠教师和指导教师,因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任何人、任何制度、任何设备代替不了的。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才能摸清学科教学现状。发现问题症结,提出改  相似文献   

8.
上课、听课,常感到遗憾,而很多遗憾往往与课堂的细节关注不够有关:学生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教师注意不了;学生偏离方向,游离重点,教师体察不了;学生答题精妙,思路独特,教师发现不了……凡此种种,不仅影响着预设目标的达成,而且制约着课堂精彩的生成.可见,如果教师具有居高临下的洞察力,对课堂细节能及时地关注、敏锐地发现、准确地判断、科学地运用,那么,有效的细节处理就能助力优质课堂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提出后,回答者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低头或有意回避老师的目光,形成不了师生互动,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这样的沉闷课堂。探究根源:这不仅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与教师讲得多,学生没有形成习惯,评价缺乏鼓励,以及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有着密切联系。课堂应是学  相似文献   

10.
高效数学课堂是一种理念,历来是数学教育界人士的不懈追求。有时听不同老师上同一节课,方法、手段大为不同,而效果却一致的好,其原因就是"术殊而道同",因为高效数学课堂总是"自主课堂"。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认识的主体,教师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搬硬套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情感移植到学生的头脑里。因此只有承认和坚持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从这个角度看,师生的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语言载体而显示其特有的魅力。教师的语言是教学过程得  相似文献   

12.
吴倩 《青海教育》2011,(6):29-29
激情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是激发学生隋趣.的酵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激情是教师工作的催化剂,是教师工作成绩的奖赏,是教师永远年轻的标志。没有激情的课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没有激情的课堂,触动不了学生的思维;没有激情的课堂,开发不了学生的潜能。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笔者认为做一个中学英语教师不能没有激情。这是新课改给中学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启迪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堂数学课是否精彩,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教师的评价水平如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地理课堂教学如何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我的基本经验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着急问问题,问题设置没有明确的目标,随意把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的提问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学得毫无兴趣,教师也身心疲惫。课堂提问不应是简单的拷问,教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启迪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堂数学课是否精彩,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教师的评价水平如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上课、听课,常感到遗憾,而很多遗憾往往与课堂的细节关注不够有关:学生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教师注意不了;学生偏离方向,游离重点,教师体察不了;学生答题精妙,思路独特,教师发现不了……凡此种种,不仅影响着预设目标的达成,而且制约着课堂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往往好像什么都已经懂了,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到有疑问的地方,而当课堂上老师要他回答问题时又答不上来。更让人苦恼的是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过于分散、  相似文献   

19.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敬业地讲授,竭尽所能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倒给"学生。结果教师很累,学生很烦。许多教师想改,但又怕改不好,本文对高效课堂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改变思想,将课改进行到底;学会设置导学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学生主导、学生主体。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育的重要思想。高效课堂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提出问题的良好平台,教师要从备课、小组讨论、语言活动展示、评价交流等处着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成就课堂的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