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年寄语     
《网球天地》从1995年创刊伊始,至今悠悠二载有余。 杂志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几把菜刀闹革命”,到现在的系统化的出版、发行;从默默无闻到名声鹊起;从最初发行的几千本到数万本甚至将来的十几万本、几十万本,在全国众多的体育刊物中可谓一枝红杏,独闹枝头。 遥想当年我们只能在有数的几本体育杂志中搜集关于网球的些许信息,而今我们却能为广大的网球迷提供印刷精美、内容充实的网球刊物,共享网球文化,心中自是快慰无比。体育报刊已渐渐变成出版业的一个热点,各种刊  相似文献   

2.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3.
吴昊 《网球》2013,(7):4-4
亲爱的读者:你好。感谢你十年来一直在看《网球》杂志。杂志每本20元,十年来从未涨价,如每期你都在报摊上买,那么十年总共是2400元,也许你从来没计算过,也从未在意过,但这个数字对于我的意义却不同,特别是这2400是用长达十年的时间累计起来的,它就远远超过了数字所能反  相似文献   

4.
来信选登     
张峰 《网球》2008,(6):3-3
首先恭贺《网球》杂志创刊5周年!接到贵刊编辑的电话我很意外,同时也非常高兴,立刻把书架上的《网球》杂志又重新整理了一下。这些杂志一直伴随我们度过了五年的时间,虽然有一部分在搬家的时候不小心弄丢了,但留下来的30几本,却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  相似文献   

5.
网球运动发展至今,已逐渐“洗尽铅华”,走向了普通和平常。但文明高雅、有礼有节一直是此项运动的基本格调。可不幸的是,在当今世界网坛,却有一股“暗”流涌动,一些声名显赫的职业球员在网球场上“劣迹斑斑”,人们在欣赏到他们高超球技的同时,也充分领教到了他们场上的“恶习”。 英国著名的《ACE》网球杂志日前评出了在网球场上“品行不端”的“十大恶人”,这“十大恶人”实际上是十一人,因为排在第八位的是威廉姆斯姐妹俩。下面就让我们逐一和他们见见面。  相似文献   

6.
十年一瞬     
慕容子归 《网球》2013,(7):64-64
《网球》杂志十年,我也伴随《网球》杂志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从2003年创刊开始,作为广告代理公司,我们就与《网球》杂志合作,我负责杂志的广告运营工作,之所以选择与这本杂志合作,一是因为网球这项运动的独特性,有文化,有气质,有前景,和我们很多已经有的客户很契合;另一方面也看中了《网球》杂志这个团队,项目再好,也需要有人去操作,如果操作不好,一切都会是浮云,而我们当时就非常信任这个团  相似文献   

7.
吴雅南 《网球》2013,(7):71-71
《网球》杂志已经十年了,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成功。作为忠实的读者,我要送上真挚的祝福:亲爱的《网球》杂志,10周岁生日快乐!2004年,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书报亭前,我犹犹豫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咬牙花20元"大价钱"购买了第一本《网球》杂志,这个景象至今记忆犹新。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早就有了回忆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前发生的事情的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问答内蒙赤峰读者尉迟新我是一名高中生,非常喜欢网球,《网球天地》这本杂志很好,所以,我有些关于中国网球的问题想请教。中国网球协会具体在哪?中国有多少人在打职业网球?现在中国男单谁最厉害?还有,2006年世界网坛都有哪些赛事? 首先感谢你对《网球天地》的支持,也感谢你对中国网球运动的关爱。中国网球协会在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9号,其常设办事机构是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协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网球运动的殿堂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从球员到教练,从经纪人到广告商,从运动装备制造商到大型比赛的筹办人,从电视转播的组织者到网坛组织的官员,缺一不可,日前,美国网球杂志评选出了对世界网球运动产生重大影响的50人,下面,我们就对这50名重要人物作一简单介绍。1.威廉姆斯一家 维·威廉姆斯(19岁)和塞·威廉姆斯(18岁),WTA职业球员;理查德·威廉姆斯(58岁)和奥瑞斯尼·威廉姆斯(48岁),网球教练和经纪人。 老爹理查德·威廉姆斯也许是因夸夸其谈而闻名天下。但就在他的不厌其烦地夸耀…  相似文献   

10.
网球阿米     
侯志远 《网球》2013,(7):69-69
又是法网,在微信发了条信息,"2003年,《网球》杂志创刊,标题滚滚红尘,封面费雷罗,十年"。几个仍然关注杂志的哥们,纷纷唏嘘,十年,你来得太快了。接到编辑大人的电话,我心里惴惴不安,网球阿米是谁,几乎我都已经忘记。那年非典,北京城空的可以横竖撒欢,几个网球情结强烈甚至有些癫  相似文献   

11.
汪涛 《网球》2013,(8):114-115
两年前,拿到《网球》100期的时候,还是学生的我特别羡慕编辑们能在杂志上讲述自己与《网球》的点滴往事,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在上面占据那么一页纸,说说曾经的那些故事。两年后,《网球》十周年,刚刚入职两个月的我,真的获得在键盘前敲下这篇纪念文章的机会。梳理往事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因为所有的记忆都异常明晰,仿佛如昨。迄今为止的网球生涯中,几乎每个阶段都有《网球》相伴。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从2003年开始接  相似文献   

12.
如果可以,现在请闭上眼睛,想像你十年前在做什么。 在这个信息更迭迅猛的时代,如果没有提醒,我们很少会静下心来去回想十年前自己在做什么。回忆是心痛的, 因为不能再次拥有,而回忆又是美好的,因为曾经拥有。对人如此,对一本杂志也是如此。 《网球天地》的十年,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网坛的十年,经历了合刊时代、黑白时代和全彩时代三个阶段的《网 球天地》,一点一滴记录了这十年世界网坛的风云变幻,记录了那些或骄傲或卑微的网坛人物。 与此同时,我们在思考,在用文字和心情记录历史的脚步……  相似文献   

13.
文俪原 《网球》2013,(7):79-79
《网球》杂志十年了,编辑们的约稿让我开始回忆,许多相关的片段从脑海的一角源源不断地在我眼前展现。2000年,央视体育频道组织拍摄30集网球教学片,我在其中做动作示范。随着光盘和视频的流传,全国各地有不少网球爱好者慢慢熟悉我的打球动作。2003年《网球》杂志创刊初期,我经常为杂志网球教学文章所需的配图做示范。再到后来,偶尔也会连图  相似文献   

14.
金路  陈功摄影 《网球》2013,(4):110-112
继《网球》杂志2013年1月刊杂志的“触类旁通”栏目中介绍了乒乓球与网球的联系之后,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寻找着那些现在网球水平较高,又曾经在其它运动项目中有过出色成绩的人,不少读者都向我们进行了推荐,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并不多。而由林诗铨来讲解网球和羽毛球的关系可谓不二人选。林诗铨不仅作为羽毛球职业选手获得过亚运会冠军,而且像李永波这样的知名人物也曾经是他在国家队执教时的弟子。但据说自从林诗铨打上网球之后,就深深的痴迷于这项运动,对羽毛球没了兴趣。以总局网球馆的工作人员的话来讲,林诗铨就是把球馆当成家的人。记者在采访前的沟通中曾试图说服他在采访时打几下羽毛球,但他坚决说自己不但好久没打过羽毛球,就连场地资源也没有.但打网球没问题,网球场地也由他来订。  相似文献   

15.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3,(8):112-113
1每期的《网球》杂志上都会出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读者对他们的长相非常熟悉,却很少有机会去了解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个群体的名字叫动作示范教练。杂志创刊十年,从国家队功勋教头到普通的业余球员,《网球》杂志上留下来许多示范教练的身影。其中,老读者们一定对杂志创刊初期那个技术动作非常标准,身材修长,留着一头秀发,浑身散发着阳光气息的帅哥教练,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的名字叫杨涛,是最早在《网球》杂志上亮相的示范教练之一。说到和《网球》杂志的结缘,杨涛用了"近水楼台"这个成语。杨涛当时在朝阳网球俱乐部当驻场教练,住在地下一层的员工宿舍,出  相似文献   

16.
摩卡 《网球》2011,(5):42-45
"假如我们迁往其他地方,也许我们能占用的面积会变大,场馆也因此更加舒适,但这样会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灵魂。"——拉斐尔·纳达尔1巴黎当地时间2011年2月13日,法国网球协会就法国网球公开赛是否迁址的投票表决会议正在进行,此时,就在罗兰·加洛斯球场大门外,聚集了大批的抗议者,他们中间有些人是环保主义者,有些则是当地附近的居民。然而,离开巴黎16区,从纽约到北京,  相似文献   

17.
《网球》2012,(4):60-61
也曾有很多人质疑过草地存在的意义,但却从没有人真正试图将草地赛事取消。确实,对于网球运动来说,草地存在的价值已经从一项简单的体育赛事升华到一种文化和传统,这是对网球百年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其尊贵出身的尊敬。  相似文献   

18.
刘彤 《网球》2013,(8):100-101
王越和《网球》杂志有着很深的渊源,杂志创立初期,他作为杂志的技术顾问,为杂志的创办出谋划策,杂志创刊后他又经常以专家的身份为读者答疑解惑,有时还亲自上场指导。2009年9月,《网球》杂志在建国60周年系列专题中详细地讲述了王越在美国留学期间的经历,他是中国第一个赴美求学的网球人,也是第一个夺得NCAA网球冠军的中国人。但了解王越的人都知道,这些经历还远远不足以概括他和网球的故事。1989年到1994年,王越在美国杨百翰大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我个人觉得《网球天地》的国内版应该压缩一下,转向加大对国际网坛的报道,毕竟在那里要星光灿烂得多。至于国内赛事,点到即可,用不着那么多版面。而且我觉得《网球天地》杂志的定位应该以传播网球新闻、趣事为手段,以有国际性的球员或赛事,吸引国人对网球的关注,积极推广全民网球事业。最后祝《网球天地》在新的一年中迈向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网球》2006,(2)
在四大满贯中,澳网的历史最短,但也有了101年。在这一百多年里,网球运动随着社会的巨变而有了完全不同以往的面貌。澳网的历史虽然只是一段网球史,却浓缩了时间的进程以及社会的变迁。在上期的影像中,我们经历了从澳网创办以来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网球史,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里,网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单纯的,是贵族的。而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网球运动随历史的车轮经历了几百年中都未有过的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