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度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大理从全国600多个地级以下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个“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之一。大理的魅力在于:地处滇西要冲,“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于此交汇,在商贸通道上构成了交叉型和双边型的商业文化,使大理成为中原、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为了“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相似文献   

2.
大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唐、宋时期是南诏和大理国的都城、云南省的政治中心,元、明、清时期是滇西的重镇,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相似文献   

3.
一苇 《大理文化》2008,(5):36-41
千百年来,下关即是滇西重镇,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重要关隘,旧称龙尾关,因与龙首关遥相呼应,故将龙首关称为"上关",将龙尾关称为"下关".下关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军事要塞,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4.
李琳 《大理文化》2014,(5):105-112
大理自古为滇西咽喉,身处我国西藏、缅甸和印度的三角地带,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空间地理下,蕴育了多彩斑斓的文化。任何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都具有悠久的民间文学传统.白族也不例外。然而民间文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都不可能是单一独立的,白族民间文学是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浸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其中包括中原文化、羌藏文化、印度文化等,本文将集中探讨印度文化在白族民间文学中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棠 《大理文化》2014,(3):96-104
正公元2003年9月,大理市下关以四方街为中心的正阳、子河片区,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对土生土长的老下关人和我来说,这是一块人气最旺的风水宝地,历史上曾几度辉煌;人文学者的视角则认为是:"承载着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从时间、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追根溯源,这一街区是大理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物质文明交替、融合、最具说服力的地方。四方街的消失,成为我和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云南三大商帮崛起之地下关是南诏、大理国的南面门户重镇,又是滇西驿路、公路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6.
马曜,云南洱源县人,白族,1911年10月生.1927年考入大理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大理一中),1931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九·一八"后加人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运和抗日救亡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昆明,进入西南联合大学中学教师进修班学习中文系课程.后因病回老家休养,其间曾雇用马帮、船户,承运乔后食盐至大理、下关转运保山,支援滇西抗战.  相似文献   

7.
云南驿史话     
殷国 《大理文化》2011,(4):68-69
云南驿曾是云南县的郡治驻地。早在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就在这里设置了云南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又在此设置了云南郡,管辖整个滇西地区。大理国时期,云南驿是大理国云南节度和  相似文献   

8.
滇藏公路穿越滇西重镇下关向大理古城延伸,其间,在西南丝绸之路和著名的茶马古道交汇的襟带上,矗立着一块跨越13个世纪的巨大古碑,这就是雄踞西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西南丝稠之路的"蜀身毒道"过大理后顺苍山西坡脚下逆漾濞江西进,沿途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传说。四十里桥  相似文献   

10.
名城大理下关古镇,有一条现今在市区街道名录中已找不到其原街道名称,但在大理下关乃至滇西近代历史上曾辉煌一时,曾是大理政治、商贸经济和文化娱乐中心,曾为大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有着深远影响的著名街道,那就是下关仁民街.  相似文献   

11.
刘克威 《大理文化》2010,(10):89-90
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说到大理,人人都夸大理是一方"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地。这方宝地,不仅孕育了大理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大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少不了本地所产文房四宝  相似文献   

12.
杨懿 《大理文化》2009,(4):48-49
大理州作为滇西经济中心和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旅游文化城市,拥有突出的区位辐射优势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在云南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旅游业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大理州的旅游业发展在全省旅游业发展格局中起着支撑性的作用,优化和完善大理州旅游业的总体布局和产品结构,对推动和深化滇西乃至整个云南省的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因此,根据大理州的旅游资源分布、交通条件状况和行政区划惯例,按照"大理南诏古韵,苍洱风花雪月"的主题定位,大理州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定位为"一个中心、二座古城、三个开发区、四条旅游主干线、五大旅游区、六项旅游产品、七大旅游项目"的发展框架(简称"1~7"布局框架).……  相似文献   

13.
杨鲲峰 《大理文化》2012,(5):102-111
大理师范学校是苍洱艳丽夺目的奇葩,滇西历史悠久的教师摇篮,也是云南省唯一的一所百年中等师范学校。经苍山雨露的滋润、文化名邦的熏陶,大理师范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百年师范名校。从1905年大理女子师范学堂起算到2005年,大理师范学校伴随着时代的风雨,走过二十世纪,走完百年里程,写下了一部恢弘灿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云南驿,地处滇西东大门,在昆畹公路(320国道)上距祥云县城东15公里,是古代中国西南部一个重要的咽喉之地,是滇西著名的商埠驿站。既是滇西北郡、县、州、赕治驻地,又是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码头,堪称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宝石。它东接下庄、天申堂,西连清华洞、海坝庄。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白盐井开办时修建,为白盐井往滇西的主要运输通道,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那马蹄斑斑的青石板路连接着绵延数千里的"蜀身毒道",是我国最早通向西域的神秘商旅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李智红是云南著名彝族青年作家和大理青年作家群中的重要成员。笔者在阅读其散文集《布衣滇西》的过程中,感到在<正>其文化意识、价值趋向上有着强烈的生态文化意识,体现出了对原  相似文献   

16.
2021年9月17日,大理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召开二届二次理事会暨"滇西文艺评论"公众号和"大理艺苑"广播栏目研讨会.大理州文联副主席蒙志李、大理州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部分文艺界代表人士参加会议. 大理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杨义龙主持了第一阶段会议.会上,与会人员主要就新形势下如何运用新媒体发挥文艺评论效用、如何进一步办好"滇西文艺评论"公众号和"大理艺苑"广播栏目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7.
无数次从朋友圈里看见"石空"的美照,心向往之.在一个雨天周末,我们"勤读会"第52期分享会在这里举行,终于夙愿以偿,走进了"石空",沉浸在大理石的静美,陶醉在这诗意的空间里,一直欣赏到了闭馆才离开. "石空"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全名叫"大理石空国石博物馆".这里汇集了当代诸多大理石名品,集艺术品鉴赏、休闲、娱乐为一体,是一个了解大理石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地处大理西陲的云龙,是滇西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境内群山壁立,江河纵横。几千年来,在山高谷深、水网交错的高原山川上,勤劳勇敢的云龙人用智慧和胆识建造了数以百计的桥梁,开辟了独特的桥梁文化,谱写了人类战胜蛮山大川的史诗,创造了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杜武 《大理文化》2009,(1):27-31
大理,这个位于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以她深沉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而在苍洱大地上世代耕山耘水的勤劳智慧的白族儿女,正是这个文化的缔造者与忠实守护神.沧海桑田,在这个滇西文化的走廊中,至今还散落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古迹,而碑刻艺术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0.
白族是云南省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水平较高的民族,有一百多万人口,大多数聚居在大理地区.远在三千多年前,大理地区的古老居民,就已磨制石器,过着渔猎生活.大理地区曾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勤劳智慧的白族人民在祖国西南边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