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煞费苦心,结果收效甚微。一次,我要同学们回家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写下来。第二天,同学们把日记交上来,成绩差的同学千篇一律都是写:早上我起了床,洗了脸,就背着书包来上学,走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我就走进教室上课。然后就是到了什么时间就放学回家了。空洞无味,记流水帐。写作稍好一点的同学就编一些不真实的故事,一不生动,二不具体。当日记快检查完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一位平时话多的男生,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从神态看,好像有什么心事。我就问他:“杨举志同学,今天怎么这么乖?“还没等他回答,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昨天晚上教室门没关。”这位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说:“老师,昨天下午我把锁弄坏了。”我问他:“你弄坏了锁当时是什么心情?”他说:“我害怕,怕老师批评。”“那你昨晚的日记是不是写这件事?”“不是。”“你想,这是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件事你是怎样想的,你把它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日记吗?”我由此得到一个启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着眼点应该在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上。  相似文献   

2.
小乌龟逃学     
小乌龟巴巴在“练功学校”里学习,才没几天,就不想再学了。“天天练功,练功,太没趣了。”巴巴对来看他的妈妈说,“我不想练了。”“巴巴,你错了,练功不是有趣不有趣的问题。”妈妈说,“对一只乌龟来说,必须有一身好功夫。”巴巴还是不想把功练下去。  相似文献   

3.
词序与句义     
下列句子可以怎样变换词序?变换后与原句意思有何区别? 1.改“不一定”为“一定不”。这件事他不一定知道。 (这件事他一定不知道。) 2.改“不可以”为“可以不”。这次活动你不可以参加。 (这次活动你可以不参加。)  相似文献   

4.
高远耀 《广西教育》2010,(19):25-25
小学语文课文《给颜黎民的信》末尾有这么一句话:"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句话有两个地方的搭配似乎不当。首先是"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是一个偏正名词短语,中心语是“地方”,“一件”是它的一个定语。现代汉语里只说“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地方”,却没有“一件……地方”这样的搭配习惯。其次是动词“通知”与第二个宾语“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的中心语搭配也不当。  相似文献   

5.
小偷上当     
第二天,天刚亮笑巴巴就醒来了。 “魔术老虎,你快出来吧。”笑巴巴心里很高兴。从现在开始,他有了个新伙伴,而且是一个很会玩魔术的伙伴,能不让人高兴吗? 这时,只见“呼”地一声,小木屋的床不见了。 “魔术老虎——你在哪儿?”笑巴巴并没看见魔术老虎出现,以为他逃  相似文献   

6.
假如你做了十件事,九件事做好了,一件事没做好,校长因这一件事而否定你其它九件事,那么你就会敷衍塞责,或者干脆撒手不干,“少干少出错”嘛;假如因这一件事而否定你这个人,那么,你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立情绪,因为他在你周围设置了一个敌对环境,无论你怎样努力,也是改变不了他对你的印象。这样不仅是无益的,而且会带来消极效应,使批评变得可怕,以至减弱它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班学生写文章,大都爱写假而不爱写真,提起笔来,不是写“拾钱包”,就是写“送病人”。他们说,真事往往“没意义”,“没写头”。针对学生的问题,我曾硬逼着一个最善于写假事的学生写一件真事,结果,他只千巴巴地写了这么几句:“昨天,我抱着我家一只老母鸡到兽医站看病,这只老母鸡已十一岁高龄了,前天病了,我们全家人都很心疼,昨天兽医站给它打了一针,才见好转。”  相似文献   

8.
上帝在人间     
天堂?怎么说呢,天堂里都是好人。好人都很听话,不调皮,也就没有令人发笑的事.因此上帝常常感到生活枯燥无聊,就和他妈妈玛丽亚商量,想到人间玩一趟。他妈妈吼道:“不准去!外面多危险!如果你敢偷偷去的话,就打你屁股!”上帝很怕痛,因此再也不敢提这件事了。  相似文献   

9.
教师这项职业原本就没有多少地方让人羡慕。如果硬要找出一点让人向往的地方,那便是一年将近3个月的寒暑假了。你想,这一年中最冷最热的当口,你不用出勤出力还能照领工资,怎么说这也是件让一部分人(因为对另一部分“工作不重责任轻,人家加班他加薪”的特殊公民来说,他们的“工作”与“休闲”是没有多少区别的)看着眼馋的事。  相似文献   

10.
黎雪娟 《广西教育》2012,(36):57-59
听他的课,你会被他课堂中流露出来的幽默所感染,你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知识增长的快乐。他的课堂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催使知识的种子生根、发芽、成长——这就是小学数学名师俞正强的课堂魅力。今年3月,记者在广西体育馆有幸采访到了和蔼、睿智的俞正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在上课时,假如你发现学生走神,做些与教学无关的事,甚至影响别的同学,导致课堂出现骚乱等情况,你会怎么做呢?俞正强说,以前他的做法就是把不好好听课的学生模式化地训一顿!这样训多了,别说学生意见大,就是俞正强自己都觉得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后来,俞正强尝试过跟学生做约定,希望能通过“一人违规,全部受牵连”的“连坐法”来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没想到,俞正强刚为这个“妙方”沾沾自喜没多久,就有学生抗议了,有一个学生甚至在交上来的作业本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能让他(注:影响别人的同学)忘记吵,算你厉害!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前,俞正强对教学的认识是“讲课是老师的事,听课是学生的事”。  相似文献   

11.
教师这项职业原本就没有多少地方让人羡慕。如果硬要找出一点让人向往的地方,那便是一年将近三个月的寒暑假了。你想,这一年中最冷最热的当口,你不用出勤出力还能照领工资,怎么说这也是件让一部分人(因为对另一部分“工作不重责任轻,人家加班他加薪”的特殊公民来说,他们的“工作”与“休闲”是没有多少区别的)看着眼馋的事。可这说的是过去,再看今天,从城市到乡村,从幼儿园到大学,到了寒暑假乃至“黄金周”双休日,敢说自己能过上一个囫囵的假期的老师和学生恐怕已经不太多了。  相似文献   

12.
儿子的创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 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他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然而,你是否知道他的写作经呢? 有一年秋天,赵树理体验生活, 住在乡下一个农民家里。一天他发现一件好事,就对房东的孩子说:“小李.你把这件事写个稿子好不好?”在  相似文献   

14.
有教师把学生赶下河的吗?我就见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责任心很强的班主任,他躲在窗外观察班上学生上课的情况,发现一个女学生在和同座的同学讲话。他火了,立即走进教室,当众批评这个学生。谁知学生一口否认,他就当场把学生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可学生还是不认错.办公室的其他老师看到学生与老师顶牛,就纷纷前来帮助“端正态度”。学生在老师们七嘴八舌的批评、指责、排斥下,低头不吭声了,不料她突然一扭头冲出办公室,“扑通”一声跳下了河。学生跳河的事是极个别的。平心而论,没有哪个教师会有意把学生“赶下河”。教师的用心,  相似文献   

15.
巴巴熊有个缺点:对什么都不在乎。瞧,“滴嗒,滴嗒……”巴巴熊家的屋顶,有个地方漏雨了,他拿出一个脸盆,接住了雨水。邻居长耳兔来串门,看见屋里的脸盆,说:“巴巴熊,等雨停了,赶紧把屋顶修修。”“没事的,我放个脸盆就解决了!”巴巴熊满不在乎地说。  相似文献   

16.
梵学者是古印度著名的预言家 ,相传他能占卜吉凶 ,预知未来 ,深得当地人民的尊敬 .然而就是这样“伟大”的预言家 ,却有一次被他自己的女儿好好的愚弄了一把 .有一次 ,他的女儿在纸上写了一件事 (一句话 ) ,然后让她的父亲预言这件事在下午三点钟前是否会发生 ,并根据这件事的发生与否 ,进而在一张卡片上写上“是”或“不” .然而梵学者看完他的女儿在纸上写的话后 ,却限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发现自己被女生彻底地愚弄了 .因为他的女儿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在下午三点钟之前 ,你将写一个‘不’字在卡片上 .”所以无论他在卡片上写“…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幼儿园遇到了这么一件事:一个刚来园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坏了门板,另一个小朋友便打他,还不许他哭,并学着大人的口气:“再哭就打死你。”  相似文献   

18.
坚强的胃     
“从你那里得到侦探杂志是—件美妙的事。现在这种杂志奇缺,我的精神都觉得饿扁了。它们是丰富的精神维他命和卡路里。”维特根斯坦①吩咐他的美围朋友经常给他寄些侦探小说来,他说打开那些杂志“就像走出一间闷热的房间呼吸到了新鲜空气—样”。谁也想不到他有这种秘密的爱好。他的学生们见到的是—个不带讲稿的老师,坐在教室中间的一把普通木椅上,即兴问他们一些问题。有时讲着讲着,他会突然停下来,并且做出一个断然的手势禁止任何提问和议论。于是学生们看着他—个人紧张地思考,那姿势就像古代先知在倾听,凝神专注,神采焕发。“假如你不想受苦,你就不能正确思考。”他对学生说。  相似文献   

19.
夏飞文 《山东教育》2005,(17):61-62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20.
谈“待人”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待人接物”。一谈到待人,你也许很惊讶,待人有什么好谈的,不就是你和我合得来,就在一起,合不来就不在一起,你怎样对我,我也怎样对你。没什么好谈的,可是如果你这样想,你就太小看“待人接物”这件事了,如何待人,关系着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