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揭丽 《广西教育》2010,(28):53-53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学生不担心没书读了,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可是,农村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基础未打好,越来越不会学习。这些学生很诚实,老师叫他读书,他说:“我不会读。”老师叫他写字,有的不会按笔顺写。面对学生这种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两年来,我加强了如下三项训练。  相似文献   

2.
<正>这周是我与家长共读李镇西校长《做最好的家长》一书的第四周。在我的努力和孩子们的督促下,家长们开始读书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班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以前都是村民,捧书比拿锄头还吃力。但随着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我们组织了"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们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不少家长渐渐开始读书了。许多家长在阅读中找到了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四周下来家长们已经写了十来篇读书笔记,他们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给家长的一封信"报告,老师好!"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进来的是我班的一名成绩优异的女孩。她进来就说:"潘老师,我  相似文献   

3.
在对教师和家长的读书情况做调查时我们发现:经常读书,或养成读书习惯的老师占58.10%,家长占32.1%;只有32%的老师喜欢读业务书籍,16.8%的家长读过家教系列丛书;62%的家长从不关注孩子读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天,有位家长自觉满意地对英国十七世纪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我的儿子爱玩而不肯读书,可现在他变得爱读书了,而且愿意坐在椅子上一本正经地读。这全靠我对他的观察和研究,想出了一个敦促他读书的方法。因为我的儿子喜欢吃苹果和糖,我便对他说:『给你五粒糖,你得读半小时书。给你两  相似文献   

5.
李淑琴 《湖北教育》2007,(11):37-38
刚才老师们都谈到了如何在学校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我觉得我们同样也要注重家庭的阅读氛围,因此我在班上倡导“亲子阅读”的读书形式。要求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这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亲子”活动,更是在思想、精神层面上的“亲子”。亲子共读是家长和孩子相互沟通的桥梁;亲子共读,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相似文献   

6.
小象读了三年书,有一次老师问他:“小象,你为什么来读书?”小象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读书的,我不来他们会骂。”老师笑着说:“不对!读了书有知识、有本领,能做很多好事情,成为一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7.
伟峰听话了     
“孩子就听老师的话,家长的话根本不听。”这是学生家长常对老师和其他人讲的话。我却认为我的孩子也听家长的话。我的孩子伟峰今年8岁,在小学三年级读书。因为他从小贪食,喜欢静,所以体态较胖,比同龄的  相似文献   

8.
我的梦想:我一定要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将来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家长好评的校长,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显然,掌握知识不是读书的终极目的。亲子共读中,我们除了向孩子传递知识,还要通过阅读让孩子发现书和自己身边真实生活的联系,让他学会思考,并且逐渐学会利用阅读来学习。刘晓晔老师带着她的学生最近刚完成了一个早期阅读焦点问题的调研,北京市的几千位家长参与其中。调研报告显示,阅读是家长们非常重视但又感到困惑的一个话题。近半  相似文献   

10.
与家长交流,家长总是提出希望老师对孩子的阅读和作文要多加指导。我经常会问一问他们,孩子平常都读些什么书。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喜欢读一些网络作家或者少年作家的书,言辞中多有不满之意。其实,只要孩子肯读书就是好事,如果在此基础上能选择一些好书就更好了。很多老师会不定期地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买书上也是毫不吝啬,一些专  相似文献   

11.
张志红 《考试周刊》2011,(70):103-103
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告诉我:"老师,我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计算题做得还行,就是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他不会做时,只要我读一下题,他马上就能做出来了,我觉得他自己读题怎么就这么困难呢?"对此,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赞同。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导致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读题能力差,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由《黑龙江教育》编辑部组织的哈尔滨市部分小学教师读书经验交流会顺利召开。会上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了对读书的一些心得。黑龙江教育杂志社的执行总编辑魏永生老师主持了座谈会并首先谈了读书与工作与个人修养的关系,跟大家分享了他读《红楼梦》和《水浒传》等的一些感受。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果乃玉老师讲述了她的读书经历。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祁敬伟老师从"我是一个爱书人,读书是我最大的享受,我在书中感悟着人生的哲理,我在书中发现自己,读书读出语文老师的人生"五个方面谈了她的书中人生。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舒艳春老师谈了她是如何通过读书来积累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形成教育理论功底更好地去开展教研工作的。哈尔滨市花园小学翟露老师从16岁起开始读《红楼梦》的经过与心得令人耳目一新:随着时间地不断推移她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去读,渐渐地去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寻找自己与文中主人公的共通点,从而去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深层次地去解析红楼。(见本期翟露老师的文章"我的‘红楼’情结"。)复华小学的王传贤老师说了如何通过读书提升个人自身气质,积累丰厚的底蕴。新阳路小学的蔡生老师介绍了他是如何将读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必须"转变成...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不端正,必须在家长、老师的监督下完成作业。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从而回到了那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上:学习是为了什么?暂且不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建设祖国而读书”这类话题谈论,先说说我给刚读一年级的儿子的一句话:“学习是你的责任”。开学报名那天,我领着儿子去他向往已久的新学校,见新老师,并当着他的面办完了入学手续。回家的路上,我问儿子:“你看见妈妈为你交的钱吗?多不多?”“多,有一叠呢。”“是呀,但这是妈妈必须做的,因为供你…  相似文献   

14.
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引导学生把书读好。"课堂上,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对文章的内容获得真切的感受,才能对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满人唐彪认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叶圣陶说过:"语言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列伟。"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胡潇文 《辅导员》2014,(23):51-51
前苏联作家米哈尔科夫曾说过:"读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自己刚刚拾到一颗知识的金沙而感到欣喜时,你就获得了读书的快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我把读书想像成为老师读书、为家长读书,总之一提到读书我就心烦意乱,我把读书当成了为别人"打工"。  相似文献   

16.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家长要孩子读书,孩子却迷恋看电视.家长急了,就把电视机吊在屋梁上,把孩子关在小房间里,逼他读书.谁知过了一会推门一看,孩子伏在桌上睡着了.类似这样硬逼孩子读书的事不少,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想起我的一位朋友,他喜欢读书,书桌上、床头边、沙发上到处放着书.他的孩子有时好奇,也随便翻翻,久而久之,养成了读书习惯,以后读中学、读大学的时候,也总是手不释卷.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  相似文献   

17.
一日上街,遇一家长,她问我:“老师,我的孩子经常看那些闲书,却很少见他读课本。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呢?”闻此,我喜忧参半。喜的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有了成果:语文学习“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所以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筹书,使学生有书可读;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对书产生向往之心;开展读书小组活动,使孩子们读得有趣。现在听说他们在家时也爱看书,怎能不喜?忧的是农村家长文化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怎么才能使家长直观地感受到让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处并从心里支持他们读课外书呢?恰逢期中家访,我决…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他也曾做过我们“家教话题”的嘉宾。这次,我特意请他来谈谈关于家长不要孩子的“陪写”者这个话题。目前,家庭中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写”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这个话题一定会引起许多家长的重视。书是孩子读的,竞争是孩子参与的,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自学性、积极性上花功夫,而越俎代庖的“陪写”只能压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欢迎家长来信来稿,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前苏联作家米哈尔科夫曾说过:"读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自己刚刚拾到一颗知识的金沙而感到欣喜时,你就获得了读书的快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我把读书想像成为老师读书、为家长读书,总之一提到读书我就心烦意乱,我把读书当成了为别人"打工"。可是妈  相似文献   

20.
记得去年的一天,我在街上碰到了一位家长。她对我说:“潘老师,我儿子告诉我,班上教室的墙上贴着一行字:书是甜的,孩子们读书吧!儿子问我:‘妈妈,老师说的真对,书是甜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是吗?’我说:‘是的。’潘老师,这段时间,孩子来家就知道主动看书了,真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