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题 如图1所示,在折射率大于玻璃折射率的透明液体中,水平放王着一个长方体玻璃砖,在竖直平面内有两细光束,相互平行且相距为d,斜射到长方体的上表面,折射后直接射到下表面,然后射出,已知图1中a为红光、b为紫光,则( )。  相似文献   

2.
张政 《物理教师》2005,26(10):42-42,48
例1,(2005年5月南京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物理第8题)如图1所示,在折射率大于玻璃折射率的透明液体中,水平放置着一个长方体玻璃砖,在竖直平面内有两束光线,相互平行,相距为d,斜射到长方体的上表面上,折射后直接射到下表面,然后射出,已知图中a为红光,b为紫光,  相似文献   

3.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摸”出来。教师分别出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先向学生说明: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让每位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并与同位互相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指哪几个面的总面积。(2)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的表面“划”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六个长方体透视图,指定3名学生分别划斜线表示出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同时,请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画有长方体透视…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光学教材,对光心的位置及为什么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都没有作出说明,本文对此略加说明 一、平板玻璃 如图(一)是一块平板玻璃,其上表面处于折射率为n_1的介质中,下表面处于折射率为n_2的介质中,玻璃的折射率为n,现有一束光以入射角i_1入射在玻璃面上。  相似文献   

5.
在几何光学的学习过程中,学到双凸透镜是会聚透镜(正透镜)时,学生往往极易忽略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双凸透镜是置于空气中的,透镜的会聚和发散性质,不能单看透镜的形状,还与透镜两侧的介质有关。在介质折射率小于透镜的折射率的条件下,双凸透镜才具有会聚的特性。本文将介绍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用于演示置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的双凸透镜具有发散性质。演示步骤如下:首先将水放入一长方体形状的鱼缸中(缸体置于空气中)。用一激光束透过缸体。当光束以垂直于缸体表面入射,且上下移动时,通过缸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时光束方向不变,这时并没有什么不寻  相似文献   

6.
于 2 0 0 3年 1 2月 7日举行的江苏省第 1 8届初中数学竞赛中 ,初一年级第 1试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 :( 1 )在如图 1所示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中 3个空白正方形内各填入一个质数 ,使该图复原成正方体后 ,3组对面上两数之和都相等 .( 2 )图 2是由 4个图 1所示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 ,其中有阴影的面上为合数 ,无阴影的面上为质数 ,且整个表面上任意两个相邻正方形内的数都不是图 1所示正方体相对面上的两数 .已知长方体正面上的 4个数之和为质数 ,那么左侧面上的数是     (填具体数 ) .( 3 )如果把图 2中的长方体从中间等分成左右两个小长方体 ,…  相似文献   

7.
浮力这一节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往往缺乏理性认识,需要从具体的感性知识人手,如果抽象概念与逻辑推理能力要求一高,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例如在这一节教学中,学生很难从液体中假想出一个长方体,更难理解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以及下表面也会受到液体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应用问题中,有一类重要题型:给出空间几何图形和图形表面上两点如A、B,求从A到B沿着空间几何图形表面的最短路程。如图所示:长为3cm,宽为2cm,高为1cm的长方体,一只蚂蚁从底面的A处爬行到对角B处吃食物(不爬长方体的棱,从面上爬),它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为多少?  相似文献   

9.
《新编高中物理60讲》第289页(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和《高中物理练习》第21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都有这样一道几何光学习题: 如图所示,ABCD表示一折射率为n的透明长方体,其四周媒质的折射率为1,长方体相对于四周的媒质为光密媒质.一单色细光束以入射角θ入射至AB面上的P点,  相似文献   

10.
汤朝红  肖发新 《物理教师》2004,25(7):4-64,F003
2003年第2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的第四道大题是一道光学试题:“如图1所示,一半径为R、折射率为n的玻璃半球,放在空气中,平表面中央半径为h0的区域被涂黑.一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此表面上,正好覆盖整个表面,Ox为以球心O为原点,与平面垂直的坐标轴.通过计算,求出坐标轴Ox上玻璃半球右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中有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1)不等式f(x)≥C对任意x∈[a,b]恒成立(≒)f(x)min≥C; (2)不等式f(x)≤C对任意x∈[a,b]恒成立(=)f(x)max≤C. 这2个结论在物理问题中也有着广泛应用,现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 例1.如图1所示,用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入的任意光线(即入射角θ为任何值)都不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12.
例题 如图1所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厚度为L,一细光束从上表面以入射角口射入,介质的折射率为n,求细光束从下表面射出时相对入射光线侧移的距离d。  相似文献   

13.
遇到含全反射内容的计算题 ,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入手解题 ,下面通过一道实例谈谈解这类题的一般步骤 .如图 1所示 ,ABCD是折射率为n的透明长方体 ,其四周介质折射率均为 1.一单色光束以角度θ入射至AB面上的P点 ,AP =AD/2 .若要此束光直接射至AD面上全反射 ,角θ应在什么范围内 ?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在操作中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课前制作的长方体学具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刚才大家摸到长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最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下面请同学们把学具平放在桌子上展开各面看一看,想一想怎样求,想好的同学请上台演示给大家看。  相似文献   

15.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我采用“感知──辨析”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强调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自悟,学会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这样的过程。我在教学中遵循这一发展规律,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器官,感知物体,形成表象,掌握特征。   初步认识长方体。首先,在电脑上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的实例感知长方体,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接着摸长方体的面,先摸上面,再分别摸其他几个面,让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 ,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活动课程。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离开活生生的教学活动 ,因此 ,有必要研究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方式一 :观察 ,猜想 ,实验 ,归纳——探究式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多面体表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时 ,为了打破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思维定势 ,设计了下面的研究性学习实验。(1 )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案例 :一只蚂蚁沿着长方体表面爬行 ,已知长方体 ABCD- A1 B1 C1 D1 中 ,AB=a,BC=b,BB1 =c,并且 a>b>c>0 ,试讨论蚂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 A到 C1 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为整数,在它的表面涂色后,再分成单位正方体(即棱长为1的正方体)。在这些单位正方体中,其两面涂色的个数是三面涂色的2倍。求原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操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特点,我注意从感性认识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时,我采用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模型的操作实验,发给每4个学生12根小棒6张纸让学生利用双面胶,铁丝等制作长方体,并允许4人一组讨论,研究制作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内涵,概括出了: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并能归纳出长方体棱长和计算公式。紧接着,我又要求学生将长方体的每个面糊上纸,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作了良好的铺垫。同样,触类旁通,又很快地解决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苏瑜 《河北教育》2006,(7):40-41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20.
戴云凤 《云南教育》2001,(11):46-46
1.巧用正方形在一些练习或测试卷中,常会碰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这一类题。这类题虽然不是很难,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较差,往往是束手无策。对此,应引导学通过拼摆活动,探寻发现此类题的解答规律。例1:用3个棱长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先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拼摆,得出只有一种拼法。如图: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所拼图形。学生从拼摆中得知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要拼两次,每拼一次,就减少两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