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话主体在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常常将自己对世界的审美体验融进了艺术语言。发话主体对世界的新的审美体验需要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新的艺术语言也就自然产生。发话主体的艺术语言不仅反映了他对某一具体的事物的审美体验,还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整体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模式是人对世界的模式化的审美体验方式和认知方式。发话主体对传统的审美体验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对传统的表现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超越了固有的表现模式,艺术语言便产生了。隐喻是这种艺术语言得以产生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学语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是用语言构筑的艺术世界。文学语言在艺术表现方面充分体现了自由性和灵活性。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的不同,决定了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形成了文学语言的特殊语言符号,使人们在文学的艺术殿堂里,享受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
徐婷婷 《文教资料》2013,(13):49-50
作者结合自己的课堂训练实践和对结课展示作品的分析阐述如何在演播过程中把文艺作品中的"性格化的语言"播出"语言的性格化"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创造在文艺作品演播过程中的重要性。文艺作品演播是要用艺术的手法表现现实世界中人的生活和现实世界中人的喜怒哀乐,是一门全面关照人的生存境遇的综合艺术,是一门表现人的内在灵魂和生命的综合艺术,是一门能够引起个体共鸣的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英国超现实主义雕塑家亨利.摩尔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的探究,介绍了包括他的生活体验以及艺术经验的积累方式,揭示了其艺术语言形式的形成过程,力求使读者对摩尔有一个较为直接和具体的印象。另外,本文还提到了亨利.摩尔艺术之发端,从向古人学习到向自然造化学习的过程,展现了艺术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亨利.摩尔不断追求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的完美,在处理触觉与视觉及材料之运用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与空间层次的协调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从而使他充实的精神世界在其雕塑作品中得以完美地体现,并在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艺术自20世纪初出现以来,它以反传统的面貌和挑战性的表现语言不断变化,推动着一个又一个的新的艺术运动。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方式。当包括塞尚在内的一些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们认为视觉世界的真实并不决定于光学和透视学时,许多年轻的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们正是在这一重要理论的直接影响下,进行大胆的实践、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从法国的立体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的故事》一书中认为:“20世纪的西方前卫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在…  相似文献   

6.
语言蒙太奇是形象化的话语组合。它通过形象的创造和衔接组合,表现审美主体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是艺术语言形象创造、情感表现的具体运用。语言蒙太奇在不同的语体里,具有不同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语言是一种情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交际时反映客观世界和心理行为的载体。语言的选择使用表现了人类交际的目的性、语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发话主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理行为,即理性行为和情感行为。科学语言是发话主体的理性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属于发话主体的审美行为。它表现为一种情象,即意象方式。它反映情感时的核心是借助于情感因素的互渗的表象,这表现了艺术语言的情感的运思过程和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进步充实和发展着新闻语言,新闻语言反映和影响着时代的进步。新闻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文就新闻语言的时代性作初步探讨。 一、新闻语言时代性的表现 新闻语言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方面: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新事物不断出现,各种事物之间的新联系不断被发现,因而必然会不断地产生一些新概念。这些新事物、新概念要用新的词语来表达,于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便有新的词语不断地产生。例如“电脑”、“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文学群峰竞秀,众壑争流的艺术宝库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诗词。它以其独特的面貌、气质和风标从艺术表现上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又以简洁、精炼的语言传承着人情物态和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风貌。同时,从它的内容上看,我们也不难发现它与各艺术学科尤其是绘画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池莉的小说一直坚守着民间话语,尽力表现生活的原生态,并以此构建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形成了富于个性特征的写作立场、精神追求和艺术表现形式。但当“新写实”风光不再,当市场经济浪潮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时,她也能对以往的题材、叙事手法、主题等进行适时调整,让自己的创作注入新鲜的时代生活之流,并力图通过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探索来增加自己的创作深度。这种对艺术个性的自觉追求和不断超越,使她的小说创作风格在坚守与嬗变中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Art education in Hong Kong has undergone various changes in response to educational reform. In art assessment, a major change in the Hong Kong New Senior Secondary (NSS) Curriculum is the inclusion of art criticism as a compulsory component of the new public examination. Assessing students’ abilities to interpret art in an art criticism public examination context is a critical issue in Hong Kong because the new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has brought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written language in the art examination paper. This means the examination assesses not only students’ abilities to interpret art, but also their language abilities required to respond to art in written form. Since this new mode of assessment of art criticism has been published a number of issues have appeared.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rceive this development negatively and they believe that the written format will assess students’ written language abilities rather than their critical abilities. These findings challenge the justification of the new art assessment policy and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role of written language in responding to art. This article aims to raise the issue of the marriage between language and art criticism in the Hong Kong public examination context. It argues and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to art interpretation, reasoning in the assessment, and issues in the public art criticism examination context. The issues addressed in this article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researchers and policy makers to reconsider and refine the new form of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12.
《The Educational forum》2012,76(4):406-4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mpact does us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new literacies have on understanding language, literacy, and learning practices today as technologies are constantly being developed and used? What is the state of research in this area? What are some new directions the field might take in order to develop in new ways?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some possibilities for new research questions and positions in relation to new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3.
艺术设计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于不断创新,使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给人们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生活工作环境。这就要求设计教学要跟上时代,理清授课思路,鼓励学生的创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培养学生有机的运动的思维方式。发扬个性,寻求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时代,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形态,它的传统文化价值正在被由消费主导的大众文化所解构,呈现出精英文化的失语和批评话语的危机。从文化的视野来研究美术形态的变迁和不断建构与解构的现代文艺批评理论,去揭示一条重构当代美术学语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水墨人物画正不断拓宽着它日趋强烈的个性化语言,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发展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使之更具永恒的生命力,但中国画最基本的规律“笔墨”不能丢。从古代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不断探索现代水墨人物画的艺术语言,丰富人物画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构成一幅美术作品的关键要素,尤其是自印象派以来,西方绘画创新大都以色彩为依托,在各流派艺术家的积极创造下,色彩语言不断丰富拓展。文章以西方绘画发展史为主线,并结合个案研究,对色彩语言个性化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追溯传统艺术的渊源,进而从现代艺术创作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革新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会使我们的现代艺术创作在把握借鉴传统艺术的程度时,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象,一种意味深远的艺术语言,一种特别的艺术手法树立在时代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借鉴文学、民歌、曲艺、戏曲等姊妹艺术,汲取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门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是演唱作品内容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人文观念和审美心理活动的变化,油画语言在形态的创造中不断地扩展与延伸。虽然在具象世界里包含着个体的人对于世界的不同理解,然而,西方摄影技术发明后,油画语言特有的能够表现出精神上的体验功能进一步彰显。透过油画语言,我们看到了它所表现出的从具象表面上渗透出的内在精神以及抽象形式所反映的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20.
终于摆脱了长期尴尬的身份认同问题,正式以纯艺术的独立身份进入中国当代艺术殿堂的中国陶艺,需睿智地超越传承与创新等对立问题的困扰,拒绝高仿,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转化到符合当下本土文化发展与当代艺术语言的大趋势中,积极开拓探索陶瓷材质的当代属性,构建当代的审美价值,方能走出边缘,重建辉煌。创新是一个动态的体征,是催动进步、变革的力量。创新不仅是创造新的风格和样式,而且也是一种对美的深入理解和持续追求,是一种没有终点的运动。但是在任何时候,我们对于新的追求,都不意味着对于旧的抛弃,而是新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