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硫酸亚铁铵的纯度和组成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蒸馏后滴定法、沉淀重量法等分析方法对自合成的硫酸亚铁铵的纯度和组成进行了测定,构成一个合成和表征的综合实验.该实验可作为分析化学实验的选做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掌握综合分析技术,提高分析同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专业实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运行中搭拆装置繁琐,实验连续性差,缺乏工程素质培养和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等缺点提出改进方案.实验改进装置由反应装置、回流管路和蒸馏管路组成. 采用气体与液体分道通行的方式,解决了原有实验若放大试验会存在的“气堵”问题. 通过调节T型三通接头实现回流管路与蒸馏管路间的转换,在一套装置内完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制备实验中回流和蒸馏两个单元操作,培养学生集约化设计设备的意识 .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连续性好、节省时间 . 在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胜利油田井排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井排原油进行馏分切割,分析了原油不同馏分对应的有机氯含量。实验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井排原油样品中,有机氯主要存在于沸点小于330℃的馏分中,因此确定测定井排原油有机氯含量时的蒸馏温度应为330℃。通过对蒸馏设备进行改进,解决了蒸馏过程中所存在的爆沸、易凝聚和控温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验是把基础理论知识,各种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加以归纳、分析、相互渗透的一种有效的实验形式,综合实验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对文献中的苯偶姻合成方法进行筛选和改进,设计并实现了5种合成苯偶姻的实验方案,探讨了合成苯偶姻的方案、实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实验探究指出,蒸馏烧瓶中上下各处温度存在差异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传热导致了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降低了温度,二是温度计水银线受热的长短不同;实验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持平;提出了四条降低蒸气测定温度与蒸气实际温度间误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玫瑰和八角茴香两种植物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中学生物实验有关植物芳香油提取的方法,以优化实验方法。通过改进的实验处理方法测定对不同植物材料的芳香油浓度和纯度的影响。经过反复试验,得出最适合中学的植物芳香油提取方法为采用八角茴香作为实验材料,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八角茴香芳香油,既节省了成本,又达到了教学效果,改进了中学生物实验中植物芳香油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远程实验教学是远程教育的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远程实验是从远处客户端的虚拟操作界面上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文中结合单片机、虚拟仪器及传感器等技术对传统实验进行改进,实现了重力加速度的智能化和高精度测定.在客户端上可以控制实验操作,并用摄像头将实验场景进行实时拍摄并传到客户端,达到了虚实结合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种分子蒸馏技术被应用于从山苍子油中制备高纯柠檬醛.研究采用GC-MS内标法测定柠檬醛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蒸馏温度、蒸馏压强和进料速率对柠檬醛纯度和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柠檬醛纯度和得率的综合权重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将正交实验得到的重组分混合,进行重组分二次蒸馏实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蒸馏温度55℃、蒸馏压力266 Pa、物料流速20 mL·min(-1)的条件下,柠檬醛纯度和得率分别为96.9%和80.4%;在蒸馏温度105℃、蒸馏压强266 Pa、进料速率20 mL·min(-1)的条件下,柠檬醛纯度和得率分别为96.9%和80.4%;在蒸馏温度105℃、蒸馏压强266 Pa、进料速率20 mL·min(-1)的条件下,重组分二次分子蒸馏的柠檬醛纯度和得率分别为97.7%和91.7%.研究所确定的工艺条件,能有较好的柠檬醛纯度和得率,能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可为未来工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进了传统的电炉和水浴锅,作为有机化学实验中水浴蒸馏用热源,并稍作改进还可用作水蒸汽发生器。作为水浴蒸馏热源使用时,只需将现成的不锈钢电热水杯代替目前常用的电炉加水锅或水浴锅即;作为水蒸汽使用时,只需在新装置的盖中钻一35 mm园孔,再套上1个已经钻有2个小孔的8号胶塞,配插安全管和水蒸汽导管即可。经过2年学生实验的验证,本实验装置不但可以用来作水浴蒸馏的加热装置,还可作水蒸汽发生器使用。除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实验外,还适用于从多种天然植物及固体物质中提取难溶于水并有一定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研究了甘肃产甘草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定性、相对定量分析测定.以甘草的粒度、蒸馏时间、温度、料液比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甘草挥发油含有132种成分,以酸类、醇类和烷烃类化合物为主,以及少量的脂类和烯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