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笑友会     
批语同学A:真倒霉,老师说我的作文情不真,意不切,让我重写!同学B:天啊,这太糟了!同学A:就是。你的批语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因工作关系,笔者在对一些中小学校进行教育督导检查时发现,个别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极不认真,只批不改,大而化之。“重作三遍”、“罚抄十行”等批语还不时出现。某校有一个学生的数学作业几道题全部错了,老师批语:“罚作五遍”。第二天,这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每道题都作了五遍。笔者发现,重作的五道题,大部分不对,可老师这次却全部判了对号。这种做法,其害处显而易见。由此笔者想到,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作业中写错了字,老师动辄就“罚抄十行”、  相似文献   

3.
吕俊华老师給同学灌输了自由主义思想。翻开高一时的作文本,真使我大吃一惊。在一篇对班集体的意見中,我反对班上的文娛活动说:杜月明虽然一天到晚很忙。但我总不能因为文娱委員做我不喜欢的工作呀!吕老师在这句話上划上了红线,并注上“有力”。我还说:星期六下午不上课是为了使同学自由支配时間,但学校却乘机开会活动,把自由时间都占用了(其实根本不是每星期六下午都开会)。吕老师又给划上红线,并批上“正确”。我在高二的一篇作文是曾表示对新社会怀疑,但这篇文章,吕俊华老师很欣赏,给了我“5分”,批语是:“虽然思想有点怪但有独特見解”。另外有一句輕描淡写的話:“对新社会是用不着怀疑的”。当我读完了批语后,感觉就是呂老师很赞同我的看法。现在想起  相似文献   

4.
作文批改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关于作文批改,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只批不改等。教师往往认为,将学生的作文改得清清楚楚,批得明明白白,学生一目了然,今后就会不犯或少犯这些错误。其实不然,学生一拿到作文本,关心的是分数,大多数同学虽然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老师负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作文批改上,有时由于作文没批改完,而不得不将本周的作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地评改学生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80年代初中学语文界开展过一场大规模的“如何批改作文”的讨论,一时间作文评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但坚持和普及得如何,却仍是一个问题。对传统的由老师一人精批细改费时多而收效微的做法,认识大体趋于一致了。老师们从心底里认同了叶圣陶先生和吕叔湘先生的精辟评价:“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多是劳而不得。”①“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后,先看给我评了几分,然后看后头批语,四个字还是八个字,怎么批,完了,抽屉…  相似文献   

6.
紫幽 《快乐阅读》2008,(2):48-48
陆陆续续——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家了。(老师批语:你到底有几个爸爸呀?)况且——一列火车经过,况且况且况且况且。(老师批语:我死了算了。)先……再……——我先走了,再见。(老师批语:慢走,不送!)  相似文献   

7.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写,老师改.尽管老师为批改作文整天手忙脚乱,但收效甚微.学生拿回作文只是看看分数的高低,批语的褒贬而已,至于自己的作文为什么不好,根本不去做仔细的推敲,以致形成了一种以作文为任务,写完了事的心态.这样的状况与我们现在的新课标理念是不相融的.  相似文献   

8.
丁润选 《甘肃教育》2005,(10):21-21
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大都认真负责、不辞辛劳地斟词酌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可遗憾的是,学生对老师不辞辛劳的做法往往无动于衷,对教师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结果以前作文中所批的问题在后面的作文中照样会出现,鉴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光顾给学生的作文“治病”,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里,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在写错的字、造错的句和做错的题旁边老师有这样的批语:改十遍(甚至一百遍)。紧接着就是学生照老师批语改正的作业,满满地写上几大篇。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从修改中得来的。可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给学生的作文下批语呢? 一、人文并重,人文共批文如其人,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其中洋溢着对真善美的崇尚与追求,对假丑恶的揭露与批判。对此,批语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而对那些不健康的思想感情,批语中要中肯指出,严正批评。有些学生的作文不敢说真话、心里话,而满篇的豪言壮语,缺乏生动性,空洞乏味,对此,要给予正确引导,循循善诱。批语要帮助学生既学会作文,又学会做人。那种只评文不评人,只批章法,只改文句,不顾文品与人品,“只顾学生作的文,而忘了作文的学生”的批语是不可取的。二、多就少改,多点少改某些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给学生批  相似文献   

11.
许多同学诉苦说,每次作文都是挤牙膏似地拼凑编造,艰难不已凑满800字,老师批语还总说作文内容空洞不充实。针对这一情形,今天就来为这类同学诊断一下,开副灵丹妙药,专治这作文内容空洞无物之弊病。一.病症辨析作文内容空洞症状表现有二:一  相似文献   

12.
在批改作业时,老师一般的做法是打分数或定个甲、乙、丙、丁等次。但我们发现,如果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或作业特点,写出简洁而恰当的批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我们以批改作业为契机,见缝插针,在小小的批语上做起了教育学生的文章,于细微之处表达了老师的期待和关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几例幽默批语。  相似文献   

13.
一个班几十本作文交上来堆成一座小山,老师全批全改真是辛苦!但可恼的是,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凿山行为无动于衷,老师精心修改的字句,潜心辛苦写下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去的作文本往书包里一塞就算了事,稍好一点的同学虽然能看看评语和分数,  相似文献   

14.
笑画笑话     
彝扩无题金祖荣作唐德全荐指教找不到北小祖宗要踢毽梅逢春作谢学刚作唐德全荐赵乃育作张志军荐 批语 有个小同学,作业写得马虎,老师看后,气得批了三个字“大马虎”,把“太”字少写了一点。这小同学的家长看完批语,毫不客气地在批语后加上:“带小马虎。” 图片与肚皮 幼儿园的一位老师普通话讲得不准。一天临时有人来听课,她非常紧张。上课时,她取出一张图片,说:“小朋友们,把发给你们的图片拿出来。” 小朋友误听成肚皮,一个个撩起衣服,露出小肚皮。老师又问:“这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小朋友齐声回答:“肚脐眼。” 〔王辉汉荐) 为什么火箭…  相似文献   

15.
考试卷子发下来以后,看到成绩不理想,你的做法是怎样的呢? 1.绝不看第二眼,塞进书桌完事; 2.绝口不提试卷的事,父母问起,顾左右而言他; 3.找同学的试卷抄一下,反正改了,老师那一  相似文献   

16.
1.一边……一边……丁丁:我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老师批语:你成功了吗?2.其中——丁丁: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老师批语:你是蜈蚣吗?3.陆陆续续——丁丁: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家了。老师批语:你到底有几个爸爸呀?4.又……又……丁丁:我的妈妈又矮又高,又胖又瘦。老师批语:你的妈妈是变形金刚吗?  相似文献   

17.
叶老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袁微子同志也主张“大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检查了重点加批语。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  相似文献   

18.
刘素平 《学子》2013,(2):50-51
习作批改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习作批语是习作批改的关键。精炼的习作批语对学生能产生直接的触动和感召的力量。作为学生习作信息的反馈者,语文老师对习作批语应有足够的重视。遗憾的是由于老师对习作批语认识不够,批阅时匆匆浏览,打个等级,习作批语留下的也只是寥寥几句套语,大体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倾向:一是批语抽象化且术语化。批语皆是"语言(不)流畅,层次(不)清楚,主题(不)突出"等概念性术语,缺乏儿童化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正>特级教师于漪的文章《我们当年的语文课》,其中有一段话今人回味":作文簿发下来,学生最关心的不是得什么等级,而是首先看老师的评语写了些什么。如果只是一般化的评语,学生就会感到某些失落。"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情况的反馈,好的批语往往能使学生看了一遍还想再看,看了就想动手改,写完作文就很想让老师批阅。但是,时间不允许教师对每篇批语都字斟句酌,往往就出现了诸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中心明确、字迹潦草、错别字太多……这一类的评语。教师写得没趣,学生见了乏味,甚至生厌、不以为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写  相似文献   

20.
提到让学生改作业,很多教师会认为这是老师想省事而让学生帮忙。其实学生在改同学的作业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能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其做法如下:学生集体做完作业后,分三或四人一个小组,每人一本作业本(或一张试卷),可同桌互改或小组中交换改。在改作业的过程中有问题只能自己考虑或小组讨论,如果改错了别人的作业要扣自己的分,改错一个地方扣2分。学生改完作业后交给老师改或集体讲评。这个实验在班上实行了一个学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一、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要改好同学的作业,那么他必须懂得题目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