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重要一步。如何才能创设好的情境,紧扣学生心弦,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呢?下面,让我们一同回顾并感悟几位名师的精彩导入。【片断一】特级教师钱金铎"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新课精彩导入师:同学们好!刚刚见面就要请大家上课了,愿意吗?生:愿意。师:为什么说愿意呢?生1:老师给我们上课,能  相似文献   

2.
一、情满课堂的教学实录【导入环节】全体学生起立,在做小游戏中引出鼓掌动作。好,让我们一起敞开心扉,热烈鼓掌,欢迎老师们来到我们班交流指导!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沟通,我们彼此间心与心的距离将靠得更近。(点题)(设计意图:游戏形式轻松活泼,旨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小桥梁,巧妙切入主题)【新授环节】结论一: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原因、危害情境一:多媒体展示"小丽的烦恼":小玲过生日,同学  相似文献   

3.
“见面语”是指教师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为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的即兴式谈话。一段妙趣横生的“见面语”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课前的紧张、焦虑、浮躁等心理,从而以积极愉悦的状态进入课堂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对于借班执教的公开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让“见面语”设计得体,并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一些优秀的课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诗词的学习对师生来说是个教学重难点,对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意境的把握更是难点,我想以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学习为例,谈谈"自主问题质疑四变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首先,变教师设计导入语为学生自行设计有效的导入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快速进入情境。甲同学的导入语:我来为大家介绍"感动中国"的候选人——湖南新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课程改革中,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创新教学模式要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设计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提高学生兴趣;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适时创设情境,调整学生状态;引用生活实例,让政治学习回归生活。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而成功的导入语则是提高学  相似文献   

6.
贾虹 《华章》2011,(2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教学情境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至今仍是教师在教学中探讨的热点和必用的教学手段.观摩了几位教师的"同课异构"施教过程,看到了教师们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结合几位教师新课导入环节的教学情景设计,引发了思考:教学情境创设追求什么目标?情境创设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凸显教学本质.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笔者听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课题是"认识你自己"。课堂气氛热烈、趣味盎然,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一下子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正如自居易所说"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本课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下面简要介绍和评析之。课例片断赏析一、游戏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活动设计】游戏"大风吹"。规则:教师大声喊"大风吹",学生大声问"吹什么"。教师说出一种特征,比如"吹戴眼镜的同学",具有这一特征的学生要马上起立,其他学生则坐着不动。【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既活跃课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堂教学的开端当为导入语,它是课堂教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探讨新知奥秘的前奏,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导入语的恰当与否,关系学生探讨知识热情的高与低。故此,精心设计好每一节教学的导入语,已成为所有教师追求教学艺术效果完美的着眼点之一,也是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导入的方法应依据学科的不同、内容的更新、环境的变化、师生的自身实际而去构设选择。1.设疑导入法。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谈春天大自然都有哪些变化。学生谈过后,教师则马上向学生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中职生缺乏学习动力是职业学校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教师,笔者尝试将情感融入教学全过程,让师生的生命之光在课堂上美丽邂逅,让爱满课堂,让情满课堂。一、催情生:开头巧设情境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巧妙设置情境作为导入一堂课的开场白,非常有利于教与学的设计与开展。那么依据什么准则、运用什么手法创设情境?如何让情境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亲其师,信其道。"师生若没有一点感情,  相似文献   

10.
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齐)姜老师好!(我所执教的这个班只是在上语文课时才将老师的姓齐声喊出来,其他学科没有这样要求。我这样做的理由是,对教学过程而言,从来都是具体的老师在与一群有血有肉的具体的孩子进行生命的互动。所以,我安排学生每节课的师生互答礼仪要指向于具体的人。我觉得这一个简单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见出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情怀,这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的眼中有学生。学生在这个时候,都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个体。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着手,设计了与学生同龄的小男孩“丁丁”这个人物形象。这样,既解决了课题中“我”的角色问题,也让这个形象陪伴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发现了吗?生:(兴奋而惊奇,左顾右盼,四处寻找)电脑:大家好!我———丁丁,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我写的小诗。如果你们能正确地读出来,我就会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能做到吗?生:(齐声)能!二、初步识字阶段学生打开课文,指读小诗。遇到不会的字用笔圈出来,问同桌或…  相似文献   

12.
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教学语言或教学情境.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语具有引入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尽快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目标;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等.语文教学时一门语言的学说,因此,语文教学的导入语就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3.
【PartA教学设计】一、热身(略)二、导入教师手指黑板上的房子问学生:Wow,my new house is sonice now.Look at my new house.What’s in my bedroom?引导学生用"There is/There are…"的句型来描述。师生一起描述形成一段语  相似文献   

14.
开心巧克力     
《科学启蒙》2013,(6):56
校园里的小笑话起立某班长上课睡觉,叫同学下课叫醒他,同学A恶作剧喊班长:"起来,下课了!"班长揉揉眼睛:"起立!"此时只见十几位同学睡眼惺忪地站起来说:"谢谢老师!"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笔者到一所小学公干,办完事后校长热情相送。恰逢学生下课,我们迎面遇见一帮学生。这帮学生见到我和校长后马上敬礼:校长好!就在笔者想向校长夸奖孩子们懂礼貌时,笔者不曾想到的一幕发生了:那帮孩子转过身来向笔者也敬了一个礼,然后齐声说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诚然,一堂课的前三分钟情况已决定了这堂课成功的一半,其中教师的导入能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震撼,是优秀教师的乐而不疲的追求。笔者从三个角度谈谈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一是凭三寸巧舌"聊"近师生间的距离,二是竖耳聆"听"融进创设的情境,三是寥寥数笔"画"出学习的欲望。由此"学讲方式"下,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精彩的导入才能是"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即提倡教学要体现探究性,而要让学生真正地探究性学习,好的语文问题情境设计是关键,笔者认为:语文课程好的情境教学设计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人或事去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使学生集中全部精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既能渲染学习气氛,又能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曹群珍 《中国教师》2012,(13):70-72
<正>一、问题的提出一堂课是否有效,应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如果说,对课堂教学步骤的精心预设是有效课堂必备的奠基石的话,那么导入语无疑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的导入语,既是对以前所学英语知识的复习、巩固,又可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设桥梁。教师为传授新的英语知识而设计的一系列导入语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巧"提问、"真"评价,能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新知识。因此,课堂导入语的预设成功与否直接关联一节课的成败。目前英语教师的课堂导入语存在以下问题:(1)导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通过变换导入方式、巧妙设计问题、精心创设情境、精编课后习题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这一理念,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并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均能认真的创设"问题情境",但由于认识的偏差,有些教师却不能真正从理解教材的角度出发,而是一味地模仿,为了"设计"而设计,以致在数学课堂中"冲淡"教学的主旨.那么,到底该如何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情境昵?在实验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