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华先生的《湖南戏曲史稿》是一部内容富赡详备,富有创见的地方戏曲史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湖南戏曲的历史沿革、演变发展、作家作品及戏曲声腔,解决了戏曲史研究领域内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湖南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声胜丰富、作家辈出、作品可观,深为群众喜闻乐见,形成了许多具  相似文献   

2.
对于戏曲文学作品《西厢记》的学习 ,我们应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即一方面要重视单部戏曲的语言文本和作品内涵 ,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戏曲文化和戏曲艺术整体的发展和特点 ,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掌握《西厢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整体“面”的学习 ,构筑戏曲史和戏曲艺术的基本轮廓整体“面”的学习 ,就是要把握戏曲文学的共性特征 ,对古代戏曲的源流、结构、语言、舞台及音乐等进行一个总的了解 ,以确立戏曲史和戏曲艺术的基本轮廓。就《西厢记》而言 ,理顺理清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是一个必不…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戏曲史研究尚未广泛运用概念思维,戏曲史相关概念在“十七年”时期基本成型:“戏曲”概念被固定,经过辞书、词典的书写,作为与其他艺术门类或文学样式相区别的一种形式,它的较详细的“身份信息”被公布。不同历史时期盛行的各戏曲“品种”的纷繁称谓在此期统一,并作为概念被正式提出。“声腔”“剧种”等新概念被提出并稳定。上述概念建设工作可分成旧概念的商榷、旧称谓的定义、新概念的提出三类。概念确立所具有的学科史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标志着学科研究思维方式的逐步完善;体现了戏曲史学术共同体的渐次成型;开启了现当代戏曲史阐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邹锋 《文教资料》2010,(18):104-106
潮剧脱胎于早期南戏,虽然潮泉腔成为独立声腔并未得到戏曲学界的一致认同,但作为一种新发的学术论点已大大提高了潮剧的戏曲史地位。潮剧名作已广为人知,其厚重的艺术特质亦得到较多的探析,然戏曲文献学价值异常突出的明本潮州戏文对潮剧本身的研究意义尚难确定,因此,对潮剧定位的突破性研究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5.
云南戏曲谚语总结并保存了大量戏曲艺术经验,记录了观众的戏曲接受心理和戏曲观、反映了云南戏曲的演出习俗,具有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云南戏曲的内容主要由戏曲艺术经验总结、表演习俗、观众评论组成,特别在戏曲谚语中表现出以德为先、惩恶劝善、情为主导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是一部简化了的云南戏曲史,对研究中原主流戏曲文化对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形成演变、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流行久远的昆山腔,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声腔形式之一,自明中叶以后统治剧坛历两百多年之久,清中叶以后才逐渐衰落下去。富有地方特色的湘昆,是昆山腔在湖南的继续与发展,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一个主要的支派。湘昆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成为湖南主要剧种的戏曲声腔之一,对湖南地方大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湘南桂阳、郴州一带,还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湘昆剧种。在昆剧的历史发展中,湘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贻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史研究专家。他最早致力于中国戏曲全史的研究,其继承前贤、肇启后人的拓展之功至伟.周先生的研究重视每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对戏曲创作演出的影响,重视民间戏曲与宫廷演剧的相互交流,重视戏曲作为舞台艺术的角色行当、化妆服饰,声腔衍变诸方面的综合发展,改变了以往学者只重案头之作,只重考据,只重文辞的偏颇。周先生的研究还注意社会调查,开创了依据戏曲文物、从考古角度研究戏曲发展的新领域,对后世戏曲史研究都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叶宪祖是晚明著名戏曲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所撰传奇六种,杂剧二十四种。他的戏曲著述,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其艺术成就,堪称明代剧坛上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作品。叶宪祖在明代戏曲史乃至整个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山西,尤其是山西的古平阳,在宋、金、元时,曾经是戏曲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在元王朝灭亡、元杂剧衰落之后的明代却消声匿迹了。戏曲史著作对此都没有作出过明确的阐述。这些著作,在论述宋、金、元戏曲时,着重讲北曲,在介绍明代戏曲时,又重点谈南方的四大声腔。表面看来戏曲的历史似乎是连续的,实际上明代近三百年间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骈俪派进行了探讨,以期恢复它在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一、对骈俪派作家阵容和作品系列作了较详细的考证;二、论述骈俪派作家虽对形式美有共同追求,而作品的思想格调却存在很大差异的复杂原因.三、分析骈俪派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骈俪派是曾经风行于明代剧坛的一个戏曲流派,关于骈俪派的形成和主要艺术特征及其作家、作品系列等问题.本刊89年第一期和90年第五期上笔者有另文论述。本文着重探讨骈俪派创作在艺术形式上的若干问题,以及它对明清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戏曲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训练中的吸收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声腔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韵味,很多演唱的方法与技巧可资民族声乐演唱训练借鉴。吸收和借鉴“字正腔圆”这一戏曲声腔艺术精华,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对元明到民国初年皖籍作家所写的竹枝词进行审视,认为这些竹枝词内容丰富。反映了一些地方的风俗民情,对我国尤其是安徽民间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有生动记录,这些材料对研究戏曲史、戏曲化史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文人传奇发展初期。“三大传奇”以戏曲表演时代,占据了这一时期戏剧艺术精神的制高点。在戏剧结构上,首创双重戏剧结构法.成为戏曲结构艺术嬗递演变的先导。在戏曲声腔上,《浣纱记》是昆山新腔改革与传播的全胜标志,成为古典戏曲音乐声腔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并有力促进明代戏曲表演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花鼓戏、湘剧、祁剧为典型代表的湖南戏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湘军的崛起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湖南戏曲对音乐表演、舞台美术、舞蹈表演等专业都形成了影响,是湖南艺术教育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7.
艺术表演的最终任务就是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在舞台或银幕上塑造完整鲜明的、活生生的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2].而声腔,不仅是区别剧种的重要标志,也是戏曲演员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文章整理了20世纪50-90年代我国戏曲艺术的研究状况,总结了戏曲研究在戏曲通史,戏曲断代史,戏曲作家及作品,戏曲发展规律等9个方面的成果。20世纪的戏曲研究日渐深入、体系愈益完备,戏曲学日趋成为中国思想文化、艺术美学的重要部分。80年代以后,戏曲研究中对戏曲的本体性渐渐忽略。在理论上,一定时期对戏曲本质有很充分的评价和估计,但在实践中,戏曲本体问题并没有在研究中贯彻。  相似文献   

19.
明清五百年,山西商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投资开办戏班和票社,培养本土戏曲艺术人才,探索戏曲艺术改革与发展,并且通过商贸活动把山西的戏曲艺术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同时还引进外来戏曲艺术,促进了山西戏曲艺术在声腔、器乐等方面的革新,焕发了山西戏曲艺术的青春。  相似文献   

20.
彭玉兰 《文教资料》2009,(22):22-24
元代卓越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周德清对促进戏曲艺术和戏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探讨了周德清戏曲创作风格,以及其主要戏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