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的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社会生活变化的频率日益加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出现的进步与改变,其速度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二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作用关系日益加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变动,其影响往往会超出行业与地域的局限,对广大领域发生影响。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民众对新闻深度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件,更需要知道这些事件发生的原由,不仅要知道这些事件对自己生存…  相似文献   

2.
不热爱就不能发现新闻记者的最大幸福,是能够亲身经历、采访当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生活里发生的重大事件,并且把它真实地记载下来,报道给广大读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周围常常发生一些新鲜事物,其中一些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到发生事件的现场去,到生活的第一线去,是写事件通讯的第一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中发生的各类大大小小的事件,只有到现场去,才能真正了解事件的重大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这些事件只要它是人民群众想要知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大众媒体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公民的社会生活中。因此,新闻媒体的报道经常会影响到我国公民对新闻的认识。近期我国无论是政界、娱乐界还是生活方面都发生了许多爆炸性的事件。然而,对于这些事件的认识,群众都是通过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了解的。也就是说,群众所了解的信息都是第二手,甚至是第三手的资料,事件多多少少都会有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3.15"的专题节目越做越好了!不仅披露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而且披露这些事件发生的更为深刻的背景,不仅描述这些事件对公众个人利益的损害,而且剖析这些事件对社会运行造成的影响,不仅让人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这些陷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新闻报道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新闻报道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强正确的舆论价值导向。因而,探讨新闻报道的价值导向问题,具有很大的适用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不满足干仅仅报道一般事件进程的新闻,而是希望了解和探究那些推动和影响了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了解和把握这一事件、这一类事件、与这一类事件相关问题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新闻从一味追逐突发性事件的思维中跳出来,以更广阔视野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众所周知、司空见惯中发掘出对受众有影响力的新闻,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因而,新闻工作者要能够并善于运用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沿着渐进式变革道路前进的年代,企业很难在一夜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如果想要把握整个变革的进程,进而在变化中与时俱进、把握先机,就需要认真分析这些连续的事件背后的根源和动力.去年发生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伪书"事件.研究一下事件背后的根源和动力,对出版业打造自身品牌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榕 《出版参考》2006,(5S):26-26
在一个沿着渐进式变革道路前进的年代,企业很难在一夜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如果想要把握整个变革的进程,进而在变化中与时俱进、把握先机,就需要认真分析这些连续的事件背后的根源和动力。去年发生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伪书”事件。研究一下事件背后的根源和动力,对出版业打造自身品牌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事件中的媒体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以来,源自网络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这些事件有些是在网络舆论中产生巨大影响,引起了各级政府重视而采取措施;有些因为网络传播引发了实际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甚至造成社会骚乱。无论我们今天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如何,在这些源自网络的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王浩  金鑫 《新闻传播》2007,(6):63-63
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社会新闻,如灾难事故、好人好事、感情纠葛、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生活变化等,采访并报道这类新闻,让市民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是社会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所谓社会新闻深度报道,就是在反映客观事件的时候,不仅仅是采取感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采取思维的形式,透过现象说本质是此类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系列基于网络而形成的舆论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从“孙志刚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到去年的“华南虎事件”,再到今年的“家乐福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例外都是首先在网络上传播的,而网络舆论给了这些事件不断扩大影响的最初和持续动力。很多难以实现的变迁也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实现,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通过互联网,公众可以及时了解社会事件的细节,进而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解决方式进行监督。由于主动权的提升,公众的参政热情也极大提高,他们积极推动事件的发展,不但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影响着法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评论属于新闻四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报纸评论是新闻评论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越来越希望表达出自己的声音,而这一时期报纸专栏评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评论专栏的发展也让过去一直以来相对严肃的新闻评论开始进入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对报纸评论专栏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了解受众对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些新闻现象和事件的看法,能够了解受众的兴趣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报纸评论专栏的策划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闻以把新信息传达给受众为己任,既担负着让受众了解事实真相的责任,又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它的存在,能够使人们快速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周围发生的事件,打破人们因社会分工不同而形成的相对狭隘的圈子,把人们融入到整个社会潮流中。  相似文献   

14.
题材的重要性。即:深度报道所反映的事件和问题,无论是其题材、主题和对生活干预的强度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和重大的。它所报道的对象,不管是社会问题或新闻事件,都是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倾向性问题。它总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强点信息(热点、难点和工作重点)作宏观上的思考,并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事实,揭示出它的社会含义,以此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或者对重大的突出事件从整体上进行细致的解剖,宏观着眼,微观落笔,使人们对这些事件有更深刻、更清晰的了解。历年全国好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奖的深度报道,表现的都是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15.
王善忠 《新闻窗》2013,(1):90-91
我们应当知晓: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在变,每一个时代正因为它的变化而极富特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时代感。而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特征,可谓是一个“策划”的时代。今天,我们无不体会了策划对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是如此的重要及如此的需要它。那么,人们每天离不开的新闻更是如此,好新闻尤其需要策划。所强调的是:我们策划的并非是新闻事件,那我们面对新闻事件发生时,所需要策划的就是我们的新闻文稿。  相似文献   

16.
唐炜 《大观周刊》2011,(21):31-32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公众基于某种价值和规范而对政治系统产生的认同和忠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但是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发生。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社会结构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频发,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合法性危机。本文将以2009年6月发生在湖北石首市的石首事件为基本案例,试图从政治合法性为切入点,讨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暴露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作为直接面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经济新闻和经济新闻事业,也必将随之变化。21世纪中国经济新闻事件走向如何,特别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这是每个经济新闻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网络里出现许多虚假虚信息的传播,其中尤以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影响最大。面对和治理这一网络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这些受到快速散布的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有什么样的共同特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新闻学角度,考察这类虚假信息通常具有的三个特点:投射性、新闻性、含糊性。  相似文献   

19.
戚雅苹 《新闻窗》2011,(6):67-68
一、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特点 法制类节目具有难得的题材优势。它所报道的大多数案例或可能发展为案例的事件,都是生活的非常态,所反映的内容大多是涉及到违法或犯罪等社会阴暗面或丑恶现象,而这些社会的非常态是老百姓不太了解又不常见到的,但又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论人类兴趣     
所谓人类兴趣,就是对于人类本身所发生的兴趣,以及对于这样一些事件所发生的兴趣:这类事件,尽管只牵涉到个别男人和妇女,但同样的情况其他任何人都可能遇到。正是人类兴趣——即对他人的生活与福利乃至全人类的进步所发生的兴趣——促进我们怀着同情与关怀的感情了解远离我们的社会中所发生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到损失的消息。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