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受农业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4800多万公顷,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1800多亿元。目前,绝大多数农业部门的档案机构在这方面还重视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农业灾情档案,不能给领导决策提供系统、翔实的农业灾情卡当案参考,影响了农业灾害的抗灾减灾工作。作为农业生产决策服务的农业档案部门应该尽快重视起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以卫星遥感为主的天基技术具有宏观动态、快速准确等突出优势,已成为有效减轻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现有空间减灾国际合作机制,从运行机制、数据政策、用户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基于开放科学的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数据提出应急响应框架,进而以中国GEO开展的减灾合作实践为例进行阐述,为形成自愿参与、全面开放、公平透明的灾害数...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序幕已经拉开,到西部淘金正成为时尚。笔者作为中国科协减灾白皮书专家组专家,认为:安全减灾要走在西部开发前面,任何忽略安全减灾的开发行动,迟早要招致悲惨的后果。 中国西部处于大陆西北灾害带及青藏高原灾害带之中。这是有特殊自然条件的地理单元,干旱、少雨、多风及沙漠化制约着西部的发展,频发的灾害是西部十省区不容忽视的灾情。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长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灾害现象每年或大或小都有发生,这一时期,我国依旧延续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形成的系列防灾减灾先进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和完善了若干防灾减灾思想理念,持续把防灾减灾作为国家发展事业的关键。本文以建国以来我国防灾减灾思想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共产党防灾减灾思想在主旨追求、救助措施、价值理念、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四维透视。  相似文献   

5.
田一颖  张玮 《青年记者》2017,(26):120-121
灾害教育是以造就公民防灾减灾意识、素养为核心,从而达到减轻灾害伤害的教育.我国对于灾害教育越来越重视,逐渐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公众有机配合的多途径灾害教育方式,在此过程中媒体的作用不可或缺,本文从国家与社会这个视角,探析利用媒体提升公众灾害教育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极强、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情重、伤亡大。地震能引发海啸、山崩、滑坡、地陷、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同时也能引发社会生活秩序方面的衍生灾害,形成巨大复杂的灾害链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该系统是集评估项目地理位置定位、闪电资料分析、各类建筑物评估和对比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快速、方便的完成各类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并自动生成word报告,减少误差,从而更好的开展防雷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辉 《中国广播》2014,(10):32-33
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制作和发布各类海洋环境要素和海洋灾害的预报产品,这些产品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海洋灾害的预报,为民众提供了防灾减灾的信息。加强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的合作可以扩大海洋预报中心的服务范围,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自然危害与灾害作了区分,认为:媒体在减灾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用其传播网络播发预警信息的四个主要阶段,并对此作了具体阐述。同时,介绍了亚广联近两年与减灾相关的灾害预警及通讯等方面的活动安排。  相似文献   

10.
滕朋 《新闻大学》2007,(2):36-40
明代是灾害高发的朝代。明前期通过法规、制度确保灾情信息传播的效率与真实。信息渠道的过度集中在明中后期也显现出弊端,皇帝的昏庸导致灾情传播系统几近瘫痪。在灾情信息向政权组织外部传播中,邸报的“民间化”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诉求,官方邸报传播目的在于改善统治,稳固皇权,而民间报房体现的是社会舆论所向以及特定群体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对广播在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赞不绝口之时,也必须冷静看到,广播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暴露出信号覆盖不足、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中央电台及时、客观、准确地报道灾情、救灾和遇到的困难,影响国家电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给公众,增强灾区群众战胜重大灾情的勇气与信心等职能的发挥。这一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应急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民生大计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构建比较完善的国家广播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发生了7级地震;7月22日,甘肃定西市又发生了6.6级地震,两次地震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关灾情、救援物资、灾后重建等的灾害信息传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也在灾害信息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完备程度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与以往大型自然灾害不同的是,网络社交媒体与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雷电形成的理论、分析福建雷电活动特征,提出防雷减灾安全防护措施,达到对雷电灾害的防范。  相似文献   

14.
灾情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媒体在进行此类报道时往往跳不出传统模式:即"灾情报道=空洞的灾情统计数据+党和政府的关心+灾区人民与灾害作斗争的决心"。本文结合人民网近期灾情报道的实践,从如实公开、宣传技巧、人文视角、纵深分析四个角度出发,论述了传统灾情报道模式的不足及其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5.
九江月圆     
1998年,我国长江及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灾害发生整个过程牵动全国有良知公民的心,一时间,新闻工作者奔赴抗洪一线,用各种媒体传达大洪灾的水情、灾情,抗灾的实况、灾情发生原因,以及有关环境恶化的思考等。灾情最  相似文献   

16.
近期,突如其来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中国南部。面对灾情,与灾区群众一同经受考验的,除了各级政府、救灾部队等,还有各方媒体。  相似文献   

17.
近期,突如其来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中国南部。面对灾情,与灾区群众一同经受考验的,除了各级政府、救灾部队等,还有各方媒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减灾工作,需要一张面向减灾全局的报纸,“减灾”工作包括防灾,救灾。减轻自然灾害,必然依靠科学技术,必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减灾工作,涉及与人民生命财产有密切关系的预测,对策,灾害评估和保险事业;涉及政府的领导、职能部门的工作、人民群众的参与作用,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有一张报纸,沟通国际与国内、政府与群众、减灾工作与科技界及部门之间的联系,宣传动员亿万群众投身减灾事业。这在本世纪最后十年有不言而喻的特殊意义。减轻灾害必须立足于预防,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必须努力促进三个方面的结合,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三个方面的结合即政府的减灾职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公众参与的紧密结合,这是减轻灾害的  相似文献   

19.
王宣海 《青年记者》2012,(27):23-24
应接不暇的灾害,一方面考验党委政府的应急机制,另一方面也考量媒体的报道智慧。因为灾害报道不仅仅是报道灾情本身,更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关联着民众情感,所以说灾害报道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是科学救灾、快速救援的基本要求,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保障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政策下对用户身份进行快速认证,对灾害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服务中用户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害应急遥感用户信息共享的方法.该方法依靠区块链分布式存储、链上数据安全可靠等特性,由数据中心为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