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冷眼观球     
冷看第一眼 球迷近来有点疯 不知道搭错了哪根弦,近一段时间,国内外的球迷们都极不安生。沈阳球迷嫌“国骂”不过瘾,改骂祖宗八代了;上海球迷也一反“文明”常态,不仅破口大骂,而且动起了手;阿根廷国内的一场比赛因球迷骚乱被迫中途停止;而德国波鸿的球迷最有“创意”,他们竟让客队的大腕儿埃芬博格“淋”了一场硬币雨。  相似文献   

2.
球迷轶事     
出国之前,我不是球迷。出国以后,我不自觉地变成了球迷.因为我生活在意大利米兰——AC米兰的故乡。意大利球迷的特点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火车上、飞机b、办公室、宾馆,甚至公共厕所里,到处是操共同“球语”的球迷。不分男女老少,无不显出对足球的钟爱,几乎是到了全国皆“谈”的地步了。意大利球迷也是拉帮结派、各立山头的,什么米兰球迷、Imter球迷、Juve球迷……五花八门,凡有其队就有其“迷”。这“迷”那“迷”,到了1998年世界杯一举行,都“迷”到一起,一致对外了。AC先生米兰神力无边’98世界杯在法国举行之前的一…  相似文献   

3.
刘彤 《网球》2013,(11):102-103
9月28日,在国家网球中心的祥云气膜馆举行了名为“再赢一球”的阿扎伦卡球迷见面会。作为女子网坛领军人物,阿扎伦卡以标志性的怒吼和食指向天的“再赢一球”动作闻名,而本次的球迷见面会也因此命名。去年中网阿扎伦卡一路披荆斩棘在决赛击败莎拉波娃,登上中网的宝座。时隔一年,她带着“再赢一球”的信念回到北京,阿扎伦卡表示举办球迷见面会是她回馈球迷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4.
不知是谁最先说出的“中国球迷最可爱”,但我们却要说,说“中国球迷最可爱”的人本身就是值得人们尊敬的。’98甲A的球迷们在中国足球无缘世界杯赛的背景下,就更加显得可爱。中国球迷更像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呵护、哺育着中国足球的成长,尽管她的这个“孩子”学业上...  相似文献   

5.
漫画幽默     
一分钟之前 有一天布莱克本赢了球,一个布莱克本的球迷死后来到天堂,当他到达天堂大门时,被圣·彼德拦住了。彼德解释说尽管天堂欢迎海一个人前来但他们不允许穿着布莱克本队服的球迷进入。“这不公平!”球迷喊道。但是彼德就是不让他进去。最后球迷恳求彼德通融一下,彼德想了想说:“除非你能证明你是一个勇敢的人。”球迷说:“我是啊。当我们队在客场打比赛时,就我一个人穿着队服在看台上为球队加油,并且尽可能大声地唱着我们的队歌,球队赢球后我仍在周围全是对方球迷的广场上狂欢。”“是够勇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对洋文化,当年有“拿来主义”一说,此“拿来主义”当然也适合于当今的中国足球和球迷。因为中国足球需要新思维、新技术,需要职业化的经验。而处于“初级阶段”的职业足球,也有必要接受“再教育”,以使这“载水之舟”更加“横无际涯”,好载动中国足球之舟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然而,一如其它领域的开放一样,难免泥沙俱下。就球迷而言,欧、美足球发达国家之球迷,就有不少不值得取,甚至该唾弃之处。本报今日头版《喋血都柏林》记述的便是因球迷过激行为而造成的惨剧。 英国球迷臭名昭著路人皆知。十年前,在比利时的海塞尔体育场,英格兰利物浦球迷滋事骚乱,曾使39名  相似文献   

7.
国足球最火爆的城市——成都,是中国西部一块坚强的足球高地,它不断地在中国足坛喷出火烫的“熔岩”,煽起阵阵中国足坛火热之情。同时四川球迷也以巴蜀人豪迈性格,树“雄起”大旗而不倒,在全国球迷中,起了“领头羊”的作用。 其实,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俱乐部的战绩来看,四川球迷都不应扮演球迷“老大哥”的形象。但恰恰就在这块西部足球刚刚发展的土地上,四川球迷让全国球迷真正体会到“球迷”这两个字深刻的内  相似文献   

8.
情景:中国球迷开始在中国之队的旗下聚齐。在古城西安就有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活跃人物煽情鼓噪,像“球迷皇帝”罗西和重庆“小皮球”等人,加上西安本来就十分火爆的足球热情,这一场本来不怎么值得关注的比赛成为一出球迷上演的重头戏。 越是狂热的球迷越是简单的,而理性和思维复杂一些的球迷显然热情上又欠缺一点。中国足球这么多年,至少从上一次十强赛到这一次间隔的4年里,中国足球和中国整个社会一道,浩浩荡荡向消费王国挺进。足球理所应当地变成为一种消费品,足球的消费者球迷和追随者球迷在理念上存在差别,消费者球迷是拿足球当一种玩和消遣加时尚,追随者球迷是拿足球当一种追求、艺术  相似文献   

9.
读7月4《北京晚报》名作家 冯德英《球谜与球迷》一文,觉得有些说法,值得商榷。 文中说:“有球迷为在世界杯上看不到中国队而伤心落泪,而怨声载道。我看大可不必。”作家劝慰中国球迷们不必太难过,可以理解。 不过,作家提出的主张却使人困惑。他说:“足球既是一项运动,也就没了什么国界。”他赞扬一位从不看中国队踢球的女球迷,说“她只有看外国的一流球队踢球,才是一种享受。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球迷。”作家呼吁球迷们“让我们跳出国界,忘掉中国队,快快活活欢欢乐乐,迷它一场。”  相似文献   

10.
球迷病人     
中国球迷整体有疾患我是来自曾经是“金牌球市”成都的一个球迷,我曾经以为我们的球迷是全世界最执着、最可爱、最没有私心的球迷,我能做为其中的一员而骄傲。但是几年来的职业联赛在印证着我们差得好远。我们昔日球市从半夜排队到近年的门可罗雀,已经唱出中国球迷的一曲挽歌。很多人已经不愿为“假球黑哨”充斥的足球捧场了,很  相似文献   

11.
娱乐真甲A     
一笑:假球迷与痴球疯最“色”天王是富城 在今年联赛的开幕上涌进了无数漂亮重庆“美眉”,于是看台上便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惹的其它通过电视看球的球迷羡慕不已,瞧人家边看球边瞟美女,整个一感官视觉“遭遇”双重刺激。话音未了,众“美眉”齐齐退场离去,一打听人家是歌迷而非球迷,“掏区区几十块看城城演唱,好值!”众“美眉”齐声语。  相似文献   

12.
狂放与内敛     
赵宇 《网球天地》2011,(11):38-41
今年中网和上海大师赛的球迷观赛人次不约而同得到提升,在大牌球星纷纷退赛的情况下做到这点实属不易。其实如果你细细比较两地球迷的表现,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同属一个国家,同是国际性大都市,有着几乎相同的文化理念,但在北京和上海,球迷们的表现却大相径庭——用“火”与“冰”来形容也许并不贴切,但一个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主打青春牌;一个成熟内敛,在孕育了十余载的网球市场后,球迷渐渐学会用“专业”和“冷静”的心来看待比赛——这样的球迷风格差异已在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3.
被“赶”出饭店 初到圣安东尼奥,便受到了球迷“伏击”。我们预订的马里奥特河滨饭店属当地一流,可是到大厅还没站稳,一队队的球迷便把我们撞得东倒西歪。这些穿着各式各样NBA运动衣的球迷不分男女老少,一律“短打扮”,只穿一双耐克运动鞋,下身短裤,上身所穿不是乔丹的“23号”便是哈德威的“1号”,或者打扮成“小罗宾逊”、“小巴克利”、“小罗德曼”,头发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原来,他们刚刚从“球迷大会”散场出来回饭店,在球场尽兴之后可不管什么高级饭店,把大厅挤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高级饭店简直变成了“茶馆”。  相似文献   

14.
球市断想     
一1995年甲 A 联赛最具变革性的情景不是12分钟跑的“丰收”,不是球员的转会,而是球市骤然火爆。去年“一枝独秀”的成都球市,今年势头更旺,仅套票就售出了两万多,这一项收入竟高达400万元。成都球迷看球看出了水平和花样,居然能包两架飞机去看联赛,甚至看球看出了国。四川的足球在“雄起”,四川的球迷也在“雄起”。天子脚下的北京球迷也一改以往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的一天,北京“球迷餐厅”门前聚集着数以百计的球迷。他们簇拥在一个中年人身旁,急切地等待着他亲笔签名的著作。他就是刘国江。这位运动家温文尔雅的学者风度、飘逸舒展的字体使球迷们感到惊奇。有的球迷私下嘀咕:“这本书是他自己写的吗?”该书的责任编辑梁庆法给予肯定的回答:“绝非捉刀代笔,这本《屡败前后》全都是他的手笔。”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多数时候都显得风度、气派、礼貌,这大约是受益于现代意识的缘故。然而,大凡涉及体育比赛,那种有修养的品质常会发生变化,或许这是那些被称为“球迷”的人“忘我”情绪所致.可这一“忘我”便“忘”出了海塞尔、设菲尔碍惨案。每每想起看台阶梯上那些横七竖八的尸体,多数现代人难免“筛糠”。“他们准是疯了,”一有人在“筛糠”之余抖出了感叹。第十四届世界杯赛的组织者们为球迷问题着实费了不少心思。东道国意大利的警察们以对付“黑手党”的阵式瞄着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们。尽管如此,中小规模的球迷骚乱还是不少。初赛阶段,联邦德国与南斯拉夫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凯尔特人球迷是墙头草的话,那老鹰倒很希望他们也能得到些墙头草的支持。”这是亚特兰大当地媒体对于毕比在鹰队输掉第一场比赛之后极具讽刺的标题,一向安静的毕比再也无法忍受聒噪放肆的凯尔特人球迷,于是毕比在赛后炮轰北岸花园的那些球迷为“墙头草”,  相似文献   

18.
足球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看台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看台文化”仅是“球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宽泛的“球迷文化”所涉及的空间和形式不限于“看台”,但“看台”毕竟是其中最重要的载体。我在1985年的“5·19事件”后,迅疾写出并发表了一篇纪实性文学作品《5·19长镜头》,事隔十几年,仍有人记得,为什么?也未必是我那文章写得有多么好,我想它的长处,无非是把对足球文化的探讨,从绿茵场内延伸到了看台乃至看台以外,把中国球迷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球迷,他们在整个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甲A风景线     
《新体育》1997,(1)
大凡观看国内联赛,总会有这样的印象:主场的球迷撕心裂肺、摇旗呐喊、鼓乐喧天.但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常常也充斥着“滚下去”“××队必败” 的过激言词,或者交织着“纤绳荡悠悠”“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伤”的轻薄曲调.我觉得我们球迷与音乐,确切地说是球迷与体育音乐之间尚缺乏一种内在的联系进而形成了球迷音乐空白,致使上述与美好的球赛不相称的言词与曲调飘荡在赛场上,给人一种极不协调的感觉,令听者失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不仅与足协。俱乐部、教练及球员有关,而且还与球迷有关。可以说,中国男足水平不高,球迷素质亦不见得好到哪儿。当然、在球场里抛砖掷瓶砸客队队员的流氓球迷毕竟是少数,可心志浮躁。狂呼乱喊、信口雌黄的球迷则何其多焉。往年,甲A、甲B俱乐部炒教练成风之举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不可否认的是,随便炒教练与随口大喊大叫的球迷的浮叹惜培古学^位凡尔身见较有关的思而杆的髯湘徽伽就具“W。l课”。“下课”已成为球迷围剿教练的“尚方宝剑”。一l阵“下课”弹射来,不知哪位教练又要饮弹倒毙。$l来以后不穿“防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