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乡贤文化作为中国乡村的传统文化,积淀着我国千百年来治理乡村社会的智慧,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气象下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内核和精神驱动。本文以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的乡贤文化建设为研究样本,探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乡贤文化的重构提升乡村文化张力、繁衍乡村文化内涵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期语萃     
<正>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涵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乡贤文化,早在唐朝,刘知九《史通·杂述》就有这样的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先进文化,是该地域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的一种文化形态。斗转星移,乡村在不断发生变迁,旧乡贤群体逐步消失,新乡贤群体渐趋成熟,不变的是乡贤群体发挥的作用给乡村所带来的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3.
乡贤文化的形成源自乡贤作用的发挥,乡贤文化是土生土长,根植于农村生态环境下的一种文化积淀。斗转星移,乡村在不断发生变迁,旧乡贤群体逐步消失,新乡贤群体渐趋成熟,不管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乡贤群体发挥的作用给乡村所带来的影响之大、之深、之广。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村新乡贤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推进乡村发展关键因素,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激发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践要求。乡贤文化作为维系乡愁、连接故土的精神纽带,与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针对乡贤文化融入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面临的三重困境,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深入挖掘乡贤文化的历史资源,提高农村青年的责任认知;创新宣传乡贤文化的渠道,重塑农村青年的乡愁之情;积极举办乡贤文化活动,增强农村青年的责任意识,实现乡贤文化与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需要在乡村充实乡贤文化,并将其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这对于培养乡村文明新风、建设美好社会有重要意义。如今全国不少乡村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有着丰富的乡贤文化传承的好办法,但依旧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将在探讨乡村文化内涵与作用的同时,以安徽为例,深入探讨新时代乡贤文化的传承发展,并提出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也处于深水区,中国在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乡村治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治理面临着乡村人才的空心化、经济增长放缓化和精神文明的式微化等一系列现实困境。乡贤文化作为我国古代维护乡村稳定的安全阀和晴雨表,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不断历久弥新,在21世纪仍然生机勃勃,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价值。在弘扬乡贤文化时代价值的同时,我国也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构建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实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周江鸿 《文化交流》2011,(12):25-28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古往今来,德清堪称民风淳朴、尚德重义之地。如今,遍布全县乡村的一座座和美乡风馆星罗棋布,形形色色的村落文化得以巧妙呈现。它既是乡村人文地理和现代社会文明的交汇点,又是富有泥土气息的村史民俗馆和当代乡贤祠。同时,也是村民百姓实现自我教育、培育文化自觉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乡贤建设在传承乡风文明、解决民间纠纷、优化乡村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乡贤文化因素、中国传统诉讼文化因素、当代中国红色文化因素和当代德治文化因素。当代乡贤文化的发展走向:一方面应将乡贤文化理念融入自治、德治、法治,并实现此基础上的三治融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掘古贤文化,留住古韵乡愁,同时也要创新新乡贤文化,呼唤乡贤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在乡村还是城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无处不在,从远古的中国神话到现在的神话中国,从美丽乡村到现代城市。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起过正面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也有合理性,和现代社会相融相通,不仅提升个人品质修养,更能提升社会品质。乡贤文化就是植根于我国乡土社会,积淀了千百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力量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在实现自身进步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方案,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的黄连社区通过推动文化建设纵深发展,带动乡村各项事业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该文对黄连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案例分析,梳理其对本村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及转化的先进经验,分析乡村的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升级改造的关系总结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向作用和路径选择,为顺德区内其他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的乡村,有千万种姿态。浙江的乡村,也有千百种可能。近年来,浙江以乡村振兴发展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群众乐享文化生活。本期《文化交流》特别策划了一组有关浙江省乡村振兴的报道,通过一个个例子,反映这片乡土的探索与尝试,而这些实践正是中国众多乡村探路振兴的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越加深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通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乡村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也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着力点。该文首先介绍乡村文化振兴及乡村文化在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其次分析目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基于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借鉴文化自组织理论,分析汉中市"农二哥"诗社自组织建设历史成就与现实困境。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农二哥"诗社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赋予新的价值追求与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下,全国乡村大力开展"生态宜居"整治活动,这是我国乡村的华丽蝶变,也是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从产业蝶变、人居蝶变、乡风文明蝶变、治理蝶变、农民生活蝶变的角度阐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希望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01年1月,上虞乡贤研究会在上虞成立,为乡贤文化奔波了十多年的陈秋强众望所归,被一致推举为会长。这是当时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乡贤文化民间组织。当年虞籍乡贤、著名导演谢晋欣然担任了乡贤研究会的名誉会长,并专程赴上虞,在成立大会上作了激情四溢的讲话。"一瓣心香一瓣荷"  相似文献   

16.
新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贤文化立足中国本土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亲善性和人本性,是教化乡里、培育乡风文明的精神力量。新乡贤文化对于树立价值典范、营造文明乡风有推动作用,是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要求以及伦理的支撑为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结合提供了可行性,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新乡贤协助。推动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结合必须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健全新乡贤工作机制,建立新乡贤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栗子 《文化交流》2013,(10):65-68
"说到现在的浙江农村,人们常用‘三赛’‘三头’来形容。何谓‘三赛’?住房赛城市,环境赛城市,生活赛城市。何谓‘三头’?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到地头,超市到门头。农民们把生活品质提高的原因,归结为‘千万工程’。"这段话摘自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文章。走过十年建设路,浙江全省关于美丽乡村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诸多报刊文章,从独特角度展示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划时代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理念,既为我国乡村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也为农村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我国农村发展的总纲领。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对如何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振兴乡村文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浙江旅外乡贤在绍兴聚会,来自亚、欧、南美、北美、大洋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位侨界精英齐聚古城,他们怀着乡情操着乡音,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他们中有华侨华人社团侨领;有海外知名工商企业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有科技、教育、文化专业人士等等。真个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聚会组委会在旅外乡贤下榻的绍兴国际大酒店分别举行了投资贸易合作交流会和先进文化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旅外乡贤群情振奋,畅所欲言,抒发了爱  相似文献   

20.
正谈到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做人的学问。即便我们知识再多,不懂做人的道理,也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乡贤"就是中国文化滋养出来的人,是本土本乡因德行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达之人,而"乡贤文化"就是这一地域历代圣贤积淀下来的文化形态,它影响和激励着民众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追求,从而,引领社会,造福社会,维持社会和谐。过去乡间有"乡贤",城市里有"贤达",二者都是所在地域人民的榜样和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