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古以来,森林与人类息息相关,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森林是人类的巨大自然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昌盛和社会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生态学批判肇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全球问题"。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技术批判思潮,它是一种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侧重于批判技术的社会应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问题,以建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的全球性、革命性、建设性批判。技术生态学批判实现了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唤起了人类对其在生态系统中地位的重新认识,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思想启示和方法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说发明是文明社会的火车头,是指发明创造活动对于文明社会的产生、发展,具有火车头一样的带动作用。文明社会的文明成果都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人类的发明创造实践造成的。大自然只为人类提供了物质条件或曰物质基础,要把大自然提供的这些物质条件变成文明成果,必须通过人类创造、发明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发明创造了文明,是发明把人类带入文明社会的。没有人类的创造发明,就没有文明社会,离开了人类的创造发明实践,文明社会就不会产生,更谈不上发展。  一、发明是文明社会产生的动力早在人类社会的幼年时期,人类刚刚脱离动物界…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简介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  相似文献   

5.
<正>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进人了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时期。综观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一条基本的规律就是: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推动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这部名著中,根据美国进步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关于历史的分期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致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他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依据,指出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物为主的时期;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而文明时代则是以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为基本特征,它的根本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莫江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管理、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及其机理等研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莫江明研究员于2002年10月始在广东鼎湖山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氮沉降研究”样地,研究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及其机理,开创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研究的先河。该样地同时也是国际上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最早开展该方面研究的长期试验样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8.
浅议数字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使人类文明、智慧得以保存、继承、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图书馆,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社会。但传统图书馆是由古代的藏书楼发展而来的,本身只是一个个单独而孤立的场所,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与功能优化是森林生态与管理的核心研究主题。然而,受技术与理论限制,复杂地形下森林三维精细结构监测能力不足、功能估测精度不高;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人类社会对其服务功能的迫切需求对上述研究主题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于2019年在典型独立小流域内建成了观测塔群(3座观测塔)、水文站网、长期固定样地群,辅以综合数据中心;打造以激光雷达为主要森林结构监测、以涡动通量系统和水文站网为主要功能监测手段的"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监测研究平台"(以下简称"科尔塔群")。科尔塔群集成了观测塔群-水文站网-长期固定样地群,构成以遥感技术-涡度相关法-测树学法-森林信息学法为主要手段的协同、跨学科观测体系,具有多方法、多尺度、多要素的核心特征,可开展多类相关研究以满足国家需求、探索国际前沿。基于上述优势,科尔塔群可准确获取森林三维结构,以全息新视角探索森林生态学规律,发展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和其他痕量气体通量观测新理论与方法,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等循环过程与响应,阐明森林水文过程及调控机制,为森林结构调控与功能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使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广泛且可持续的生态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生态文明范畴学界流行的四种主要观点:生态系统文明、自然与人和谐论、三大文明统一论、时代特征论.提出目前生态文明价值伦观的两种对立倾向.人类中心主义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分析了在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生态文明发展伦理.最后指出科学发展观中生态文明的确切内涵,解释二者关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很多,本文主要从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的保护方面,重点阐释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组成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是维护生态平衡,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生活中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逐渐开始重视起来,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只有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很多,本文主要从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的保护方面,重点阐释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组成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是维护生态平衡,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生活中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逐渐开始重视起来,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只有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民 《资源科学》2012,34(4):725-733
生态系统服务是联系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重要纽带.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分类,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需求与消费,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与评估这4个基本问题进行论述,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①生态系统服务是以生态系统对人们的收益而定的,学术界对它的认知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使用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概念的时候,应当根据具体目的给出明确的定义及内涵;②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复杂性、尺度特征、公私物品特征和收益依赖性等重要特征.结合案例深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这些特征,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测定、模拟、价值评估及管理决策至关重要;③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需求与消费是联系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3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事关生态保育和社会公平等重大问题,为了制订科学的生态系统管理决策,应当对这3个环节开展综合研究;④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包括效用价值、生态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内在价值,它们都是制订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而且彼此之间具有相互补充与制衡的作用.因此,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应当构建和使用多准则的综合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其生态服务功能体现于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本文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述,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对我国生态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议教育     
教育,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可以假设:人类如果没有教育,哪有今天的文明,哪有今天的智慧,哪有今天的科学技术成果,哪有今天丰富多彩的社会。说不定,我们仍然处于非常落后、愚昧无知的原始状态,仍然过着飞禽走兽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本文主要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如松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337-345,403,404,254
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文化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自然子系统是由水、土、气、生、矿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来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存环境;经济子系统是指人类主动地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组织有目的的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活动;社会生态子系统是人的观念、体制及文化构成。这三个子系统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三个子系统之间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秩序方面的生态耦合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决定了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替方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是生态整合,通过结构整合和功能整合,协调三个子系统及其内部组分的关系,使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和谐有序,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间复合生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缺了水,人类将不能存活,森林将不复存在,植物将灭亡,地球上将出现无边的沙漠,生命的迹象将消失。回顾历史,是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两河流域兴起了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创造了古埃及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然而今天,水却成为人类生存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现代西方文明尽管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依然存在,女权主义团体的日益增多.试图从英语的词汇入手,分析英语词汇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第一部分阐述英语词汇通常给人某种暗示,认为女人通常都是男人的一部分;第二部分则揭示英语词汇本身对女性的一种天生的敌意,它不断地歧视贬低女性.只要社会中的性别歧视未被消灭,语言中的歧视现象就永远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20.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所以历史上曾以材料来划分时代,当前它又是技术进步的关键之一.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便不可能有今天的计算技术;没有现代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便没有今天的航空和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便不会出现光信息的长距离传输,也就没有当前正在发展中的光通讯.反过来说,有很多新技术,因为材料不适应,便很难实现.以长距离输电为例,目前损耗很大,以致造成我国电力分布不均.如果有可在室温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