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纵观声现象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难度不大,其类型主要以声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征,噪音的减弱,声音的利用等.下面盘点一下《声现象》的题型.  相似文献   

2.
1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4)知道人耳的构造. (5)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6)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2 要点梳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相似文献   

3.
正"声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中考也不乏相关知识的考查。现结合江西省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对声现象中考考点进行梳理,并在文后附有中考相关真题,供同学们学习之用。考点一、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中考说明里面对本考点的阐述。结合教材,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相似文献   

4.
声现象篇一、基础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速的大小(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及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的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1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4)知道人耳的构造。 (5)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6)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6.
黄颖红 《中学理科》2004,(9):5-7,47
声现象主要介绍与声音有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简单的声现象,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胡晶 《课外阅读》2011,(11):184-18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的世界”的第一节,是全章的重点,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四幅与声音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世界中,创造出声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并应用这一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8.
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利用、噪声的防止,以及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都是值得探究的内容,下面我们用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知识网络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特性{音调 响度 音色  相似文献   

10.
声如同人的双耳,生活中太需要太重要了.但是学过后,有些同学仍有不明之处,有待澄清与阐述.如:1.振动一定发出声音吗?众所周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但并不是任何振动都能听到声音.如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或将手在空中一挥,都只能看见,而不能听到声音.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万次/秒.2.声传播与光传播声音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而光传播不仅能透过透明介质,还可在真空中传播.另外,声音的传播是由近及远向四周传播,而光在同种物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没有介质,…  相似文献   

11.
谈义 《中学教研》2002,(4):32-33
从数学角度研究折叠,我们发现折叠过程产生了许多几何问题,根据这些几何问题可设计出许多折叠几何问题的题型.下面就来研究一下折叠的类型、折叠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折叠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12.
黄颖红 《中学理科》2005,(9):5-7,47
中考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为题材,考查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利用声音的传播速度、回声和速度公式v=s/t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如测量海底深度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乐音的三要素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将成为今后中考新热点,但试题难度不大.对课本中的实验发掘、改造、利用,是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3.
"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第一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所以中考试题命题情景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难度适中,一些题注意了其他学科与声现象的结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探究性试题主要是: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乐音的三要素的探究.本章概念、规律较多,所以要注意多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本章应该知道一些常用的数据.如15℃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声音既熟悉又充满好奇。初中物理教材把《声现象》作为同学们接触物理世界的第一堂课,就是希望通过探索声音的秘密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课程标准》对本章内容的要求是:(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在这里给同学们梳理一下复习本章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究声现象     
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利用,噪声的防止,以及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知道: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或固体.3.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听到声音的条件.5.能说出什么叫回声,知道听清回声的条件.了解:1.乐音三要素.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现象》学习目标@黄奕评  相似文献   

17.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如图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产生的;如图1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可以传播声音.(06年南通)  相似文献   

18.
黔(瑙}特辫薰)公 L通过实马蛋深究井人识声音产生和子粉舀的条科‘.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裤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万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瞥 息传播中的作用 止一声普是由一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把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物翅学中,把f翻潘声音的物质叫做-—一 声音可以在固体、_和_中传播, 但是不能在中传播, 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 的_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_;声 源在15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该物理量的 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 9.声音的强弱叫做_;响度由发声体 振动的决定,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 音的_…  相似文献   

19.
张友金 《中学理科》2006,(9):2-3,4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  相似文献   

20.
张敏 《现代教育》2005,(8):31-33
修改病句并说明理由题是汉语基础自学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这~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综合利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词汇、修辞等其他知识分析语言现象(即句子中的语法错误)的能力。从考生的得分情况来看,得分率并不是很高。修改病句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结合历年自考试卷以及平时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能给考生提供一些解答这一题型的思路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