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安康是个移民区,但仍存在着文白异读.按照移民来源和文白异读的分布特征,大致可分为前山关中方言体系和后山黄孝方言体系.在方言接触中,文白异读往往表现为前山与后山有别、借入与抵制同在、借入音与原有音叠置.文白异读词语的借入并非任由另一方言全盘接纳和吸收,而是受着一定的条件制约,这种制约与方言间的强弱有关,与方言属性有关,与音类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文白异读是都匀方言的重要语音现象,它不仅丰富而且复杂。从声母音类和韵母音类两方面,对都匀方言的文白异读进行描写,可以使我们了解都匀方言文白异读的特点,看到都匀方言文白异读的历时发展。  相似文献   

3.
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文白异读是芮城方言中的重要语音现象.该方言的文白异读是其在语言接触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不同语音层次在现代口语中的反映.芮城方言的文白异读非常丰富且具有自身特点,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母上,声调调值相当一致.因此,文章分别从声母、韵母两方面描写芮城方言的文白异读类型,并对该方言文白异读所透露出来语音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乖探讨.  相似文献   

4.
安康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均有多项文白异读。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安康中原、西南、江淮三个方言区文白异读的接触关系,并认为安康方言文白异读的融合方式属于不同方言在接触融合之中所产生的语言累增。  相似文献   

5.
汉阴方言主要来源于明末清初的湖广大移民。本文将汉阴方言姓氏字、文白异读、浊音清化、知系字境内异读等材料同广韵音系、普通话进行历时和共时比较,探寻汉阴方言的历史层次和语音演变规律,以期为移民与方言关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国家语言政策对普通话的大力推行,汾阳居民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出现了语音上的变异。本文以汾阳方言文白异读字的变异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白异读的使用情况。汾阳方言文白异读正向文胜白弱阶段转变,文白异读的叠置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总趋势是正逐步朝着普通话靠拢。此现象表明,一方面,汾阳方言文白系统的自身语音内部正在进行深刻地调整;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与汾阳市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外出经历、职业等社会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左国春 《文教资料》2013,(16):19-20
临川方言的文白异读具有自身特点,文白异读是语词中能体现雅/土两种不同风格色彩的音类差别。文章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探析了临川方言的文白系统,并归纳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中的历史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邦新 《中国语文》2012,(5):387-402,479
汉语方言中的历史层次可能是语言中特有的现象,近年来引起研究者浓烈的兴趣。历史层次基本上指文白异读,一般的了解白读是白话音,文读就是读书音。除闽语以及极少数方言之外,其他方言的文白异读都是局部的、片面的,只有闽语等少数方言是相当全面的。官话、吴语、晋语、客家话、赣语、湘语、粤语大体跟北京音一样,文读未必是读书音,而是一种白话音,时间或早或晚。当两种白话音融合的时候,用其中一种强势的白话音来读书,因为用这种白话音读书,慢慢就成为文读。这是两种白话音的混合引起的现象,其中也许还有更早期的底层。另一种情形较为全面,就像闽语跟儋州话,白读是本有的,文读真的是所谓读书音,由于科举盛行,文读是为了读书从强势方言借进来的语音,以及离标准音远的地方引进的形形色色的外来方言。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如何利用文白异读来确立一方言的语音层次,强调应区分文读音和文读层音、白读音和白读层音;二,分析了文白异读所涉及的各种复杂的语音层次;三,讨论了文读层音与白读层音之间的关系,强调文白异读是不同方言系统在共时音系中的叠置的说法是不全面的,文章最后否定了北京话白读层音是由文读层音"衍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方言中,往往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文白异读字,但我们仅以云南方言的红河州话中的文白异读字为重点进行研究。所谓文白异读字就是指用方言念书的音叫文读,用方言说话的音叫白读。我们研究的文读字是方言念书时的音,并不是普通话念书的音,但它们两者又有联系:即普通话对文读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收集了红河州话中比较有特点的建水、泸西、弥勒、蒙自等一些县的文白异读字。初步统计,得到了44个字。从中我们发现了红河州方言的文白异读字的一些特殊规律。我们主要采用分类法来研究:也就是把这44个字分成三类来进行研究。第一类为声变韵不变的字,它占总字数的25%;第二类为韵变声不变的字,它占总字数的36%;第三类为声变韵变的字,占总字数的39%。  相似文献   

11.
安泽境内河南林州移民方言在离开源方言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声、韵、调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形成了既不同于源方言,也与周边方言包括其他移民方言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周边方言、普通话、源方言及自身演变等多种因素都密切相关。其中,周边方言尤其是晋语上党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普通话,再次是源方言和自身演变,其他移民方言则几乎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安徽无为方言为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方言点,无为方言中有文白异读现象,这是共同语影响和语音留有古汉语的底层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无为县方言的文白异读有较强的系统性,口语音更多地体现了语音的历史层次,而读书音往往是共同语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文白异读指的是同一个字有读书音和说话音的不同。它是语音发展的历史积淀。研究文白异读现象对于研究古音和考本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湖南泸溪方言存在比较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文章从声、韵、调等方面归纳性地分析了泸溪方言的文白异读,从语音的角度揭示出泸溪方言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4.
文白异读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反映了文与白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本文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以及声韵的文白异读方面举例讨论了旬阳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  相似文献   

15.
徐州方言入声字存在着年龄层面上新老两派文白异读系统,老派音文读和白读之间,韵母不存在对立,大都是[e],而声调上对立整齐,凸显了文白异读中声调手段的强表达功能;文读的阴平调值向44靠拢。新派音则显示了普通话对方言的覆盖作用。探讨了移民因素对徐州方言文白异读格局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曲沃方言被划分为中原官话汾河片绛州小片,曲沃方言的文白异读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汾河片绛州小片的一些语音现象。本文根据当地人的发音习惯,通过对语音的描写,对曲沃方言的文白异读进行了分类,并归纳了其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古咸山深臻摄今临汾方言没有文白异读,宕江曾梗摄则叠置着文、白两个层次。文章以田野调查所得的17个方言点的材料为主,分别对咸山深臻摄以及宕江曾梗摄两个层次的韵类分合情况进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阳声韵归入阴声韵、入声韵的情况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8.
松滋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较为普遍,且有自身的特点。文章考察了松滋方言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和主要特点,并且探讨了文白异读所反映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19.
邵阳方言的文白异读非常丰富,且有自身特点.从声母、韵母两个方面描写邵阳方言的文白系统,并探讨了文白异读所透露出语音演变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记述了晋语邯新片的邯郸方言近百年来入声韵母的简化过程,报告了新的语言事实,讨论分析了入声韵母简化的方向、简化顺序及其制约因素、简化速度和简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