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均是基于终端用户配置单天线场景研究的,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音视频和图片获取需求的提升,现在拥有多天线的智能终端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用户终端的天线数目在逐渐增加。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了块对角化(BD)预编码算法进行实验研究,引入下行大规模天线系统的实际功耗模型,分析其能效与谱效、基站发送天线个数与小区半径间的关系,并且通过推导得到了能效与谱效的闭式关系,以及最优化能效。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谱效工作点,增加基站的发射天线数,以及减小小区半径都可以增强系统的能效,也同时证实了微蜂窝小区的部署对系统能效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一种新的增强干扰协调(eICIC)来管理ABS子帧,该eICIC综合利用时域、频域以及功率调节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特别地,考虑了一种Pico小区部署在Macro小区中心附近的2层非均匀异构网络,并且每个Pico小区的用户个数各不相同.为了减轻同频信道部署所带来的干扰,Macro小区使用LP-ABS,并将ABS时隙的资源块划分为2部分,一部分只给Macro小区使用,另一部分只给Pico小区使用.允许不同的Macro小区在LP-ABS时隙保留不同比率的频带资源以及不同的发送功率用于传输.综合考虑了用户连接、资源分配、ABS比率、频域划分参数以及Macro小区在LP-ABS时隙的发送功率,其目标为最大化系统比例公平效用,并且提出一种迭代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于现有方案在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用户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新的MIMO传输技术,即在发射端(基站)使用最大比发射,接收端使用两根接收天线并采用恒模等增益合并接收,记作MRT/EGC(Maximal-Ratio Transmission/equal gain combiner).利用随机矩阵理论,推导出瑞利衰落信道下MRT/EGC系统多进制相位调制的误符号率的确切表达式.仿真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正交波形MIMO雷达各阵元发射相互正交的信号波形,利用波形分集虚拟扩展阵列孔径,提高阵列系统自由度,采用低增益的宽波束照射探测空域从而获得比相控阵雷达更加优越的检测和估计性能.利用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特征向量的正交性,提出MIMO阵列特征向量检测技术(EDT)多目标检测方法(MIMO-EDT),突破了传统相控阵列EDT方法只能检测小夹角目标的限制,并与常规阵列算法作比较,通过计算机仿真说明MIMO-EDT方法多目标检测能力优于传统相控阵EDT方法.  相似文献   

5.
压力控制阀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串联或并联形式连接使用.根据压力阔工作时液压力与弹簧力相平衡的原理,分析由多个压力阀组成不同连接下的工作状态,从而得出相应连接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MIMO无线光通信中,最常用的两种编码是空时分组码(STBC)与分层空时编码(LSTC)。传输速率、误比特率、抗衰落性能是衡量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采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仿真研究,根据系统在MIMO无线光通信中的性能指标来选择发送端是采用空时分组码还是采用分层空时编码,以满足在不同特性要求下达到误比特率、抗衰落性能与传输速率的最优化。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选择不同的编码方式,更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非线性检测算法,称为噪声投影按序逐次消去(OSNPC)算法,以改进传统的干扰按序逐次消去(OSIC)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方面的性能.OSIC算法从接收信号向量中逐次消去已知的干扰,而OSNPC算法从判决变量向量中逐次消去已知的噪声投影.理论分析表明,OSNPC算法在性能上等效于传统的OSIC算法,但其计算复杂度却大为降低.而且,当OSNPC算法用于对偶格约减(DLR)辅助MIMO检测时,所构成的基于OSNPC的DLR辅助MIMO检测方案,与基于OSIC的DLR辅助MIMO检测方案相比,其整体复杂度得到进一步降低,这是因为在它的检测过程中,省去了对偶格约减基的求逆运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检测方案的性能与复杂度的理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慢衰落的独立同分布瑞利信道环境中,使用注水算法对MIMO信道容量ccdfs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注水算法,可以显著的提高MIMO系统容量.随着MIMO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天线数目的增加,注水算法对系统容量的提高越显著.在低信号噪声环境中,注水算法对系统容量的改善越显著,随着信号噪声比的提高,注水算法对系统容量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9.
2014年是国内4G真正意义上实现商用的元年,后4G时代的通信技术被命名为5G.相对于4G,5G在传输速率、用户峰值速率、传输时延、连接设备密度、流量密度、移动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目前被关注的5G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了超密集异构网络部署、大规模MIMO技术、毫米波的使用以及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等.5G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义目前仍然不明确,但是5G必然成为未来移动通信领域的主导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角度估计算法,针对MIMO雷达角度估计中的实时性和相干目标源问题,基于双基地MIMO雷达的信号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单次快拍数据的估计算法.算法采用MIMO雷达接收的单次快拍数据,构造出块Hankel矩阵,并证明该矩阵的秩等于总目标个数,且不受信号相关性的影响,通过奇异值分解获得对应的信号子空间,结合ESPRIT算法实现了对相干和非相干目标的收发角度估计.该算法减少了数据量和计算量,具有更好的实时处理性;通过矩阵的重构,能够准确地估计相干信源对应的信号或噪声子空间.由于采用了同一信号子空间,实现了参数的自动配对,更利于在实际中应用.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降雨气象环境对MIMO信道容量影响的机理,计算了降雨环境的路径复增益,在降雨环境下以N×N圆阵列天线为例对受降雨环境影响的MIMO信道容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无降雨环境的信道容量做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降雨环境可以降低MIMO信道容量,特别是如果系统链路较长或者频率较高时影响尤为严重.该研究方法对于研究其他恶劣气象环境(例如雪、雾、沙尘等)对MIMO信道容量影响也适用,研究结果为MIMO系统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需要克服和考虑的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部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 ,并考虑了多输入多输出 (MIMO)情况 .提出一种混合神经网络辨识模型 ,该模型由一个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MFNN)与一个线性神经网络 (LNN)串联而成 .给出了一个反向传播 (BP)算法同步训练该混合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 .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性能宽带射频收发信机的实现.本射频收发信机工作在6~6.3GHz频段,信道带宽达到100MHz,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并支持IMT-advanced系统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为了获得最佳的性能,采用了经典的超外差结构.详细介绍了系统关键部件如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以及本地振荡器的设计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射频收发信机的最大线性输出功率大于23dBm,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分别为大约24dB和小于1dB.此外,误差矢量幅度(EVM)的测试结果表明实现的射频收发信机的性能远超过LTE-advanced系统的要求.采用最大8×8的MIMO配置,本射频收发信机在现场试验中支持超过1Gbit/s的数据传输率.  相似文献   

14.
未来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将采用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而混合预编码是毫米波MIMO系统常用的一种提高频谱效率的方法。与传统的全数字预编码相比,混合预编码优势明显。针对混合预编码设计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和等增益传输(EGT)的混合预编码算法。MATLAB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相较于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的预编码算法,具有更好的频谱效率,且算法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采用巨磁电阻传感器与配对小磁钢设计组成新型位移传感器,测量材料的磁致伸缩系数,并对自旋阀巨磁电阻(NVEAA002-02)位移传感器以及多层膜巨磁电阻(SS501A)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用多层膜巨磁电阻(SS501A)位移传感器测量磁致伸缩系数时灵敏度较高,结果较准确,对磁致伸缩系数的传统测量方法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针对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信道教学日趋重要但非常抽象的特点,利用Matlab设计并实现了一个MIMO无线信道教学、演示和二次开发平台。该平台支持学生自主输入不同传播场景下的信道特征参数,并基于谐波叠加方法产生空时相关随机过程,进而获得期望的多径阴影复合衰落MIMO信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基于该平台能够从时域、多普勒域和相关域等多角度了解MIMO信道的统计特性及内在关系,从而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无线信道及衰落本质,为进一步学习MIMO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俊 《教育技术导刊》2008,7(12):115-117
现在移动通信业务的需求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承担更多的数据业务需求,就必须有大容量的信道予以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能很好地解决多径以及多路访问干扰的问题。介绍了空时码的分类及MIMO系统,并详细分析了空时分组码性能。空时分组码技术能充分利用MIMO信道的发射分集技术,实现高质量﹑快速的通信。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MIMO多用户系统预编码系统块对角化(BD:Block Diagonalization)处理方法。通过设计信号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将MIMO多用户下行链路信道进行分解成多个平行独立的单用户MIMO信道来处理,以消除多用户同道干扰(CCI),从而提高系统性能。MATLAB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其预编码(Precoding)技术是MIMO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MIMO系统中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MMSE)的预编码技术,将MIMO信道对角化为特征子信道,并给出一套加权值,根据不同的加权值设计各种不同的预编码方案应用分析,实验仿真证明了该准则下预编码各种方案情况下的应用分析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基本特性;(2)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改装的基本方法;(3)掌握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法不同、工作电压变化范围不同,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做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