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钱江晚报》消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在一次给学生所做的文学讲座中,建议广大的学生:“要凭兴趣读书,不能完全凭功利去读书。”格非在讲座中还介绍了他个人的读书心得,他说他读每一本书,都会做读书笔记。“尽管多年之后这本书的内容我忘掉了,但只用十几分钟看看读书笔记,我就会明白这本书说的是什么,因为笔记记的是最重要的内容,看看读书笔记就等于把这本书重新翻了一遍。”他说他一直在用这种方法加强记忆。  相似文献   

2.
正记得我在学校里读书时,有一位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在阅读课外书时,我也在阅读各类书。你们读过的书,时间一久,印象渐渐淡了,模糊了,到后来几乎淡忘,读了等于不读。我不是这样,书读得越多,知识的积累越丰富。为什么?你们读书不做笔记,读过就算;我读书都做笔记,所以与你们不同。做笔记是麻烦的,但做笔记有它的好处,要做笔记,不是把书看完了就算了,还得想想有什么可记的。这一想,就比不想要看得深些,也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 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4.
杨绛 《教育文汇》2004,(12):43-44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5.
《青年教师》2004,(4):50-51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6.
名人读书法     
马克思读书"三字秘诀":博(博览 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读 (熟读成诵)。 鲁迅读书有"三性":目的性、灵活 性、广泛性。 茅盾"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 武(求得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 味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收其中的  相似文献   

7.
杨绛 《教师博览》2006,(2):48-49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却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8.
朋友有一个上六年级的女孩子,她说:"我们看个书可累了,读书批注篇篇要,阅读笔记天天做,读后感想周周写.我是一个小小小孩,阅读笔记呀记也记不完."最后两句她竟学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改编了歌词.林语堂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9.
一、写批注笔记的依据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七十年代,我在中学读书,语文老师要我们做语文笔记,并经常检查。笔记本上记的全是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文章的写作特点等,这些全是照搬老师的。刚走上讲台时,我也要我的学生这样做过,考试时,学生捧着笔记本当法宝,其结果,学过的课文像雁过留声,回味时似黄鹤一去。书是书,我是我,收效甚微。这种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传统做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参加自学考试两年,以13门功课取得76分的平均成绩,顺利获取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证,在自考学友们的祝贺中我冷静地思考丁我的自考经历,谈点体会与学友们共勉。 一、精读教材。自学考试教材及大纲是自考生学习的蓝本,自考生只有在精读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本学科要求的基本能力,接受考试检测。考每个科目的我都读教材不下三遍,读大纲不下两遍。不理解处要打上问号,找人求教,或者在反复诵读中前后互通。如在读《法学概论》时,我对“标的”的理解有困难,是向当地法官求教才解决的。 二、勤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这个合成词即有“读”又有“书”之意,历代学者在谈读书时都强调做笔记。自考生面对“砖块”厚的教材,要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就好象在大海中“捞鱼”,须靠笔记这张“网”。利用笔记才能把厚书读薄,才能既读得进去又读得出来,掌握书中要旨。我做笔记除记清课本中纲目要点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教材内容精炼浓缩,加以记忆。如做《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笔记时,我把社会调查的作用概括为四个词,即感知、描述、解释、预测。再抽出每个词中第一个宇利用谐音记为“赶(感)猫(描)接(解)鱼(预),这样形象生动而且记得牢固。  相似文献   

11.
读写结合     
我读书.先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并特别注意系统地读原著.我认为还是那些经典原著能给人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也能让人在读书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品位.读古典经典原著必须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做笔记很费时间,但收益却很大.做笔记的同时。帮助了我们记忆和理解。正如钱钟书所说:“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是的,他那样一个大学问家,但家里藏书并不多.因为他读进去了.  相似文献   

12.
《大中专文苑》2014,(10):M0002-M0002
夏天热,读书是最好的消暑方法。今年夏天我读了一批书,一些书读几页就放下了,因为不好。而一些书,开篇就让我喜欢,于是读完,于是思考,做一些笔记。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把笔记看了一遍,发现好的文章,都和爱有关。他们的心里有爱,在爱的驱动下行动,于是写出了实实在在的好作品。中学生,是为一生的行动和出发积累装备的时候,而爱,是最好的装备。  相似文献   

13.
读书有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不假,书就是你最好的老师,人的智慧就是从读书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你会读书,总会发现书中有许多内容是你以前并不懂的。读一本书,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一百本书,那你的大脑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  相似文献   

14.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有一套精选读书法。他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塑造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谈了这样的读书方法:“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5000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和摘录了1500多本书,共作了65本笔记,仅经济问题的摘要和批注就有800多页。他对当时70位经济学家的著作,几乎都作了详细的摘要,他读书时,常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空白处画满记号。他用画横线的方法,能够非常容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方。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原书空白记——如果书是自己的,看到重要的地方,或者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随时随手在书页空白处记上要点,加上批注,写上感想。二、画符号——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容易的笔记,通…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读书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相似文献   

17.
态度     
《大学生》2012,(23):44-45
3年要读300本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芮必峰给自己所带的研究生下了3年读300本书的目标。"有感于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太小,尤其是不肯下功夫读经典,本周读书会上,正式对我的研究生提出1年争取读100本经典的目标,要求每人都要准备一个专门的读书笔记本,3年后检查所读书目及笔记,达到100本的合格,200本良好,300本优秀,并写入每人最后毕业的‘导师评语’。"(新安晚报)  相似文献   

18.
读书联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串璀璨明珠。出自名人之手的读书联凝聚了极宝贵的读书经验与体会。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轻时写过一副读书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位老者告诉他,字是识不完的,书是读不尽的。于是就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既是他的读书誓言。又成了他一生读书生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谈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谈你读书的体会。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再根据采访时做的笔记,整理出采访记录。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更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相似文献   

20.
鲁迅、茅盾先生读书很有计划,他们读书很广很深。我读书大都是从兴趣出发,喜欢的书就反复读,不喜欢的书就大致读一读。回想起来,我年轻读书时最受影响的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从红学家来说,《红楼梦》中有许多道理,但我当时是看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第一次读这本书我先看到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他们怎样来往,又怎样分开,怎样生气。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些描写也很吸引我。林黛玉的葬花词我当时不大懂,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