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乌纱帽也叫纱帽,其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在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很得皇帝赏识,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连皇帝也不例外。这种纱帽两旁各有一根细长翅,近一尺长,走起路来会上下颤动,所以官员们都养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乌纱帽的由来在旧戏舞台上,凡是当官的总要戴一顶乌纱帽。这种乌纱帽也叫纱帽,其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头。在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很得皇帝的赏识,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连皇帝自己也不例外。在纱帽两旁各有一把细长翅,由于翅有一尺...  相似文献   

3.
乌纱帽     
"乌纱帽"也叫纱帽,它的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东晋成帝时,在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朝宋明帝时,"乌纱帽"传到了民间,成为平民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隋唐时,皇帝、官员和普通百姓都戴乌纱帽,但为了区别官位高低,乌纱帽上都配有不同的装饰玉块:一品9块,二品8块,三品7块,  相似文献   

4.
东晋成帝时(公元334年),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称“鸟纱帽”。后来到南朝刘宋时,有一位叫刘休仁的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扎帽边的帽子,也叫“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在民间流传。于是无论官民,不论贫富,都戴这种式样的帽子,只不过颜色不同而已。帽子的形状也不固定,有的  相似文献   

5.
东晋成帝时 ,在建康 (今南京 )宫廷中做事的人都戴着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 ,人称“乌纱帽”。到了南朝宋明帝时 ,这种帽子在民间开始流行起来。以后 ,乌纱帽就成了人们常戴的一种便帽。乌纱帽正式定为官帽始于明代。洪武三年 ( 1 3 70年 ) ,朱元璋规定 ,文武官员上朝和办公时 ,皆须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此外 ,有功名而尚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亦可戴乌纱帽。从此 ,“乌纱帽”就逐渐变为现职官员、官位的代称了。清朝统治时代 ,官员们的乌纱帽被换为红缨帽 ,但人们仍然习惯地把“乌纱帽”作为官位的代称 ,沿袭下来。乌纱帽的由来…  相似文献   

6.
每当暮春时节,阳光明媚,百花绽开,饱食终日的皇帝便会召集一定级别的官员到皇宫,在亭台水榭间赏花、钓鱼、赋诗、习射,大家戴宫花,品佳醪,会桃李之芳园,序君臣之乐事,这就是宋朝文人士子们做梦都想参与的"钓鱼宴"。"钓鱼宴",也叫"赏花钓鱼宴",是皇帝牵头举办的大型文娱活动,类似于宫廷春晚。宋太祖夺取天下后,经常召来自己亲近的官员,赏花习射于宫苑之中,这是钓鱼宴的最初发端。不  相似文献   

7.
京剧各行角色头上戴的,总称“头盔”,包括帽、盔、巾、冠四类。单以帽来说,又可以分许多名目,常见的有天官帽、乌纱帽、罗帽、毡帽等。天官帽两层平顶金底,左右加如意翅,装满珠玉绒球点缀,是大臣中位居极品的名相戴的。如《逍遥津》中的曹操。乌纱帽黑色,上下两层,前矮后高,前后加翅。由于帽翅的式样不同,又分为“方纱”“尖纱”“圆纱”。“方纱”的翅是方形,一般用在正派生角方面,所以又称“忠纱”。《群英会》中鲁肃与《贩马记》中赵宠戴的就是“忠纱”。“尖纱”的翅是尖形,一般用在奸诈的净角方面,所以又称“奸纱”。如《一捧雪》中严…  相似文献   

8.
今天,没有人戴乌纱帽,但人们口头上或文艺作品中仍出现乌纱帽一词,对上级唯命是从的领导干部,人们讥之为“怕丢乌纱帽”。现代生活中乌纱帽一词均借代官职。有人以为乌纱帽一坠地便是官帽。其实不然,南朝宋王休仁创制的这种乌纱帽并不作官帽。创制之初,它被当作“服妖”记在《宋书》里。至隋朝初期,始得权贵青睐,但从新、旧《唐书》上都找不到乌纱帽作  相似文献   

9.
正乌纱帽原来只是民间常戴的一种便帽。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用来裹头发,人称"幞头"。据说"乌纱帽"来自南朝时期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原因,纯粹是为了新潮,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  相似文献   

10.
相继有两条与领导干部任用有关的新闻,一正一反,值得对照着看。 一是阜阳的新惊奇。2007年,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腐败窝案判决,先后三任院长被判入狱。案子是公开宣判的,行贿者的大名及行贿经过,也当作反面教材,编入安徽省政法委编撰的书中,阜阳的干部们也都认真学习过。令人意外的是,不少行贿得来的乌纱帽,仍堂而皇之地戴在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反面教员”们头上。  相似文献   

11.
皇帝也抠门     
《初中生》2012,(Z4):27
正悦读之前:人们常认为,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肯定有钱得不得了。超级有钱的他们,还不都是花钱如流水的主儿?别说,还真有例外,道光皇帝便抠得要死。清朝道光皇帝是个"葛朗台"式的皇帝。每天下午4点前后,宫里会打发太监出宫买烧饼。烧饼买回来后变得有些冰凉坚硬,道光与皇后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便立即上床睡觉,连灯都不用点了。  相似文献   

12.
君主专制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皇帝在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固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对皇帝的教育也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学的重要内容。入宋之后,士大夫们在与皇帝"同治天下"的观念引领下,对天子的为政之道和为君之德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这种要求突出影响了宋代的皇帝教育。北宋重要的史家和士大夫范祖禹在其所著《帝学》中,对宋代诸帝接受教育的形式、内涵及皇帝教育的意义都有所论述,是宋代士大夫关于皇帝教育的最为详细丰富的著作,展现出宋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见解。  相似文献   

13.
<正>乌纱帽原来只是民间常戴的一种便帽。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用来裹头发,人称"幞(fú)头"。据说乌纱帽来自南朝时期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纯粹是为了新潮,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时候,果然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材料便宜、制作简单、式样大方,所以后来有不少人仿  相似文献   

14.
简单是智慧     
<正>古时有一位知府新上任不久,他想考察一下手下的三位官员,向朝廷举荐一位。一天,他坐在正堂召集三人开会,开完会对三位官员说:"我需要一根针,你们准备一下。"说完,便走出了正堂。"知府新上任,只要一根针,这是什么意思呢?"三位官员都摸不着头脑。第二天,三人都没来办公,知府便差人询问三人去向。不一会儿,差人回来,向知府报告说:"大人,李官员昨天买了一根杵,正在家里光着膀子磨针,要告假一段  相似文献   

15.
皇帝也抠门     
《初中生》2012,(28)
清朝道光皇帝是个"葛朗台"式的皇帝.每天下午4点前后,宫里会打发太监出宫买烧饼.烧饼买回来后变得有些冰凉坚硬,道光与皇后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便立即上床睡觉,连灯都不用点了.  相似文献   

16.
唐朝官府对于隐士中有政治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出台多种政策对其进行征聘。这种征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皇帝出面对隐士进行褒奖、招抚,二是通过各级官员的举荐,从而使隐士出仕。这些活动,体现了官府对于下层士人的安抚政策,也体现了不同隐士的不同人生追求。官府与隐士之间是一种博弈,为了各自的目的,都要把握好仕与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南宋笔记对欧阳修的"思颖"多有批判,赵翼也说"宋时士大夫多不归本籍"。考察有关诗文,结合北宋社会政治背景发现,北宋士大夫的不归本籍,缘于他们丰富的地理经历和融通的地域观念,与北宋皇帝对官员的防范、猜忌有关,也出于他们对家族长远发展的考虑,并非鄙薄家乡不愿回去。绝大多数的北宋士人对人地关系的理解更开放、更融通,自认是"东西南北之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能保持无根无住、适性自由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肇始于中唐的白居易的"大抵心安即是家",至北宋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上奏是官员请示工作和接触皇帝的重要路径。这使得许多大臣得以和皇帝直接交换意见,不但便于处理政事,也便于皇帝了解自己,增进和皇帝的感情。因此,章奏和决策密切有关。它是决策信息的主要传输渠道,也是决策权的主要寄托和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上行文书,章奏的格式、写作、封装、运递、接收等程序问题十分重要,其书写和运行形式的要求和程序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斗笠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 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 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 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不斜的身影 珠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斗盔早有我编进的鸟鸣 走到娜里,你都能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 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让这片故乡的热土 走到哪里,你都能 即使寒流侵袭的冬夜, 你的心胸 来自故乡的温暖 你也会感到春意融融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让这朵故乡的花儿伴你在闹市穿行 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卜的芬芳 让这泥土的芳香拍打着城里的每扇亩棍 孩子,一戴上这顶斗笠 你便把一轮白昼的月亮戴在头顶 孩子,它可是娘心…  相似文献   

20.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24):30-31
主持人龙吟:苏轼为人富情趣、有性情,京城生活风光无限,也惹出风波连连--神宗死后,哲宗继位,苏东坡"连升五级"被提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当了幼帝的师傅,此时,举国都敬重苏东坡,以与他交朋友,效仿他为荣,连他自己设计的长筒"子瞻帽"都成了有学问的象征。有一次,苏东坡陪同皇帝到醴泉游玩,正好有艺人在表演,一个演滑稽的小丑在台上自夸:"我的文章你们永远比不上。"众艺人说:"何以见得?""你们没看见我头上戴的是什么?子瞻帽!"皇帝回头看看苏东坡,也跟着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