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显示,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在整体布局及整体的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前,湖南应利用现有的优势,推广好的经验,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高职专业集群建设以区域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为依托,通过嵌入产业链而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进而促进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调创新发展。绍兴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而现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无法较好地适应和服务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组建适应绍兴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高职专业集群。在专业集群的形成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的主导机制,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作用,建立专业集群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演变产生了对专业集群建设的需求,专业集群作为顺应产业变化的技术创新组织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两者耦合发展,其路径有互动、共享、竞争、新设四种。受传统办学思维制约,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存在耦合困境。陇东南高职院校通过组建职教联盟、优化专业群布局、共建共享集群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区域贯通培养体系,为提升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水平提供了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速培养与江苏产业集群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和专业人员,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既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又是有助于江苏省高职教育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江苏省现已形成近100个规模较大、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为适应产业集群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和产业集群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江苏省应采取三大策略:一是融合产业和高职教育发展政策,使江苏省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根据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采用多种手段优化江苏省高职教育的院校布局;三是提升办学层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增强江苏省高职教育的适应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走"专业对接产业、学业连接就业、创业衔接职业"的专业集群建设之路。从专业集群建设的层次模式、路径模式和内外动力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专业集群建设的导向、抓手和需要协调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提出了学校专业集群与地方产业集群互动互促、融合协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应当面向区域经济并以就业为导向来建设高职专业。当前我国高职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集群结构特征相脱节问题成为造成高职教育资源浪费,削弱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抑制区域经济发展潜能的根源。文章从高职教育专业布局规划的政府功能缺位、市场机制不完善及高职院校应对措施不到位三个方面揭示了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的现存问题,并从产业集群视角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规划方案的政府策略、市场策略及高职院校策略,为有效提升高职专业布局规划与产业集群结构适应性提供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7.
块状经济已经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许多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区域性集群品牌.处于产业集群品牌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影响,发展营销能力、研发能力、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专业,积极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当前,辽宁高校服务地方产业集群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体上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推进辽宁高校服务地方产业集群的积极策略在于建立适应不同发展阶段产业集群需求的分类服务体系;实施针对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高校服务策略;加大对行业划转院校的支持力度,夯实省内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基础;打造特色学科,推动地方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紧贴产业集群实际需求,构建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服务产业集群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依据产业集群的支柱产业特点,可形成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特色为基础,可形成教师团队特色;以产业集群典型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可形成教学特色;以产业集群的产业文化为基础,可形成人文办学特色。调查产业集群、研究分析工作过程和建设实训教学条件是构建职业教育特色的三大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现已形成近100个规模较大、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为适应产业集群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和产业集群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江苏省须采取三大策略:一是融合产业和高职教育发展政策,使江苏省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根据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采用多种手段优化江苏省高职教育的院校布局;三是提升办学层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增强江苏省高职教育的适应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产业集群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浙江、广东和江苏的南部地区.30多年来,产业集群发展表现出较高的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竞争力,已经成为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产业的集聚必然需要人才的集中,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产业集群出现的必然保障.高职院校作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与保障,双方的协调与配合问题一直是产业界与理论界关心的焦点. 2008年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各地,昔日的广东四小虎之一——顺德也未能幸免,长期以来依靠成本优势占据市场的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一批落后的传统产业面临淘汰之时,一批新兴产业也孕育而生.传统产业的衰落,新兴产业的诞生,也预示着对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高职院校在地方产业转型之时,面临着专业的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河北省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作为为产业集群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协调。为此,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河北省高职教育应合理布局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层次、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河北省高职教育在产业集群背景下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承担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使命,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分析特色专业群建设内涵与产业集群发展诉求,提出"三层治理、八链对应"特色专业群建设模式,为促进特色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在"教学研用"方面的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提供了方法与载体。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南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构建服务南阳智能制造产业专业集群的设想,指出了建设服务南阳智能制造产业专业集群的必要性,对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的目的和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项目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虽然河南省职教园区开工建设时间、规划面积、发展目标和院校层次有所不同,但是大都建在产业集聚区,依据区域产业设置专业。从产业集群化视角,河南省职教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规划缺乏产业集群视角,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园区内品牌院校少,层次布局有待优化;专业群与产业链耦合度不高,专业布局有待优化。据此,优化布局的对策在于:依据产业集群分布优化地域布局;依据产业集群化水平优化层次布局;依据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布局。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与发展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因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二是因外部产业经济环境需求而产生的外部驱动力。从产业集群与专业群协同的视角设置专业群,是高职院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开门办学的新途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原则是:适度超前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立足于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考虑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群设置的统筹安排和相互衔接、实现资源与需求导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魏明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13-19
产业集群在演变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对专业性人力资源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成为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基础依据.服务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作为顺应产业变化的创新型专业组织,以职业联系为纽带密切了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具有依存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应根据集群组织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形成合理的专业地域、类型和层级结构,建立共享型、异质化的专业集群体系,并通过产业内的职业分析方法探索具体化的专业设置方向,切实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应该定向为产学研相结合的集团联盟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集群的高职教育发展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优化高职教育院校的布局;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优化调整其专业结构,增加高职教育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制定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优势互补的发展策略,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办学的开放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与发展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因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二是因外部产业经济环境需求而产生的外部驱动力。从产业集群与专业群协同的视角设置专业群,是高职院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开门办学的新途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原则是:适度超前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立足于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考虑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群设置的统筹安排和相互衔接、实现资源与需求导向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产业组织形态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高科技企业集群、轮轴式产业集群、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三种类型,它们的技术创新表现有明显差异。其中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主要由传统工业中小企业聚集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且合作创新行为较少,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本文以广东省龙江家具产业集群作为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分析探讨龙江镇政府各项提升集群技术创新水平的政策措施,总结马歇尔式集群中地方政府促进集群技术创新的公共政策实施经验,旨在为此类集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