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窥探     
印度的加娜庙是一座供游人参观的寺庙。红漆绿瓦,青松苍柏,庙门很是宽阔。庙里的地方不大,行人从宽大的庙门前走过时,庙里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件事,说的是印度有一座庙,叫加娜庙。它红墙环绕,绿树成荫,庙门很宽敞,但庙里的地方却不大。行人从宽大的庙门前走过时,庙里的景致也就一览无遗了。因此,真正走进庙里的游人十分稀少,寺  相似文献   

3.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相似文献   

4.
用人之妙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  相似文献   

5.
用人之道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  相似文献   

6.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 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  相似文献   

7.
《当代电大》2006,(2):36-37
1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相似文献   

8.
用人之道     
佚名 《华章》2006,(10)
去过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  相似文献   

9.
土地的叮咛     
过去,行走在大地上的任何地方,最常见的是土地庙,庙里供着专司土地和稼禾之事的土地神,它是泥土之神,自然是泥身泥骨、土脸土手。过去每个村庄的村头地畔都有一座土地庙,我家乡村头有一块大田叫"六亩地",地头就有一座土地庙,庙早毁了,那木讷、慈祥的土地神依旧隐约于眼前,庙门上那副对联至今记得:  相似文献   

10.
分工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佛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  相似文献   

11.
【案例】师: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学生兴致很高)师: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台下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2.
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位高僧,是远近闻名的智者。  相似文献   

13.
作文兴趣课上,同学们纷纷要求老师讲故事,老师笑着答应了。“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同学们静静的听着。“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座庙,庙里有两  相似文献   

14.
承担     
有一座庙宇建在湖的中央。庙中供奉着一件宝物,传说是菩萨曾经戴过的一条佛珠链子。湖水一望无际,庙里只有一艘小船供和尚外出运送补给,外人根本无法接近。庙里住着一位老师父,带着几个刚入门的小弟子修行。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是错的,和尚一般不住在庙里。寺、庙、祠、观、庵是有区别的。在梵语里,“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  相似文献   

16.
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在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的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  相似文献   

17.
康南竹瓦寺     
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深山,古庙,和尚,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元素,所以我们都是这样期待故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怎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的问题。“必是和尚不虔诚,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快,所以才不整理庙务。”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香客才不多。”丙和尚说。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了新颜。“都因我礼佛虔诚,所以菩萨才会显灵。”甲和尚说。“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说。“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东西的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个庙的荒废,既不是和…  相似文献   

19.
在看《作文大王》的mm和gg们,快来看我的文章吧,不看就亏本啦。让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人,他在讲故事。他讲什么故事呢?他讲的是:从前,山上有座庙,  相似文献   

20.
(t) 须弥福寿庙楹联十八副 须弥福寿庙,岁在庚子,恭逢皇上七旬万寿,时则班禅额尔德尼祝来自后藏。上嘉其远至于山庄,建札什伦布庙居之。唐古特语,“札什”谓“福寿”,“伦布”为“须弥山”也。庙门南向,恭刻御书额曰“须弥福寿之庙”。庙额多具四体书。(《钦走热河志》卷八十寺庙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