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义乌商报》是一张县市区域报,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报纸只有扎根基层,贴近地方,反映当地群众的身边事,报道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新闻,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同时,义乌是一座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商报》也以商为名,只有牢牢抓住经贸报道尤其是市场报道这个重点,才能真正做出义乌特色。市场报道成为要闻版的主角在做好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日常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14,(29):81-81
“贸易引领型”(如浙江义乌):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全国20多万家中小企业为义乌市场直接供货,与21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依托实体市场和发达的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优势,义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络卖家数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商品供应基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纷纷到义乌采购,在电商百强县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3.
一张地方报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进而谋求长足发展,关键是具备怎样的“抓地功能”。在市场经济成熟发展的义乌,可渭是一座新闻“富矿”。做好“地域文章”,服务地方经济,既是《浙中新报》的追求,也是这几年新报在义乌有长足发展的关键。而其中,打造品牌、精品栏目既是新报的诉求,也成了报纸树立形象的拳头产品。借着义乌市场发展的“蝴蝶效应”,《浙中新报》根扎义乌,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4.
策划,抓住报道之魂才能成功 义乌,只是地处浙江中部的一个小城,面积不过1105平方公里,本地人口不足75万.可以说,义乌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到"义乌市场建设30年周年纪念"之中去.但是,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整组报道就会成为"大锅饭",量足而味差,笨拙而无趣.  相似文献   

5.
义乌商报今年推出“摇响拨浪鼓·同圆中国梦”专栏,充分挖掘“义乌元素”,借义乌小商品圆“中国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借助地方特色活动做好主题报道,使“中国梦”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6.
金烨 《新闻实践》2013,(7):63-64
义乌是一座国际性的商贸城市,外商云集,商品进出口繁荣.独特的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义乌发展模式”,促使《义乌商报》不断调整传统办报思路、定位目标,拓展海外报道,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与香港《文汇报》合作,实现借船出海 在义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需要“对外更开放,对内更凝聚”.对外更开放,就需要有实质性的宣传载体.  相似文献   

7.
义乌的秘密     
1986年10月28日,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人民日报》第一次以显眼的头版,对发生在义乌的市场经验进行了报道。同时,配发了一篇比新闻本身篇幅更长的评论员文章,其标题就是对义乌结论式的高度肯定——《大兴民间商业》。  相似文献   

8.
上海期货交易所前任老总是新闻记者出身,他在和我交流时说。他接待过日本的经济记者。日本记者说。中国经济记者的权力真大。想报什么就报什么,想怎么报就怎么报。有的报道一看内容就知道记者“超越权限”了;有的报道则很“外行”,话说不到点上;有的轻率地、主观地作判断、下结论,误导受众、影响市场等等。比如。期货是很专业的,市场反映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9.
眼下,市场类报纸似乎正陷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大家都竭力争当主流媒体,另一方面,做抢眼的新闻又成为大家抢占市场的普遍手段。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抢眼逐渐演化为“刺目”并开始“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最近一家报纸的头条就赫然说:利好:伊拉克内乱。千万不要以为多灾多难的伊拉克又发生了什么恐怖事件,原来这是一篇说伊拉克足球队内部几个队员失和的体育新闻,因为这个队是国足在亚洲杯预选赛同组的对手,因此就有了这个幸灾乐祸的“利好”说。我不知道体育迷读了会做何感想,但我个人的感受是羞耻,为这样的视角和叙述羞耻。这仅仅是在一个报道…  相似文献   

10.
2月20日,一个义乌普通市民在百度贴吧上,以诗歌形式对外来建设者喊出了“义乌欢迎你”的口号。网友读后,纷纷留言。2月22日,《浙中新报》率先发出这一消息,随后,《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众多媒体予以重点报道。一时间,“义乌欢迎你”迅速成为网络上一个热门话题,并衍生了上万个有关转载及词条。  相似文献   

11.
义乌,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2011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交出了全年515.12亿元的贸易成绩单,使其连续21年位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经济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能以义乌看全国、全球市场的地位,而这里的报  相似文献   

12.
丁丰罡 《新闻实践》2010,(11):74-74
浙江义乌历史悠久,形成富有特色、很有韵味的地方语言。这些义乌“老古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义乌商报作为当地的主流媒体,在日常的采编工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健康清新的“老古话”。  相似文献   

13.
张栋 《新闻天地》2004,(1):18-19,20
有一个声音说:“我们一出生就是参天大树,我们一出生就历经坎坷”:有一个声音说:“我们负责报道一切”;有一个声音说:“谁也不是我们的对手”。  相似文献   

14.
俞平 《新闻实践》2013,(8):29-31
每年吸引着20多万名国外客商,常驻境外客商达1.2万余名;为全球供应近200万种小商品;即便每个商铺停留3分钟,走完所有商铺也需要一年半时间。这就是义乌。商品经济发达,义乌城里各种肤色的人们无不在为买卖忙碌着。在商言商,作为立足义乌的浙中新报的每期报纸,也无不浸润着浓浓的商业气息。义乌是一个新闻的"富矿",许多经济和市场领域的"率先之举"令全国乃至全球关注。多年来,融入义乌、宣传商城一直  相似文献   

15.
姜新 《中国记者》2024,(1):106-107
<正>一个大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壮大,肯定有其天时、地利、人和因素的合力。20世纪80年代初,与浙江永康四路市场、义乌市场同时兴起的还有南通叠石桥市场,如今义乌成为世界小商品市场,叠石桥成为中国家纺之都,与所在地周边成为全球最大纺织产业集群基地。这个“人和”来自舆论的引导,来自媒体在调研后“设置议题”,不断传播、推进。我在叠石桥大市场蹲守近20年,  相似文献   

16.
说起市场,人们自然会想到这句 话:“办市场,看浙江”,而在浙江,又首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它因连续4年名列“全国10大集贸市场”榜首而名闻遐迩,“华夏第一市”的美名不胫而走。 义乌虽地处浙赣线,但原只是山区小县,资源、地域等非无优势,多年前还穷得当当响。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7.
前一阵子,有关“口不离”的“瓜子风波”的报道见诸报端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显然,就怎样对待在改革中有失误和偏差的人这个问题,在报纸上展开讨论,对更新观念,推进改革的深入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细读有关的报道、言论,却发现有的并不符合实际。比如,有的报道说“风靡一时的瓜子销声匿迹了”,“瓜子厂生产下降、一蹶不振”等等,而事实是,这种瓜子在上海市场虽有缩小,但在  相似文献   

18.
江坪 《新闻实践》2008,(5):51-51
近日,浏览了我省多家县级新闻网站,看到一些有创意的报道。义乌新闻网的"我为创业创新献一计",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专题报道运用网络媒体互动的优势,以"创业创新"为主题,以"献一计"为内容,发动网民参与。目前,网上可以看到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与意见,诸如:"网友‘陈强’:作为一名外来员工,提一点自己的看法:1、解决义乌城市的定位问题,把义乌建成商务旅游城市。义乌市场有商品近20万种,新定位应克服  相似文献   

19.
3月1日.晨报A2版关于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的新闻报道在市属报纸中独具特色。一是有自己记者撰写的自采报道:二是以“关键词”突出温总理在线谈话的要点.如“在线交流,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信心”“反腐败.正积极准备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工作”等.既令人一目了然,又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在“访谈花絮”中.以记者采写的“网民留言请总理喝水”和“追访主持人的感受”等细节报道,为主报道锦上添花,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据《新闻出版报》在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的报道中说,到1998年,我国报纸总数已达到2053种,从业人员达55万人之多。这则信息,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可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此庞大的新闻队伍,如此众多的报纸种类,各自的“产品”如何定位,市场如何选择?这是市场经济逐步渗透各行各业而产生的必解之题。报纸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同样面临着市场的检验和读者的选择。没有市场的报纸,生存的危机将不可避免。因此,给自己的“产品”选准市场,定好位置,是新闻媒体迈向21世纪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