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论明代书院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也是重要的藏书之所。从书院藏书的发展轨迹、书院的藏书特点、书院藏书的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对明代书院藏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河南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其古代书院的建设在中国书院史中描画了浓重的一笔。作者从书院楹联这个特殊的角度切入,分析了以嵩阳书院、睢阳书院为代表的一批河南古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中的重要地位,并由古代书院的选址、布局和社会职能引发对当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书院的藏书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书院藏书事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史、中国图书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一千多年来四川书院的藏书状况、藏书管理、刻书印书和文献研究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籍中唯一一部反映嵩阳书院的志书:《嵩阳书院志》,对我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教育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籍中唯一一部反映嵩阳书院的志书:《嵩阳书院志》,对我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教育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鼎芬一生中多年掌教书院,先后主讲端溪、广雅书院,任两湖书院监督、两湖师范学堂监督,他极力倡导书院藏书,是书院藏书的忠实践行者。论文介绍了梁鼎芬致力予书院藏书的生平事迹,并分析了其推行的书院藏书之量大、面广、制度完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辛欣 《图书馆学刊》2004,26(2):27-27,30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特点与图书馆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借助丰富的馆藏。指导读者学习和研究。新形势下,图书馆借鉴书院的办学形式,扩大教育职能,深化读者服务,必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清代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全面普及和繁荣时期。在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化的情况下,清代书院道德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清代书院在道德教育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概况,以其新亚书院的通识教育的课程策划、教学活动及馆藏发展,阐述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如何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有所不同,“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侯国之擘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尽管在20世纪初期以来,书院史研究一直是书院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对其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对与书院发展息息相关的书院学术、书院科举、书院藏书与刻书、书院祭祀等问题都缺乏深入研究,尚不能真实地反映书院千余年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12.
黄彭年与莲池书院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学者黄彭年主持直隶莲池书院时增购藏书达33787卷,丰富了书院度藏。从现存的万卷楼书目中看,其内容涉及广泛,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黄彭年指导学生读书,着重强调丛书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作用。自此莲池书院教育走上了经世致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清朝直隶莲池书院作为直隶省的最高学府不仅是当时的教育、学术基地,后来也成为了文献收藏中心,培养了大量人才,直接推动了直隶地方文化发展。本文结合当时社会的教育内容,详述了莲池书院三个历史时期的文献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洪波 《图书馆》1998,(4):76-77
书院藏书与官府、私人、寺观藏书一起,并称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四大支柱,但世人对其了解甚少,本文介绍湖南几个书院的藏书目录,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圣约翰书院,是1879年由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施约瑟在上海曹家渡附近沿苏州河以南一带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办学宗旨是希望通过介绍西方近代教育改变中国专攻经史的陈旧教育现状,以培养适应在华传播基督教的新型人才。后来逐步扩展,至1905年正式改名圣约翰大学,成为近代中国最早成立且久负盛名的基督教教会大学。顾维钧进入圣约翰书院的那一年,恰逢庚子国难的1900年。大凡危机意识催生忧患意识。从戊戌变法的骤兴骤落,到义和团风暴的旋起旋灭,中国人是在列强刺刀的威逼下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跨入了新世纪。在此空前严重的危机面前,少年…  相似文献   

18.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9.
朱熹创建了以理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毕生著书立说,并以书院为载体身体力行进行教育实践,为我国封建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蔡志荣 《兰台世界》2016,(24):149-151
书院作为地方重要教育机构,除了教育功能,还有社会教育功能不能忽视。书院通过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开展教化活动,书院对地方社会的发展,反思对当前地方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