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杭 《新闻实践》2012,(11):70-73
“从史海中发现新闻,从实录中见证历史。”近年来,传媒界出现了许多冠以“口述新闻”、“口述历史”、“当事人说”,以及“解密”、“发现”、“档案”之类的广播电视节目和报刊栏目,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读者的眼球。学者认为最早的历史记录都是口述历史(如荷马史诗),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化影音技术更让口述历史研究如虎添翼。口述历史与新闻业关系密切,美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学者艾伦·内文斯就曾是一名新闻工作者。1948年,艾伦·内文斯于哥伦比亚大学创立第一座口述历史档案馆,这被认为是现代口述新闻与历史研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口述历史,实录新闻。作为时下一个正在热门的新闻现象,它与传统的新闻采编常规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工作要求?请看专家、学者和新闻同行的说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史学》2010,(5):31-32
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上海市档案馆承办,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档案报社、北京市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等单位协办的“世博档案·中国记忆”档案图片展于近日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幕,将持续举办到上海世博会闭幕。  相似文献   

3.
切莫把“发现”仅当成一种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之茂 《中国档案》2003,(12):35-35
这是一个老话题。老话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翻阅档案报刊,我们还是能够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档案史料在××档案馆被发现”。接下来,作者会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该档案史料是多么重要,“填补××史料空白”啦,“证明(或推翻)××史研论断”啦,云云。反正不外乎世上独有,弥足珍贵。沉睡已久的档案被唤醒,物尽其用,同时又能令人心服地说明档案馆藏品丰富宝贵,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忽一日,有朋友对档案馆里发现档案的“新闻”不以为然,竟说出使人添堵的话:“我对你们档案馆是做什么的有些不理解了。田野里发现庄稼,教室里发…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在我国学史上,之所以产生曹雪芹这位伟大的天才,不仅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他的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红学”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研究曹雪芹的祖籍、家世、身世的学科——“曹学”。可以说要想研究《红楼梦》这本书就不能不研究“曹学”。而“曹学”的研究是离不开对档案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红学”与“曹学”的许多问题时,就需要根据史料记载与档案资料来进行考证。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资料,它所具有的原始性和可靠性,决定了档案能够在社会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发挥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9月底,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对到期符合解密条件的万卷档案向社会开放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前来咨询查阅的人员络绎不绝。新闻传媒首先对泉州市档案馆这一为民办实事好事的重大举措给予了充分报道。就在万卷“密级”档案向社会开放的当天,《泉州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万卷“密级”档案文件向社会开放》的详细报道。10月2日,《泉州电视台》“新闻广角”、《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分别以《泉州万卷“密级”档案与市民亲密接触》为题作了专门报道。10月4日,《东南早报》也以题为《万余历史秘密今朝破壳》的专文,报道…  相似文献   

6.
档案被称之为“历史记录”,所以,不论何种档案,便和历史天然结为一体。档案工作者强调档案的现实性和现实意义,这是不错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档案都归结为“历史价值”。有些人一听说档案归结为史,便视档案为昨日黄花,就不重要了,档案工作也就不重要,可有可无了。事实恰恰相反,不懂得不看重档案的“历史价值”,也就无所谓“档案意识”。研究档案史的档案学者,在研究中国古往今来的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机构的发展历史的时候,总要联系到中国古来特有的史官和史馆。老子是周朝的柱下史,档案学者考证认为老子是周朝的档案馆…  相似文献   

7.
抚顺市档案馆在开发民国抚顺县公署档案中发现民国时期的《新闻营业许可证》和《发刊执照》,这两份档案距今已有82年的历史。纸质虽然泛黄,但保存得完好无损,字迹清晰可辨。这两份珍贵档案是抚顺最早的报纸之一《国民新报》的《新闻营业许可  相似文献   

8.
从1981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常熟局在县档案馆帮助和指导下,由一名编辑兼职搞新闻播出稿的整理立卷工作,初步建立了新闻档案制度。七年来,我局对新闻报道档案一手抓“管”一手抓“用”,不断探索提高管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8日,国家档案局组织召开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按照“中同档案文献遗产”入选标准对首批申报的档案文献进行了认真的审定,评定通过48件(组)档案文献第一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中,浙江省档案馆选送的“汤寿潜与保路运动档案”名列其中。当我们走进浙江省档案馆浏览这份厚重的卷宗时,100多年前汤寿潜领导浙江人民为捍卫苏杭甬路权的历史场面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山西档案》2006,(1):1-1
霍州市档案馆是我省县级档案馆中首家达到省一级标准的档案馆,也是我省首家县级示范档案馆.新年来临之际,他们又成为我省档案系统首家省级文明单位。短短几年内摘得数个“第一”,只好套用春节晚会宋丹丹的那句名言作结:不是很不容易,是相当不容易!让我们把眼光移向娘子关外,看看2005年度全国档案界究竟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本刊编辑部评出的年度十大档案新闻,只是想通过我们的视角,去打量和审视各地档案新闻事件背后有哪些东西更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太原市杏花岭区的社区档案工作,一如春雨后的杏花,朴实绽…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新闻内在的联系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新闻追求的是“新”事实;而档案追求的是“历史”事实。所以.当人们一提起新闻.大家的感觉是“活、鲜”;而说起档案,则给人的感觉是“故纸堆”。其实.档案与新闻不仅有许多内在的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是被历史尘封了多年的档案.也能以旧翻新.成为人们今天热衷追寻的新闻。但是,当我们仔细地观察“新闻”和“档案”的构成时,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构成新闻和档案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事实。离开了事实既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档案》杂志开辟的“档案珍藏”栏目,相继介绍了青海省档案馆珍藏的“金书铁券”、辽宁丹东市档案馆的“屈辱的契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孙中山等人题赠戴季陶书法”、北京市档案馆的“女子情杀案”、海军档案馆的“徐建寅奏折”等,其背后映射的历史与文化,多为我们所不了解,或者我们只知道个梗概,没有形成生动、具体的印象。几期杂志连缀起来,就是一次小型的珍档展览,或者一出历史连续剧。随着档案所反映的人物和事件的出场,记忆被唤醒了,历史也生动了起来。历史的功用自不用多说,谁都不能割断历史。人们对历史的追忆与对…  相似文献   

13.
经常在一些非档案专业报刊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珍贵档案在××档案馆被发现”,偶尔类似的新闻在档案专业刊物上也会“露一下脸”。读罢,总感觉是叫人搔了一下脚心——乐的不是地方。想来,  相似文献   

14.
整合档案资源 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德区档案馆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4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两家“示范档案馆”之一。顺德的档案事业有如下特色:一、改革档案管理机制,整合档案资源2001—2002年间,顺德区由政府主导,在配合机构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本区档案资源的整合,先后将城市建设档案、房地产档案并入综合档案馆统一管理,实行了“三档合一”的管理体制。经过了三年多的实践,我区实行“三档合一”的管理体制和模式,逐渐显现出其生命力和独特优势。第一,统一了管理,减少了重复,避免了扯皮。尤其是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实行统一管…  相似文献   

15.
毕嘉瑞 《档案学研究》1989,3(1):101-102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于1988年10月20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第二次档案保护技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央档案馆、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电影资料馆、中国照片档案馆、湖北省和武汉市档案馆以及其他部分省市档案馆、大港档案馆、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档案装具一厂、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共37人。大会收到论文45篇,其中有23篇是围绕中心议题论述的。 首先,保护技术委员会主任冯乐耘致开幕词,他回顾了自1986年怀化会议以来全国档案馆库及设备研究工作的发展情况:现在,档案保护工作已经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的重视,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从全国来看,馆库建设发展是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档案》杂志开辟的“档案珍藏”栏目,相继介绍了青海省档案馆珍藏的“金书铁券”、辽宁丹东市档案馆的“屈辱的契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孙中山等人题赠戴季陶书法”、北京市档案馆的“女子情杀案”、海军档案馆的“徐建寅奏折”等,其背后映射的历史与文化,多为我们所不了解,或者我们只知道个梗概,没有形成生动、具体的印象。几期杂志连缀起来,就是一次小型的珍档展览,或者一出历史连续剧。随着档案所反映的人物和事件的出场,记忆被唤醒了,历史也生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关于档案馆是否要进行历史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档案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档案学研究》从1988年第3期起,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很有必要。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请档案界同仁教正。 一、档案馆开展历史研究,有利于 历史档案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 有的同志认为:“档案工作的目的是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而档案馆搞历史研究,却忽略了档案工作的目的,模糊了利用工作方向,不利于历史档案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关于档案工作的目的是否仅仅是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档案馆搞历史研究,是否有利于历史档案开放方针贯彻执行呢?笔者认为,档案馆如果不具备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档案馆是否应搞历史研究之讨论,至《档案学研究》1991年第1期宣布暂止才降下了帷幕.这场讨论,是80年代档案界颇有影响的讨论之一.一篇文章引出一场大讨论.早在1987年,《档案》杂志第5期就刊登了四川大学档案系教师刘文杰所撰写的《论我国档案馆搞历史研究与开放历史档案》一文(后简称《刘文》),该文对档案馆搞历史研究的作法表示否定,明确指出:“倡言档案馆搞历史研究的倾向是不科学的.”一语惊人,此文很快引起了反响,如《档案》杂志1988年第3期就有两篇与《刘文》商榷的文章,一篇是纪凤辉的《试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29日,中国高教学会档案工作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陈华新在2008年全国高校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名为“档案资源建设是学校档案部门的生命,档案馆的立馆之本”的主题报告。他强调,档案资源建设是国家档案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档案工作“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档案馆"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功能辩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档案和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可以抽象地概括为“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三者之间存在“资治”为源、“存史”为本、“文化传承”为实的辩证关系。“资治”是档案现象的成因 ,也是“存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源泉。“存史”是社会赋予档案馆的最高使命 ,是档案馆的根本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的提出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档案职业的一次“重新发现” ,是对档案馆社会功能的高度涵盖 ,它具体体现在档案馆的“存史”、“资治”功能之中。狭义的档案文化效用不同与广义的“文化传承”功能 ,它只是众多档案利用形态之一。在强调档案文化效用的同时 ,决不可本末倒置 ,忽视甚或忘却档案职业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