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若芳 《历史档案》2006,(4):121-123
2002年12月清史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新世纪我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历史档案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要“保证编纂出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必须高度重视对清代档案的整理开发和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专责保管明清历史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理应为清史纂修工程提供翔实而丰富的档案资料,并欢迎清史编纂工作者和广大的读者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档案。  相似文献   

2.
守卫记忆:我国重视对历史档案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辰 《中国档案》2003,(8):11-12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修纂《清史》这项宏伟的文化工程。在历代史书的编纂过程中,档案资料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重修清史,为清代档案的整理和抢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可对做好其他历史档案的保护有所借鉴。不断加强包括清代档案在内的历史档案的保管与保护,使之传承后世,并为编史修志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意义重大,也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编纂清代档案 服务清史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档案既原始翔实又丰富系统 ,是清史编纂工程的基础。清代档案的编辑出版 ,是直接服务清史工程的重要形式之一。一、巨量清代档案的编纂出版 ,为清史工程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以下简称“一史馆”)凭借巨量馆藏优势和一代又一代专业人员的开拓与敬业 ,自 192 5年至 2 0 0 3年 ,共编辑出版各种各类档案史料书目 16 5部 ,总计 12 4 0册 ,约 4亿字 ,累计公布档案达 6 4万余件。按编纂形式和档案内容 ,概略披陈如下 :1.档案丛书出版物。清代档案最早对外公布便是以丛书形式编辑出版的 ,这就是 192 7—19 30年刊印的《掌…  相似文献   

4.
《中国档案》2004,(1):24-25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先后五次就防治“非典”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社区档案工作、档案宣传工作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档案安全等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1月28日,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在中南海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参加,标志着清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国家档案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领导和专家成为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或清史编纂委员会成员,700余万卷清代档案文献的整理和利用被列为该工程基础性建设。(2003年8期)2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  相似文献   

5.
故纸重光:清史纂修中的档案整理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岚清在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要尽量为编纂委员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帮助,为编纂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清史编纂委员会吸收国家档案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体现了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编纂清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为清史编纂工作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也是档案部门神圣而光荣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在前几期的卷首语中我们说过,本刊将围绕“清史编纂工程”的开展、档案的提供利用、清代档案的介绍进行报道,这一期“本期策划”中的《盛世修史:三百年清史重新评说》、《故纸重光:清史纂修中的档案整理规划》等四篇文章就是我们系列报道的“开篇”。清史编纂刚刚启动,是一项长达10年的工程,所以以后我们还会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7.
四川各级档案馆保留的大量清代地方县级衙门档案,以存载清代历史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著称,是我国现存清代地方历史档案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清代四川巴县衙门档案和南部县衙门档案。巴县档案计11.3万余卷,保留了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资料,记载了清七朝175年的历史。南部县档案,计1.8万余卷,约10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档案馆成立于1980年4月19日,馆藏204个全宗,档案、资料近10万卷(册、件),主要有机关文书档案及专门档案,还有部分清代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盐城市档案馆与盐城市图书馆毗  相似文献   

9.
清代档案保存至今,甚为丰富,给研究清史提供了大量的、有重要价值的原始材料。究其原因,其一是清代距今时间不远,有利于保存至今;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清代统治者重视对文书档案工作的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本文主要从现今档案工作程序(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的角度来探讨清代的档案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
郭美兰 《历史档案》2003,(1):132-13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涉及西藏和藏族的满、汉、藏文历史档案3万余件(册)。其起止时间为天命七年(1622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时间跨度290年。现对这部分档案的内容及整理研究状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档案是历史,档案是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保护档案,就是保护历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四川省现有国家综合档案馆204个,馆藏档案2000余万卷、3400余万件,资料220余万册,是全国档案资源大省。四川省档案馆是国家一级档案馆,是四川省省级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档案共900多个全宗、110余万卷、8万余件,资料11万余册。  相似文献   

12.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翔实,史料价值极高的大型公布历史档案的专书.本文以这套书籍的第四辑为例,从选材、体裁和体例三个方面阐述其编纂特点,并对其史料价值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3.
雷慧 《兰台世界》2011,(9):35-36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翔实,史料价值极高的大型公布历史档案的专书。本文以这套书籍的第四辑为例,从选材、体裁和体例三个方面阐述其编纂特点,并对其史料价值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4.
新契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1000余万件。档案整理工作一直是明清档案工作的基础、重中之重。明清档案的整理,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历史地看,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8日下午2点~4点,辽宁大学历史学院2011级档案学硕士及广大网友就"流失海外的珍贵历史档案"在档案界论坛展开了网络讨论,大家主要从海外历史档案遗失的原因、现在的保存以及编纂研究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学术探讨,讨论情况如下:林旭然:流失历史档案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价值珍贵。例如,敦煌文献有5万余件,国内收藏近1/4。流散在国外的敦煌文献主要集中在英、法、俄、日四国,其中,大英博物馆藏1.3万件,印度、德国、瑞典、丹麦、美国等亦有收藏。甲骨档案国内外共藏甲骨15.5万余片,我国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进行全面梳理,并分为石刻档案汇编与纸质档案汇编两大类进行解说,最后解析苏州历史档案汇编所体现出的四大特色,以期对地方历史档案的编纂工作有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荣孟源论档案史料编纂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孟源(1913-1985),山东宁津人,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和史料学家。荣先生的史学成就离不开丰富的档案史料工作经验,其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以整理近代历史档案推动近代史的研究”。早在延安时期,他就参与过史料工作。从建国初他追随范文澜先生创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开始,更是一直钟情于被他称之为“我的专业”的近代档案史料的整理和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18.
赵彦昌  姜珊 《档案学研究》2022,36(5):142-148
清代档案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的基本史料,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促使法律史研究的“问题”导向更为微观、具体,并引入多元的研究方法。同时,法律史研究中对诉讼文书展开研究也为后续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围绕“档案中的虚构”等问题的讨论也使清代司法档案的价值得到更深层面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对清代司法档案的更为全面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明清档案1100余万件(册),其中绝大部分是清代档案。清朝时期,淮安是运河四大都市之一,集“漕河盐榷”于一身,具有独特的经济政治地位。权威专家估计,清宫档案和淮安有关的有3万余件。  相似文献   

20.
王可风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的主要创建者,他系统地阐述了档案史料编纂的原则及方法,系统地论述档案史编纂的工作经验,对建立中国特色的档案史料编纂学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